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论刑事和解权

发布时间:2017-10-28 01:23

  本文关键词:论刑事和解权


  更多相关文章: 刑事和解权 适用范围 适用效力 调解义务 被害人


【摘要】:2012年刑事诉讼法增设刑事和解的规定,其中隐含着刑事和解权及调解义务的概念。刑事和解权具有与其他权利不同的明显特征,极具特殊性。刑事诉讼法关于刑事和解权适用范围的规定,存在前提不统一、逻辑不一致、适用不平等、违反司法认知规律等严重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在刑事和解权适用模式问题上,应该坚持以"调解义务"为中心,确立公权方的调解附随义务,确保公权方以相对积极的姿态促进刑事和解权的实现。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刑事和解权 适用范围 适用效力 调解义务 被害人
【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2013BFX024)
【分类号】:D925.2
【正文快照】: 刑事和解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体现为:理论推动——实践先行——立法确定。无论是刑事和解的支持者或反对者,都不能否认的是,刑事和解制度体现了公权力的选择性让步与私权的有序回归。新刑事诉讼法确定了刑事和解的法律地位以后,我们应该认识到,刑事和解的启动和进展,取决于两造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甄贞;郑瑞平;;刑事和解在死刑案件中之适用初探——以适用的范围与条件为中心[J];法学杂志;2014年01期

2 王艳慧;;刑事和解制度的运行机理与逻辑缺陷——兼评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77-279条[J];法学杂志;2014年04期

3 王瑞君;;刑事和解:人本主义的对话型和解[J];齐鲁学刊;2008年03期

4 陈瑞华;;刑事诉讼的私力合作模式——刑事和解在中国的兴起[J];中国法学;2006年05期

5 谢登科;;论我国城市化背景下的刑罚失衡[J];学术交流;201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凯东;检察环节刑事和解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彦辉;张莉;;刑事责任归责解构[J];北方论丛;2010年05期

2 王志祥;何恒攀;;论刑事和解的案件范围[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廖明;;论刑事和解的客体[J];比较法研究;2010年05期

4 赵林虎;杨文杰;;适用刑事和解制度探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魏在军;;刑事和解的权理基础——公权对私权的尊重与让与[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邓陕峡;;以被害人权利救济为视角解读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郭锐林;;论刑事和解的理念基础[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8 章华峰;;我国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杨飞雪;;刑事和解在审判阶段的制度构建[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刘仁文;;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研究[J];当代法学;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冯中华;;以公诉权为核心矫正刑事和解制度[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上海市长宁区检察院课题组;;我国检察机关在刑事和解发展中的基本立场[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张媛媛;;未成年犯罪处遇与刑事和解立法——从董必武立法思想谈起[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4 郑剑;周德金;;刑事法官对司法环境的态度和策略——重温董必武依法办事思想的启示[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5 邓陕峡;;对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法律思考——以被害人民事权利的救济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6 张家贞;;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在刑事司法中的落实——以刑事和解制度为切入[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在刑事司法中的落实[C];2012年

7 唐震;;从现实向理想的迈进——知识产权刑事自诉的实施路径[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C];2011年

8 陈亚尔;;“赢在二审”——有害正义:刑事诉讼中的博弈关系难题[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9 张芳;;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之完善[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贵扬;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钢强;论经济平等的正当性依据[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薛静丽;刑罚权的动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王天林;侦查行为侵权司法救济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尹华蓉;论亲告罪的合理范围[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刘召;刑事裁判的可接受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葛琳;刑事和解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吴立志;恢复性司法基本理念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张晋元;法流失论[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华英;论刑事和解中的调解人[D];湘潭大学;2009年

2 季元强;论轻伤害案在检察环节适用调解机制[D];苏州大学;2010年

3 李沙沙;侵权责任与刑事责任竞合关系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张莉;关于甘肃省法院适用非监禁刑的调研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5 董素琴;轻微刑事案件委托人民调解制度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韩孔林;刑事和解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郭雄;刑事和解:我国刑事诉讼的一个正当性程序[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汪俊仁;刑事和解在我国当前面临的困境及其出路[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钟亚雅;以检察机关为主导的刑事和解程序建构[D];暨南大学;2010年

10 韦玮;论我国刑事契约机制的构建[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瑞华;;通过法律实现程序正义——萨默斯“程序价值”理论评析[J];北大法律评论;1998年01期

