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位商法的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布局研究
[Abstract]:Based on the location quotient law,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ies in Beijing and the surrounding provinces, studies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the industries within the agricultural structure in 18 districts and counties of Beij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layout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es in Beij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agriculture in Beijing, but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forestry and animal husbandry was obvious, and there was no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planting and fishery. Beijing County comparison, Yanqing County, Miyun County, Pinggu District, Daxing District, Tongzhou District, Shunyi District, Fangshan District Agriculture accounted for a large propor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agriculture,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planting in Fengtai, Pinggu, Changping, Daxing and Tongzhou districts are obvious, while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forestry in the Mentougou District, Chaoyang District, Fengtai District, Changping District, Huairou District and Haidian District are obvious. Animal husbandry in Huairou District, Miyun County, Fangshan District, Shunyi District, Mentougou District, Yanqing County has a certain comparative advantage, agricultural services in Haidian District, Chaoyang District comparative advantage is very prominent.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y in Beijing should be arranged according to the four layers of suburb agricultural circle, far suburb agricultural circle, mountain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development circle and cooperative agricultural circle.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农业部科技教育司;
【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052005) 北京市教委项目“都市农业学科群建设”资助
【分类号】:F3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果雅静;吴华杰;马铃;张军连;吴文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研究[J];生态经济;2007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民;生态环境价格问题探讨[J];商业研究;2004年04期
2 潘雄锋;刘立;李名子;;东北地区特色产业的选择与分析[J];商业研究;2009年04期
3 庄晋财,陈剑林;区域经济中大小企业共生机理及模式选择[J];财经科学;2004年04期
4 张曙霄,孙莉莉;东北老工业基地外贸发展的理性思考[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4年05期
5 江曼琦,唐茂华;北京-天津与首尔-仁川产业结构与效率比较及其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05年06期
6 孔祥智;西部地区优势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3年05期
7 孙杰;陈修颖;;产业区位方法研究的新进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01期
8 马俊;;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中部创新区域[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8年07期
9 李廉水;东西部科技合作的内涵与模式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王艳秋;方彬;常永梅;;基于区位商法的大庆区域经济比较优势及其发展战略[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曙霄;孙莉莉;;东北老工业基地外贸发展的理性思考——黑、吉、辽三省对外贸易结构比较分析[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钱静;;论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以北京市为例[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都市型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9年
3 肖海峻;黄彦芳;;北京都市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都市型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9年
4 张晗;吕杰;;沈阳市农产品加工业结构的熵分析[A];农村公共品投入的技术经济问题——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博;省域“文化馆”建筑计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2 魏百刚;都市循环农业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陈茵茵;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4 伍先斌;中国贸易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邓蓉;中国肉禽产业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年
6 薛泽洲;中国中部地区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7 高环;城镇化建设中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8 陈泽明;欠发达地区企业跨国经营理论与战略——以中国西部为例[D];中南大学;2003年
9 马惠兰;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04年
10 吕康银;区域开放动力机制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志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功能分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柳;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3 唐成伟;中国制造业区域分工:水平及演进[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常涌涛;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政策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5 何庆龙;哈大齐工业走廊发展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6 曲阳;新疆对外贸易战略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7 曹啸;长江上游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
8 蒋俊;区域经济竞争和合作关系的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9 吴建中;地方政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职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刘秀新;更替性技术创新扩散系统随机演化模型参数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军萍;荣文z,
本文编号:23326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flw/2332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