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商法论文 >

构造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担保机制的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19-03-29 07:35
【摘要】:融资融券交易能否成功运行的关键在于其担保机制是否完善,即能否在满足融资融券交易结构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对债权人(即融出资金或证券的证券公司)的保护。出于交易效率的考虑,融资融券交易无论在担保的设定及公示方式上,还是在担保物的特定化、担保双方对担保物的权利以及担保权的实现方式上都迥异于我国《物权法》以及《担保法》规定的担保方式,这使得各方在如何构造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担保机制问题上争议不休,至今未能达成一致。本文的目的即在于深入研究融资融券的交易结构及其担保机制与我国现行担保法律的冲突,澄清在构造融资融券交易担保机制上的相关争议,并在借鉴国际上关于金融担保的立法趋势的基础上构造满足融资融券交易结构需求的融资融券交易担保机制。 本文共分为三部分,即引言、正文、结论。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依据、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正文部分包括四章,各章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融资融券交易担保机制的特征及其与现行担保法律的冲突。融资融券交易担保机制与现行担保法律的冲突主要源于融资融券交易效率导向的交易结构与传统民商法原理的冲突,主要有两点:一是融资融券交易担保物的流动性所带来的公示及特定化难题;二是融资融券交易所要求的高效率所带来的设定程序简化、担保物最大化利用及担保权高效实现难题。 第二章为构造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担保机制的相关路径及其评价。现行融资融券交易监管规章、证券实务界人士以及相关学者相继推出了信托构造、让与担保构想、账户质押设计以及最高额质押构造等担保机制,试图在现行担保法律下解决融资融券交易的担保难题。然而,本文在深入研究融资融券交易的交易结构的基础上发现,融资融券交易担保与我国现行担保法律规定的物权类型具有本质上的不同,任何构造试图通过贴标签的方式将融资融券交易担保合法化只能是有其名而无其实,要么难以完全符合其所贴标签的基本原理或法定要求,要么难以满足融资融券交易结构的需要。 第三章为关于融资融券交易担保机制的相关立法例。本文详细研究了各国及国际统一立法关于金融担保的立法例,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其对构造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担保机制的借鉴意义,即突破传统担保物权的形式和内容要求,在形式上极力简化担保权的设定、公示、特定化及行使程序,在内容上赋予担保关系当事人充分、高效利用担保物的权利。 第四章为本文观点,即利用授权立法构造独立的融资融券交易担保物权。本文认为,构造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担保机制的根本出路在于完善并利用《证券法》第142条对国务院关于融资融券交易的授权立法,在借鉴关于国际上关于金融担保的立法趋势的基础上,构造独立的融资融券交易担保物权,其具体构造为:以账户划拨及控制为设定及公示方法,以将担保物特定化到与担保债权维持一定比例为特定化方法,以当事人意思自治、严密的交易流程及账户体系设定双方当事人对于担保物的利用权限,以快速高效为原则设定担保物权的实现方式,从而在维护交易安全的基础上满足融资融券交易实际需要。 结论部分总结全文,提炼本文的核心观点,即构造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担保机制的正确路径在于深入研究融资融券交易担保所遭遇的法律难题,创新担保物权的设定、公示及特定化方式,从而依据其交易结构设计满足融资融券交易实际需要的新型担保物权,而不是徒劳地试图利用贴标签的方式使其符合现行担保法律的规定,否则要么无法满足融资融券交易的实际需求,要么严重扭曲了相关标签的基本法理。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3;D922.28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华潇;;民用航空器之担保物权研究[J];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1年04期

2 王娇;;《物权法》关于担保物权方面的变化及对银行业的影响[J];学理论;2011年18期

3 朱敏;;浅析破产别除权制度[J];经营管理者;2011年17期

4 许艳杰;王鑫;;关于银行抵押权的几个法律问题[J];吉林金融研究;2009年02期

5 高圣平;罗蕾;;物权法与担保法适用的时间效力问题[J];人民司法;2010年21期

6 程啸;;论不动产的登记单元[J];中国房地产;2011年05期

7 马俊武;张泽浩;姜伟;;优先权制度浅议[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6期

8 程啸;;不动产登记单元[J];中国房地产;2011年08期

9 程啸;;不动产登记单元[J];中国房地产;2011年15期

10 李生柱;;协助执行中的两个问题[J];中国房地产;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关景欣;;船舶优先权的法律问题探讨[A];中国律师2001海商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周明达;;在建船舶设定抵押权反担保可行性与合法性探究[A];中国律师2006年海事业务研讨会暨年会资料集[C];2006年

3 黄少安;赵海怡;;破产企业劳动债权是否应该法定为优于有担保债权受偿——一个法经济学视角的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薛朝阳;;试论建造人对违章建筑物的权利[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5 张红霄;;《物权法》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贡献与瑕疵分析[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吴一博;;论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物权法保护[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郭胡佳;张芬霞;;通过集体林权改革看《森林法》修改[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谢瑞平;程国华;;物权变动模式的经济分析[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继钊 维霞;市中院举办《担保物权制度》专题讲座[N];太原日报;2009年

2 记者 牛娟娟;胡晓炼: 推动担保物权制度改革 促进信贷市场健康发展[N];金融时报;2010年

3 周家骥;担保物权与保证的关系[N];法制日报;2003年

4 张雪良;析担保物权的特性[N];江苏经济报;2002年

5 海南省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彭志新;担保物权因除斥期间届满而消灭[N];人民法院报;2009年

6 陈小君;学术的沉淀 思想的结晶[N];法制日报;2003年

7 纪宏奎;欠税在先 担保物权应后置[N];中国税务报;2003年

8 蔡 晖;征税权不能对抗担保物权[N];人民法院报;2003年

9 马胜军;关于担保物权的存续期间[N];人民法院报;2001年

10 肖建国(北京科技大学法律系副教授、法学博士);论担保物权的强制执行[N];人民法院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永俊;民国前期担保物权制度变革的司法理路[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黄江东;融资融券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3 李峰;应收账款担保法律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贾清林;物上代位物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

5 杨桂红;林业物权制度比较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6 王海燕;私有财产权限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沃耘;民事自助行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8 朴恩惠;韩国传贳权制度研究——兼与中国典权比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孙东雅;民事优先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10 郭载宇;国际货物买卖中所有权功能的弱化[D];武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自亮;构造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担保机制的路径选择[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吕彦涛;担保物权优先次序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张翔;论担保物权的从属性及其独立化趋势[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曲莎莎;论担保物权权利冲突及其消解[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茂华;担保物权审判实务与对策[D];山东大学;2011年

6 谭九生;抵押权顺位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7 董伟言;重整制度下担保物权的限制和保护[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8 李洪波;论担保物权[D];黑龙江大学;2003年

9 张磊;试论我国对同一债权上并存保证和担保物权时的立法演变及改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10 张正瑞;先取特权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493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flw/24493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a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