2 姜敏;;理性诘问:刑事和解是否是“以钱买刑”[J];北方法学;2010年05期

3 尹茂国;;论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由权力到权利的解读[J];当代法学;2008年05期

4 宋英辉;史立梅;郭云忠;孟军;廖明;杨雄;;检察机关适用刑事和解调研报告[J];当代法学;2009年03期

5 朱祖洋;;“枫桥经验”指导下刑事和解的实践与制度架构[J];中国司法;2009年04期

6 游伟;唐震;余剑;李长坤;;死刑案刑事和解之感性与理性[J];东方法学;2009年03期

7 马静华;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及其在我国的制度构想[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杨会新;;“被害人保护”与“刑罚轻缓化”:刑事和解不能承受之重[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9 陈立毅;李苹;;理性的移植:刑事和解本土化新论[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10 马静华;罗宁;;西方刑事和解制度考略[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仁文;[N];检察日报;2004年

2 ;[N];检察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张景义 李文广 赵炳松 本报通讯员 权伍琦;[N];人民法院报;2002年

4 中国政法大学 樊崇义 胡志风;[N];检察日报;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远桃;;论刑事和解应当慎行[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11期

2 宋英辉;;刑事和解的实证分析与辩证考量[J];人民检察;2008年24期

3 张健英;;“刑事和解”及其社会效应分析[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2期

4 王瑞君;;刑事和解:人本主义的对话型和解[J];齐鲁学刊;2008年03期

5 龚永强;张亚力;贾永强;;检察视野下刑事和解的理论与实践[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6 于志刚;;刑事和解的正当性追问——中国政法大学首次“青年教师学术沙龙”观点综述[J];政法论坛;2009年05期

7 谭泽林;赵秋生;;我国刑事和解实施中的问题与相应实体、程序法完善[J];政治与法律;2009年09期

8 王涛;刘晓;;论刑事和解的本土化与制度构建[J];陇东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张文雯;;浅析我国刑事和解之制度因素[J];中外企业家;2009年10期

10 韦飞红;洪美玲;;刑事和解的实践与探索[J];法制与社会;2009年2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道刚;;救助被害人的优化选择——倡导刑事和解的犯罪学思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2 赵凤祥;刘昊;;重罪案件适用刑事和解的可行性分析[A];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其他[C];2013年

3 郭云忠;;刑事和解现状之调查[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4 周娅;姚石京;;刑事和解之内涵探析与价值定位——刑事被害救济的新思维[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郭勇;刘小荣;;浅析检察机关开展刑事和解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6 孙光骏;;关于刑事和解的几个法律问题[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易珍荣;;刑事和解——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有效方式[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胡锦萍;;论刑事和解在我国的运用[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乐绍光;苟红兵;;刑事和解原则下的检察权能重构[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甄贞;;刑事和解的理念及在我国的实践[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璐 郭玺;刑事和解 恢复被犯罪破坏的和谐[N];人民法院报;2009年

2 丁国锋;无锡出台刑事和解工作意见[N];法制日报;2007年

3 陆曙光邋吴海研 记者 丁国锋;轻微刑案方可刑事和解[N];法制日报;2007年

4 李青;永丰检察院尝试刑事和解引发争议[N];法制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何淼玲 通讯员  张吟丰 实习生 秋静;省会首例刑事和解目击记[N];湖南日报;2006年

6 何淼玲 通讯员  苗霞;刑事和解:助推和谐社会建设的利器[N];湖南日报;2007年

7 见习记者 刘坷;我省出台刑事和解规定:轻微刑事案可“私下和解”[N];湖南经济报;2006年

8 罗欣;刑事和解:纠纷解决机制的本土化探索[N];检察日报;2006年

9 黄建良;以刑事和解促社会和谐[N];检察日报;2006年

10 何书生;刑事和解利于当事人权益双向保护[N];检察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邓建辉;刑事和解制度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2 葛琳;刑事和解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周凯东;检察环节刑事和解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志辉;刑事和解制度探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王刚;论刑事和解模式的构建[D];兰州大学;2010年

3 郭小峦;中国刑事和解的困境与出路[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伟;刑事和解的功能与价值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5 齐帅;刑事和解与重罪[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6 曲晓丽;试论刑事和解及本土化构建[D];山东大学;2009年

7 张绍钧;论刑事和解[D];山东大学;2009年

8 曾锋;中国刑事和解若干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9 刘政宁;刑事和解的几个相关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10 郑琦;论刑事和解及其制度设计[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060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1060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d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