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商法论文 >

晚清商事立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8 05:10

  本文关键词:晚清商事立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中国私法意义上的商法及其商法典起始于晚清时期。晚清商事立法成果集中地体现在曾颁行有效的《钦定大清商律》商法典和“志田案”、《商法调查案》、《改订大清商律草案》三部法典草案上。而且这些商法成果均是在初步成熟的商法以及独立法典思想指导下和诸多社会条件的合力推动下,政府实力主导、商民积极参与方才取得的。除绪言外,本文的主体部分共有十章。 第一章晚清时期催生中国近代商法的多元性因素。“中国中心观”、“冲击—反应说”等对于晚清时期催生中国近代商法的动力解说都有着一定的创见性。从国内条件看,主要有“商战”、商本主义思潮、外来的和本土的规则资源和法典传统、以及商法利益群体的直接推动;另外体现西方列强殖民利益的一系列商事条约也对中国晚清商法的产生和发展发挥着强制性影响。 第二章晚清商法思想的初步形成和商法典立法规划。晚清时期商法思想已经初步形成,政府为解决商法空白的法律危机而在晚清修律变法运动中首重商法,确定了独立商法典路线,并做了编纂商法典的组织预备。 第三章《钦定大清商律》的法典体例及制度构成。该律主要移植了大陆法系的商法规则,采纳了折衷主义法典体例;该律典有《商人通例》和《公司律》组成,从内容上看,既吸收了西方商法制度的成果,又在一定程度上注意到了本土商法资源的利用,体现了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商事立法原则。 第四章《破产律》和其它商事法规。《破产律》虽不属于《钦定大清商律》法典的构成部分,但与之密不可分且有着共同的整合性特点。另外公司注册章程、奖励工商章程、商会章程以及铁路银行章程等相关配套法规的颁行,有力地配合了《钦定大清商律》的实施,而成为了晚清商法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五章晚清商法的施行及其社会适应性考察。《钦定大清商律》和《破产律》制度多来自对外国先进商法的移植,立法过于超前而不能适应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晚清商法的执行、司法和守法等实施情况反映出了晚清商法移植中不理智的一面。 第六章志田钾太郎《大清商律草案》。近代日本“亚细亚主义”的法律输出与晚清“近法日本”商法建设方针发生了印合。日本商法专家受聘来华帮助草成了“志田案”,虽然该案是一部已达国际水平的、最为系统的商法典草案,但由于缺乏理论的同步移植,也忽视了对中国商业习惯的吸收,导致其影响力不足。 第七章商人阶层的商法构想及其《商法调查案》。新兴的商人阶层由于不满于政府既有的商事立法,而自行召开两次商法大会,决定自行调查商业习惯,自编商法典草案,既大量借鉴外国商法成果,又更充分地吸收本国商业习惯,进一步推动外来法律本土化和中国近代商法建设的进程。 第八章农工商部《改订大清商律草案》。农工商部对《钦定大清商律》进行修订,充分吸收了《商法调查案》成果,进一步借鉴吸收外国商法成就,引进了公司法人制度,并使商法总则和公司律的结构体例得以定型,而使《改订大清商律草案》成为了晚清商法建设成就的集大成者。 第九章晚清官方商事习惯调查及其商事立法价值。宪政编查馆和修订法律馆为完成商法典的编纂计划,决定举行全国性商事习惯调查,设立专门机构,编写调查提纲,并取得了丰硕的调查成果。由于晚清政府的垮台,这些调查成果并没有及时地被吸收到晚清商法建设中,但为民国时期的商事立法提供了重要材料。 第十章历史镜鉴,中国当代商事法制建设之路。晚清商法制度建设以及法典体例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同时也有诸多缺陷,从而可以为我们当今商法建设提供历史经验。中国应当坚定独立商法典的立法思路,尽快制定出《商法总则》,俟条件成熟时再谋求一部现代商法典。
【关键词】:晚清 商事立法 商法典 商法制度 法典体例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929;D923.99
【目录】:
  • 内容摘要4-7
  • ABSTRACT7-14
  • 绪言14-27
  • 一、本文的考察对象14-16
  • 二、本文的基本立论16-18
  • 三、本课题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价值18-25
