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商法论文 >

论我国公民知情权保护的法律规定及其完善

发布时间:2018-09-13 07:54
【摘要】:知情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早已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中国在过去是一个缺乏知情权保护意识的国家,相当长的时期,国内立法对于公民的知情权的保护缺乏足够的重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政府逐渐认识到让公众知情更有利于实现自身的职能,公民知情权的保障提上日程,越来越多的体现公民知情权的条文出现在法律法规中。 本文通过对我国现有主要法律进行系统梳理,表明我国的法律规定中并不缺乏对于公民知情权保障的条文。 全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知情权的概念、分类及性质。指出,知情权概念源于西方,对它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知情权概念包括“知悉”和“获取”两个层次的含义。依照不同标准,可以将知情权分为不同的类,知情权是一项具有综合性质的人权。 第二部分对我国宪法、民商法、经济法、刑法、行政法及行政程序法关于公民知情权保护的规定进行了梳理。指出,我国其实并不缺乏关于保障公民知情权的法律,而且这些法律条文以明示或暗含的方式规定了公民的知情权。 第三部分分析了我国保障公民知情权法律制度增多,及公民知情权法律缺失误解的原因。指出,随着我国法治国家目标的提出和建设、民主政治文化的发展、国际和国内人权事业的不断前进以及我国公民权利意识的提高,再加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关于保障公民知情权的法律不断增多。而大众误认为我国缺乏公民知情权法律保护的原因则在于,立法与执法层面的剥离和立法上的不足。 第四部分析剖析了我国保障公民知情权法律体制缺陷及其解决路径。指出,从我国保障公民知情权的法律体制来看,存在着一些缺陷,如宪法中缺乏明确的规定,缺少一部系统的《政府信息公开法》或《公民知情权法》,缺乏必要的救济途径,尤其是宪法审查制度的缺失,而完善公民知情权的法律可以从增设公民知情权的宪法条款,制定一部系统的《政府信息公开法》方面进行。该部分还论证了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的现实可能性,并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对政府信息公开法的法律构建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设想。
[Abstract]:The right to know, as a basic human right of citizens, has long been universally recognized by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In the past, China was a country lacking awareness of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 to know. For quite a long time, domestic legislation did not attach sufficient importance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 to know of its citizen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ociety, The government has gradually realized that making the public informed is more conducive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ir own functions, and the protection of citizens' right to know is put on the agenda, and more articles reflecting citizens' right to know appear in laws and regulations. By systematically combing the existing main laws of our country, this paper shows that there is no lack of provisions on the protection of citizens' right to know in the legal provisions of our country. 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describes the concept, classification and nature of the right to know.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concept of the right to know originates from the west and has two kinds of understanding: broad sense and narrow sense. The concept of right to know includes the meaning of "know" and "acquire".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tandards, the right to know can b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categories, and the right to know is a comprehensive human right. The second part of the constitution, civil and commercial law, economic law, criminal law, administrative law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law on the protection of citizens' right to know are combe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our country does not lack laws to protect citizens' right to know, and these legal provisions stipulate citizens' right to know either explicitly or implicitly. The third part analyzes the reasons why the legal system of protecting citizen's right to know is increasing and the law of citizen's right to know is missing. Pointing out that with the establish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goal of a country governed by the rule of law,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tic political culture,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human rights undertaking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awareness of civil rights in our country, coupled with the impac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a's laws on the protection of citizens' right to know are increasing. The reason for the lack of legal protection of citizen's right to know lies in the lack of legislation and law enforcement. The fourth part analyzes the defects of the legal system of protecting the citizen's right to know and its solution.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re are some defects in the legal system of protecting citizens' right to know in our country, such as the lack of clear provisions in the Constitution, the lack of a systematic Law on the publicity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or the Law on the right to know of Citizens, and the lack of necessary remedies. Especially the absence of the constitutional review system, and the law of perfecting the citizen's right to know can be carried out from the addition of constitutional provisions of the citizen's right to know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ystematic "Law on the publicity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This part also demonstrates the practical possibility of making the "Law on the publicity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and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it makes a detailed assumption on the legal construction of the Law on the publicity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D92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楠;李店标;;知情权及其实现机制[J];求实;2006年S3期

