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论民事再审审查程序对新证据的认定

发布时间:2017-10-11 21:10

  本文关键词:论民事再审审查程序对新证据的认定


  更多相关文章: 再审 新证据 统一 完善


【摘要】:中国现有法律和司法解释对再审新证据的规定并不统一,司法实践中对于如何认定再审新证据存在较多争议和困惑。新证据在一审、二审和再审中是一项具有统一性的制度,一审、二审和再审程序中对于新证据的采纳有必要采取相对统一的认定标准。从最大限度维护生效裁判既判力的角度来讲,对再审新证据的认定应更为严格,应在举证时限、延迟举证说明义务方面作出更加具体的规定。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再审 新证据 统一 完善
【分类号】:D925.1
【正文快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将“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规定为第一项再审事由。在实践中“新证据”也是当事人申请再审时经常引用的再审事由,但对于如何界定“新证据”,历来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存有争议,法律规定之间也存在较大的矛盾和冲突。民事再审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婵;;再审与既判力关系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2年24期

2 李浩;;民事诉讼法典修改后的“新证据”——《审监解释》对“新证据”界定的可能意义[J];中国法学;2009年03期

3 李后龙;花玉军;葛文;;关于再审新证据认定和运用的思考——以江苏省法院民事案例为样本[J];中国审判;2009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飞云;;民事再审新证据的认定与运用[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2 刘秀明;;我国强制答辩制度的构建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3 花玉军;王成;;刑事再审新证据审查与认定的基本思考[J];法律适用;2010年06期

4 齐树洁;;论我国民事审前程序之构建[J];法治研究;2010年04期

5 李瑞钦;;价值定位与路径选择:我国举证时限制度适用再反思——兼析新《民事诉讼法》第65条[J];法律适用;2013年09期

6 王岩云;;和谐社会与诉讼价值观的更新[J];东南司法评论;2010年00期

7 岳海燕;朱冠群;;判决生效后新的鉴定主体出具的鉴定结论是否属于新证据[J];中国检察官;2012年06期

8 李浩;;强化民事第一审程序:原理、路径与方法[J];江海学刊;2009年05期

9 罗飞云;;论再审新证据制度的完善[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11期

10 李康;;我国民事证据时限制度适用的不足和完善[J];理论建设;201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阮友利;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刘秀明;民事缺席审判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娜;民事再审事由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饶峗;论民事再审事由[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3 黄嶷嶷;民事证据失权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戴剑敏;民事判决既判力移植问题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5 孟天舒;由新证据引发的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涂媛媛;论我国民事证据失权制度的完善[D];广西大学;2011年

7 郭接运;我国民事诉讼“新证据范围”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8 秦昕;举证时限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9 张国桥;民事诉讼证据交换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10 王迎朝;论民事诉讼证据失权规则的价值冲突[D];太原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纪格非;刘佳洁;;《民事证据规定》实施效果的实证考察与分析[J];中国司法;2007年10期

2 李后龙;花玉军;葛文;;关于对再审新证据认知的调研报告[J];法律适用;2010年Z1期

3 刘荣军;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适用[J];法学研究;1998年04期

4 李浩;;民事判决中的证据失权:案例与分析[J];现代法学;2008年05期

5 卢正敏;;民事诉讼再审新证据之定位与运用[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李浩;;举证时限制度的困境与出路——追问证据失权的正义性[J];中国法学;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浩;[N];人民法院报;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国枢,袁红兵;论证明标准与证据制度[J];政法论坛;1988年05期

2 宋锦秀;;我国证据制度的立法构想[J];福建法学;2001年04期

3 王平侠,司利芳;完善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证据制度[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孟旭;证据制度改革中的若干问题探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6期

5 汤涛;行政诉讼证据制度若干问题简析[J];台声.新视角;2005年02期

6 叶国平;杨春凤;;证据制度的经济分析工具[J];当代经理人(下旬刊);2006年08期

7 俞树毅;晋涛;;我国刑事诉讼证据种类的审视[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杨诚;;论直接言词原则及在我国刑事审判制度中的实现[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9 张桂萍;刘秀娟;;现代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发展与完善[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2期

10 孟媛媛;;再论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制度[J];法制与社会;2010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锁堂;;WTO规则与我国民商事诉讼证据制度的冲撞[A];2002年度全省法院应对入世工作研讨会获奖论文专辑[C];2002年

2 郭守军;;谈完善证据制度与司法公正[A];“严肃执法与司法公正”研讨会专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金林 见习记者 李晶晶;结合检察实际完善我国证据制度[N];检察日报;2009年

2 陈卫东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证据制度修改中的几个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司法理念与司法制度研究中心主任 崔永东;中国传统证据制度的另一面[N];检察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晏向华;公正效率与证据制度[N];检察日报;2002年

5 田军;证据制度改革新话题[N];人民公安报;2000年

6 胡锦光;依法行政与证据制度[N];中国税务报;2001年

7 本报评论员 陈斌;让制度进步之花不再用血泪来浇灌[N];南方周末;2010年

8 本报记者 宋伟;证据制度重修:亮点多 争议大[N];人民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袁定波 整理;量刑证据举证质证成规范量刑一大难[N];法制日报;2011年

10 广东省深圳市人民检察院 陈冠羽;世界杯的“规则之治”[N];人民法院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凯;电子证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肖晗;民事证据收集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3 张永泉;民事证据采信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巍林;论我国证据制度间架性特征[D];郑州大学;2013年

2 李红枫;行政诉讼证据制度之检讨[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汪阳冉;论D-S证据理论框架下的自由心证[D];湘潭大学;2013年

4 郑军;完善我国证据制度的构想[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5 潘春燕;唐代的证据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6 惠从兵;论民事诉讼模式的选择与证据制度的完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7 李新;民事再审证据制度实务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8 陈莉;构建我国自由心证制度之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9 孙广胜;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中的证据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陆从进;民事诉讼中的拒绝作证权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147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0147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f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