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协同主义诉讼模式在刑事诉讼中的导入——兼谈我国控辩审关系的反思与重构

发布时间:2017-10-23 14:28

  本文关键词:协同主义诉讼模式在刑事诉讼中的导入——兼谈我国控辩审关系的反思与重构


  更多相关文章: 协同主义诉讼模式 商谈理论 司法能力 释明权 裁判理由公开


【摘要】:协同主义诉讼模式是民事诉讼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将其导入到刑事诉讼中有利于审辩之间从对立走向一定程度的协作,实现辩护权对裁判权的制约,逐步实现"庭审中心主义"和"审判中心主义",发挥审判守护公正的作用,防范冤假错案的发生。虽然将协同主义诉讼模式导入刑事诉讼还面临一些障碍,但不能从根本上阻碍其的导入。在协同的路径选择上,控审之间和审辩之间应采用不同模式,控审协同受审辩协同的制约,审辩协同处于中心地位。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协同主义诉讼模式 商谈理论 司法能力 释明权 裁判理由公开
【分类号】:D925.1
【正文快照】: 一、协同主义诉讼模式的一般理论协同主义诉讼模式的理念最早源于德国著名法官巴沙曼的协同主义理念,他认为:协同主义是与辩论主义完全不同的一种崭新的诉讼结构,它强调法院、双方当事人三方的协同关系。从自由主义的民事诉讼步入社会的民事诉讼,也就是说,从在诉讼中的力量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毕玉谦;;对民事诉讼中法官阐明权的基本解读[J];法学家;2006年06期

2 蔡虹;释明权:基础透视与制度构建[J];法学评论;2005年01期

3 韩旭;;律师辩护意见被采纳难的多视角透视[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唐力;对话与沟通:民事诉讼构造之法理分析[J];法学研究;2005年01期

5 包冰锋;陶婷;;证据收集程序之保障:文书提出命令制度[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海燕;张小玲;;刑事诉讼效率与刑事证据立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2 施鹏鹏;;论无罪推定的本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3 颜良伟;;冲突与协调:民事抗诉中检法关系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4 王圣扬,李生斌;中外公诉裁量制度初探[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5 孙洪坤;沉默权的代价[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6 刘少军,蒋鹏飞;关于刑事案件卷宗改革的法律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7 周阿红;莫良元;;构建我国现代自由心证保障体系的路径探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莫湘益;论附带民事赔偿范围的扩张[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9 尚华;侦查中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问题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蔡婧;;论民事简易程序的现状与改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利兆;;从刑事和解视角对我国不起诉制度的审视[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杨平;罗浩海;;相对不起诉制度实证研究[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余辉胜;;从司法职权运行机制失范看司法改革[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张云平;任海新;;完善自侦工作监督制约机制的思考[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尹畅;;试论刑事二审抗诉监督的难点及创新监督工作考核评价机制的实现路径[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王梓臣;;执行释明权初论[A];第二届全国边缘法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亚凝;;“嵌入性”不足与本土化司法模式之建构[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卞建林;高家伟;谭秋桂;孙锐;;中国诉讼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9 邱晓虎;李砚;;论民事诉讼中不当释明问题[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卫丹;;在处分权与审判权动态平衡视野下的撤诉干预[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淑健;民事抗辩权及其基本规则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陈莹莹;刑事检察监督的程序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李健;论法官的主体性[D];复旦大学;2011年

4 阮友利;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江涛;民事诉讼效率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陈海平;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7 孙宝民;死刑检察监督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8 尹彦久;法院审级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天林;侦查行为侵权司法救济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郭烁;刑事强制措施的体系及其适用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斌;论我国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唐闰杰;实用刑事推定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军;侦查权下沉之检察监督制约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吴静霞;工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于t;当事人程序违法责问失权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邓彬;农村基层法庭民事审判方式改革若干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王广宾;中国检察官助理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李珩;论刑事被害人权利的救济[D];苏州大学;2010年