2 马康;;档案开放与公民知情权[J];兰台世界;2006年19期

3 常璐;;论突发事件应对中公民知情权的保障[J];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03期

4 明文;绍勇;赵静;;阳光下的觉醒 走下纸面的知情权[J];法庭内外;2009年01期

5 孙焕英;;疫情如此 误情如何[J];楚天主人;2003年09期

6 尹建翰;;论公民知情权的宪法保障[J];法制与社会;2007年01期

7 孙雷;试论行政信息公开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行政与法;2005年09期

8 李昕;;略论公民知情权[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9 杨静;周志新;;和谐社会构建中公民知情权的制度保障[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8年S2期

10 夏青青;;公民知情权的基本理论探研[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锦华;;什么是“修改超范围”——浅议修改超范围与得到说明书支持的关系[A];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提升专利代理服务能力-2011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二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刘峰;;浅议禁止闲置建设用地的法律规定[A];使命与发展——第四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刘希庆;;论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中涉及的法律问题[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4 徐扬;;商标:契约与符号[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5 ;环境损害赔偿问题亟需高度重视[A];2010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建议汇编[C];2010年

6 闫玉新;王鹏;;现状下未注册商标的保护[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曹军建;;英国规划修改和变更的赔偿评估[A];国际房地产估价论坛——估价与财产保护论文集(第一册)[C];2008年

8 罗菊华;;植物发明在美国和欧洲的知识产权保护简介[A];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促进专利代理行业发展-2010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首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武树辰;;无效宣告案件中利用悬赏征集使用公开证据的思考[A];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提升专利代理服务能力-2011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二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张涛;薛燕升;;建立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之国内外法比较分析[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苏显龙;如何保证不跟公众“躲猫猫”[N];人民日报;2009年

2 早报评论专栏作者 杨涛;怎样保证公民旁听庭审的权利[N];东方早报;2007年

3 xZ口区国家保密局;把好信息公开“安全阀” 保障公民知情权[N];长江日报;2010年

4 ;尊重公民知情权有效化解社会恐慌[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5 田雨、王丽;国家保密局:要保密,也要维护知情权[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6 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勇;政府解密与公众知情[N];湘声报;2005年

7 田雨;用法规保护公民的知情权[N];中国社会报;2007年

8 莫纪宏;公民知情权的有效实现[N];工人日报;2000年

9 何淼玲;从烈士公园“还湖事件”看公民知情权[N];湖南日报;2008年

10 郭殊;如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N];学习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燕;我国干细胞研究中的伦理危机与法律困惑及其国家管理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2 张晋元;法流失论[D];吉林大学;2008年

3 赵建伟;职务犯罪应对措施国际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4 蒋开富;侦查策略正当性原理[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5 李春阁;政府信息公开的动力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彭灵勇;法律推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汪炜;航运法律责任制度若干问题及博弈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8 孙丽岩;授益行政行为及其法治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严景阳;司法正义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吴景丽;侵权法归责原则的经济学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来冰;论我国公民知情权保护的法律规定及其完善[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2 朱丽兵;我国公民知情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桑源;论公民知情权的法律保障[D];河南大学;2010年

4 崔源媛;公民知情权司法救济制度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5 孟丽娟;公民知情权[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范妍琼;公民知情权的保障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周斌;公共决策中公民知情权保障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沛;突发事件应对中的公民知情权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郑啸;完善我国公民知情权的法律保障[D];复旦大学;2010年

10 杜斌;论我国紧急状态下公民知情权的法律保障[D];内蒙古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405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flw/22405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c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