伪造票据背书法律问题研究
本文选题:票据 + 伪造背书 ; 参考:《北方工业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
【摘要】: 本文采比较分析和历史分析的研究方法,,针对当前票据往来中常见的伪造背书问题作以探讨,希望能在体现票据法秩序、自由、公正和效益的同时,合理设计伪造背书中的相关制度。 在第一章中就伪造背书的构成要件、分类及与相关概念的区别加以介绍,着重对票据背书行为中的无代行权人代行签章是按无权代理抑或伪造背书处理,何者更为可行?票据上签名的方式是否应该包括艺名、别名?并将票据法与刑法上对伪造背书问题的差别规定加以明晰,指明本文仅从票据法角度进行相关阐述。 第二章回望了自伪造背书现象出现至今,有关的各种理论学说及法律规制;世界各国在处理该问题上由统一到分歧,直至两大票据法体制的最终形成历程;以及两大体制在处理伪造背书上各自的一般原则和例外规定;最后介绍《联合国国际汇票、国际本票公约》对两者的调和等。 第三章比较两大票据法体制对伪造票据背书相关当事人权利责任的规定,介绍有关追认、禁反言、表见代理的适用对被伪造人权责的影响。文章对伪造背书的行为应否采用追认制度作以讨论,并讨论了在何种场合可以适用表见代理制度。 第四章探讨伪造背书的损失不能追回的风险如何在相关当事人间分配才更符合公平正义的法律价值理念,文章对KILDOR-HICKS理论、责任分层理论、损失分配理论分别加以介绍,并对各理论的优缺点详加评判、分析论证。并提出本文观点:损失应该在付款人、被伪造人、直接后手之间进行分配,而不是统一商法中所说的只限于付款人和伪造人。 第五章对我国现行有关票据的立法中存在的冲突及不可行性进行剖析,对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有关“重大过失”的司法解释提出质疑,文章并阐释了自己对“重大过失”的概念内涵、界定标准的理解。
[Abstract]:In this paper,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historical analysis are adopted to discuss the common problems of forged endorsement in the current exchange of bills, in the hope of reflecting the order, freedom, justice and efficiency of the negotiable instrument law. Reasonable design of forgery endorsement in the relevant system. In the first chapter,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constitutive elements, classification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forged endorsements and related concepts. What is the more feasible way to deal with the signature of unauthorized agent or forgery endorsement in the act of endorsing bills? Should the signature on the bill include a stage name or alias? The paper clarifi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bill law and the criminal law on the issue of forgery endorsement, and points out that this article is only expounded from the angle of negotiable instrument law. The second chapter looks back at the phenomenon of forgery endorsement since the appearance of various theories and legal regulations; the world over in dealing with this issue from unity to disagreement until the final formation of the two major negotiable instruments law system. The general principles and exceptions of the two systems in dealing with forged endorsements are also introduced. Finally, the reconciliation of the UN International Bills of Exchange and the International promissory Notes Convention is introduced. The third chapter compares the provisions of the two law systems on the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parties involved in the endorsement of forged bills, and introduces the effects of the application of ratification, estoppel and apparent agency on the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forgeries. This paper discusses whether the act of forgery endorsement should adopt the system of ratification, and discusses the circumstances in which the system of apparent agency can be applied. Chapter four discusses how the risk of loss can not be recovered by forgery endorsement in order to accord with the legal value of fairness and justi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 KILDOR-HICKS, the theory of liability stratification, and the theory of loss distribution, respectively. The merits and demerits of each theory are evaluated and analyzed. The point of view of this paper is that the loss should be distributed between the payer, the counterfeited and the direct hindhand, rather than be limited to the payer and the forger in the uniform commercial law. The fifth chapter analyzes the conflicts and infeasibility of the current legislation on bills in China, and challenges the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of "gross negligence" made by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The article also explains the connotation of gross negligence and the definition of standards.
【学位授予单位】:北方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D912.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昭稳;票据如何背书才具有法律效力[J];中国农业会计;2001年05期
2 卢仿杰;国际通行的背书制度概述[J];法学杂志;1994年01期
3 彭庆文,赵贵龙;谈票据纠纷案件的审理对传统民事审判思维的突破[J];人民司法;1994年10期
4 陈致阳;票据签名中的若干法律问题探讨[J];上海金融;1995年05期
5 章涛;票据遗失了怎么办[J];农村财务会计;1998年05期
6 王小能;论票据权利义务[J];中外法学;1999年06期
7 张杰军;论票据权利的善意取得[J];河北法学;1999年06期
8 余鹏举,甘治琦;票据付款人的审查责任——由一件银行汇票付款纠纷案说起[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S1期
9 邓小敏;也谈票据的背书问题[J];金融会计;2002年04期
10 李正方;票据权利与票据责任——《票据法》的研究与贯彻[J];国际商务研究;199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汉林;;试论票据欺诈[A];对外经贸财会论文选第十五辑[C];2003年
2 胡祥甫;;票据背书的连续性与银行的审查职责——从一起票据损害赔偿纠纷案谈起[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3 姜开柱;;票据风险及其防范[A];2003年烟草会计学论文选[C];2003年
4 张希华;谢涛;孙晓颖;;一种基于票据的改进微支付方案[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6年
5 付小丽;;对欠发达地区基层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发展的思考[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经济类[C];2003年
6 赵耀;;论票据背书的法律问题[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7 戴建兵;;浅议清末和民国时期钱庄、银号和银行的票据[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三辑)[C];1998年
8 曹成敏;吴新民;;积极探索创新 建议效益财政[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经济类[C];2003年
9 戴学文;;从新近发现之通宝字号文件论昆明兼销帮[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三辑)[C];1998年
10 李文义;石岩力;赵汝熙;王洪强;;鞍钢集团物资持出管理系统[A];第三届全国现代设备管理及应用技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邵金匀;票据效力的认定[N];江苏经济报;2004年
2 证券时报记者 高璐;铁道中期票据招标意外遇冷[N];证券时报;2009年
3 记者 王剑萍;为有价票据戴好“安全帽”[N];上海金融报;2000年
4 证券时报记者 陈墨;央票隔周发行 票据类理财品风险凸现[N];证券时报;2008年
5 实习生 陈子凌;中石油靠票据摆脱困境?[N];上海金融报;2008年
6 记者 李倩;境内首单美元中期票据成功发行推动我国债券市场 国际化进程[N];金融时报;2009年
7 陈玉英 潘壬贵;万载县推进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N];宜春日报;2010年
8 胡才政;湖口县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全面完成[N];九江日报;2010年
9 记者 吴永红;中小企业“试水”集合票据[N];安徽日报;2011年
10 记者 耿彩琴;央行重启非金融企业中期票据发行[N];北京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董翠香;票据背书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赵荣祥;信用制度下的票据市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张重阳;票据自动处理系统中的预处理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4 郎为民;微支付协议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钟青;权利质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陈世平;面向覆盖网典型应用的对等计算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7 周虹;转轨时期中国虚拟经济跨越式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付岱山;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的中国金融宏观调控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9 杨俊凯;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制度改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秀玲;伪造票据背书法律问题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04年
2 盖威;论票据法律冲突及其解决[D];吉林大学;2004年
3 张雪;论票据背书制度[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4 黄翔;票据背书伪造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邓尧;票据背书不连续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杨坤;论票据无因性[D];黑龙江大学;2004年
7 佟胜奇;票据质押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丁康威;票据犯罪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9 王芸;票据法律冲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10 王凤红;票据背书连续性理论与实务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1165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flw/2116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