9 梁光明;讯问之全程录音录像与口供的任意性、补强性及弹劾性[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丛东;刑事侦查讯问制度的程序性法律规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桐辉;;案外因素与案内裁量:疑罪难从无之谜[J];当代法学;2011年05期

2 马明亮;;司法绩效考评机制研究——以刑事警察为范例的分析[J];中国司法;2009年07期

3 侯猛;;政法传统中的民主集中制[J];法商研究;2011年01期

4 陈卫东,刘计划;我国刑事诉讼中法官司法调查权的变化[J];法学评论;1998年02期

5 陈瑞华;对两审终审制的反思——从刑事诉讼角度的分析[J];法学;1999年12期

6 陈瑞华;从“流水作业”走向“以裁判为中心”——对中国刑事司法改革的一种思考[J];法学;2000年03期

7 吴常青;;对“预交罚金”做法的反思[J];法学;2010年03期

8 陈杰人;媒体公诉——一个危险的信号[J];法律与生活;2002年01期

9 徐永康;;追求审判的公正——律师博客之观察[J];法治研究;2012年03期

10 奚玮;;协同主义民事诉讼模式的建立与和谐司法的实现——以证据收集为中心[J];河北法学;2008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珉;;协同主义诉讼模式: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新选择[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张珉;;协同主义诉讼模式的法理分析[J];理论建设;2006年04期

3 潘怀平;;和谐诉讼模式的司法能动性探索[J];理论导刊;2008年08期

4 卢少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诉讼模式初探[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5期

5 陈桂明;刘田玉;;和谐主义:诉讼模式的“第三条道路”[J];法制资讯;2008年09期

6 赵子强;袁登明;;刑民交叉案件的诉讼模式问题研究[J];法律适用;2009年02期

7 阳建勋;;风险社会对传统诉讼模式的挑战及其变革[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陈涛;;消费公益诉讼模式的选择分析[J];人民论坛;2012年32期

9 刘虹;张道功;;诉讼模式的效益分析[J];社科与经济信息;2002年04期

10 张李恩迪;吴爱民;赵愚;;我国证券赔偿群体性诉讼模式的重构[J];政府法制;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大连市沙河口区人民法院院长 曲云杰;构建和谐主义诉讼模式[N];大连日报;2008年

2 王斌;公诉与自诉的诉讼模式分析[N];江苏法制报;2013年

3 符向军;和谐主义诉讼模式是司法改革的新方向[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7年

4 刘学智;和谐主义诉讼模式的价值与功能[N];中国信息报;2009年

5 周斌;解读和谐主义诉讼模式[N];法制日报;2007年

6 王斗斗;和谐主义诉讼模式是民诉方向[N];法制日报;2007年

7 张春萍;邗江法院创建新型行政诉讼模式[N];江苏经济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顾晓晖;便民思维刷新“诉讼模式”[N];南通日报;2008年

9 张立勇;践行“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思考[N];人民法院报;2009年

10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院长 郭伟清;未来网络化诉讼模式构想[N];人民法院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浩;清末诉讼模式的演进[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张珉;协同主义诉讼模式的法理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正霞;和谐主义诉讼模式初探[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妍婧;关于我国仲裁趋向诉讼模式的法理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3 郑芳;和谐理念下的协同主义诉讼模式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09年

4 刘颖;我国行政诉讼模式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5 洪海涛;论我国证券民事赔偿诉讼模式[D];复旦大学;2011年

6 金智慧;刑民交叉程序研究[D];青岛大学;2013年

7 郑丽丽;论证券民事赔偿诉讼的诉讼模式[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8 张洪敏;论行政诉讼的模式[D];湘潭大学;2007年

9 张蕊;刑事自认制度研究[D];烟台大学;2011年

10 杨丽娟;民事诉讼中的强制答辩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10838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0838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9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