  • 四、本文的研究方法25-27
  • 第一章 晚清时期催生中国近代商法的多元性因素27-54
  • 第一节 催生中国近代商法动因学说的争论及其创见27-34
  • 一、“中国中心观”与“冲击—反应说”27-30
  • 二、“经济决定观”与“社会变动说”30-33
  • 三、中国近代商法动因的复杂性33-34
  • 第二节 国内条件:晚清商事立法的内在因素34-47
  • 一、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近代商法产生的根本性动因34-36
  • 二、“商战”,近代商法产生的现实动因36-38
  • 三、“利益本位”,催生近代商法的利益群38-42
  • 四、商本主义思潮,,催生近代商法的社会意识倾向42-43
  • 五、固有、泊来与移植,近代商法的规范基础43-45
  • 六、西方商法典及其著作的编译,近代商法的立法范式和理论支撑45-47
  • 第三节 国际条件:近代条约制度与殖民性国际商事新秩序47-54
  • 一、近代中国的国际化契机:条约制度下殖民性商事新秩序47-49
  • 二、商事立法的需求表达:国际商约和国内商法典49-52
  • 三、破坏与重建:国际商约的强制性影响52-54
  • 第二章 晚清商法思想的初步形成与商法典立法规划54-73
  • 第一节 晚清时期商法及其法典思路的构建及其演变54-61
  • 一、19 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商法法典思想的积淀54-56
  • 二、二十世纪初晚清政府的商法及其法典思路的确定56-58
  • 三、清末民族资产阶级商事立法思想的激进58-61
  • 四、简评:不成熟商法思想与不成熟的商事制度61
  • 第二节 商事立法规划与商法典体例的简单安排61-73
  • 一、应急性的商事立法规划61-64
  • 二、晚清修律运动中的商法首发64-66
  • 三、商法法典体例的简单处理66-69
  • 四、商法典的组织预备——商部与商会69-73
  • 第三章 《钦定大清商律》的法典体例及制度构成73-94
  • 第一节 《钦定大清商律》的法典体例73-76
  • 一、《钦定大清商律》对大陆法系法典体例的移植73
  • 二、折衷主义的商法典体例73-76
  • 第二节 《钦定大清商律》的文本与制度构成76-88
  • 一、《商人通例》76-79
  • 二、《公司律》79-88
  • 第三节 整合型制度: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双重原则88-94
  • 一、《钦定大清商律》对本土资源的利用89-92
  • 二、《钦定大清商律》对西方商法的借鉴92-94
  • 第四章 《破产律》与其它商事法规94-109
  • 第一节 《破产律》94-102
  • 一、《破产律》的立法背景94-95
  • 二、《破产律》的立法范例95-96
  • 三、《破产法》的制度构成及其特点96-100
  • 四、《破产律》的整合性表现100-102
  • 第二节 其它配套商事法规的颁行102-109
  • 一、公司注册章程102-103
  • 二、奖励工商章程103-104
  • 三、商会章程104-105
  • 四、铁路、矿冶和银行章程105-109
  • 第五章 晚清商法的施行及其社会适应性考察109-131
  • 第一节 《钦定大清商律》与《破产律》的推行109-121
  • 一、执法层面:晚清行政机关对商律的实力推行109-112
  • 二、司法层面:商律框架内商事纠纷诉讼解决112-116
  • 三、守法层面:以华洋商人合股企业和浙路公司事件为例116-121
  • 第二节 实施不足:晚清商法的社会适应性考证121-131
  • 一、商法移植的功利性及其代价121-122
  • 二、社会适应性:晚清商律实施不足的积症122-125
  • 三、“理性的目标与不理智的过程”125-128
  • 四、客观态度:一个可理解的偏误128-131
  • 第六章 志田钾太郎《大清商律草案》131-147
  • 第一节 日本“亚细亚主义”与晚清“近法日本”法典编纂方针131-134
  • 一、日本的法律“亚细亚主义”131-132
  • 二、晚清“近法日本”法典方针的确定132-134
  • 第二节 晚清政府聘请洋人商法顾问的计划134-136
  • 一、聘请洋人法律顾问编订法典的最初设想134-135
  • 二、修订法律馆的聘任日本商法专家计划135-136
  • 第三节 “志田案”:晚清第一部系统的商法典草案136-144
  • 一、“志田案”的法典体例的论争136-137
  • 二、“志田案”的法典结构组成137-144
  • 第四节 过犹不及:“志田案”的缺陷144-147
  • 一、商法典理论的缺失144-145
  • 二、对中国商业习惯的忽视145
  • 三、与中国当时商情的脱离145-147
  • 第七章 商人阶层的商法理想:《商法调查案》147-163
  • 第一节 商法自订商法典的背景及诱因147-149
  • 一、日本近代商人参与商法典编纂的先例147-148
  • 二、商人的商法及其法典思想的初步成熟148-149
  • 第二节 上海商法大会:商习调查与《商法调查案》149-155
  • 一、第一次商法大会:商习调查与商法典草案150-152
  • 二、第二次商法大会:《商法调查案》讨论稿的通过152-155
  • 第三节 《商法调查案》的结构与特点155-158
  • 一、《商法调查案》的基本结构155-156
  • 二、《商法调查案》的主要特点156-158
  • 第四节 《商法调查案》的立法成果158-163
  • 一、立法体制的创新158-159
  • 二、推动外来法律本土化进程159-160
  • 三、奠定新的商法典体例160-163
  • 第八章 农工商部《改定大清商律草案》163-171
  • 第一节 农工商部修订《钦定大清商律》的缘起163-165
  • 一、《钦定大清商律》的未备163-164
  • 二、商部的改组164-165
  • 第二节 《改订大清商律草案》的采择与创新165-168
  • 一、《改订大清商律草案》对《商法调查案》的采择165-167
  • 二、《改订大清商律草案》对外国商法成果的借鉴167-168
  • 第三节 《改定大清商律草案》的商事立法成就168-171
  • 一、明确提出公司法人概念168-169
  • 二、推进外来法制的本土化进程169-170
  • 三、商法总则和公司律体例编排的定型170-171
  • 第九章 晚清官方商习惯调查及其商事立法价值171-185
  • 第一节 修订法律馆、宪政编查馆商法典计划与商习惯调查171-174
  • 一、宪政编查馆的法典计划与民俗调查171-173
  • 二、修订法律馆的商法典策略与商习惯调查173-174
  • 第二节 晚清商业习惯调查的过程及其特点174-183
  • 一、商习调查之组织预备175-176
  • 二、商业习惯调查的扩展176-178
  • 三、晚清官方民商习惯调查的基本做法178-183
  • 第三节 商事习惯调查的成果及其商法价值183-185
  • 一、调查成果的初步整理183-184
  • 二、商事习惯调查的商法价值缺失184-185
  • 第十章 历史镜鉴:中国当代商事法制建设之路185-198
  • 第一节 晚清商法及其法典建设的历史检讨185-191
  • 一、晚清商法独立法典建设成就185-187
  • 二、晚清商事立法的反思187-188
  • 三、晚清商法及其法典建设的启示188-191
  • 第二节 本土经验:中国商法独立法典模式的选择191-198
  • 一、当前我国坚持商法典方向的必要性191-193
  • 二、近代商法法典体例的转变及其理论争辩193-196
  • 三、中国当代独立商法典的遥漫之路196-198
  • 参考资料198-206
  • 初稿后记206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建江;;《中华民国海商法》出台的时代条件考察[J];法制与社会;2012年04期

2 杨本娟;;简论志田钾太郎与清末法制改革[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2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红梅;商会与中国法制近代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静轩;晚清《钦定大清商律》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晚清商事立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51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flw/3751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5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