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公诉案件缺席审判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9 17:12

  本文关键词:公诉案件缺席审判制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刑事缺席审判 公正 辩护权 公告


【摘要】:法律中的每一项制度设计,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其中必然有来自于实践当中的迫切需求。与此同时,一项移植在缺乏适合土壤环境下的制度,在其实际运行当中,也必然会偏离其初始的轨道而影响到最终的法律效果。一直以来,在我国刑事诉讼的立法和实务中,都对缺席审判制度秉持否定的态度。一旦出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为逃匿而未能抓捕归案或者死亡的情形,刑事诉讼程序不仅无法继续向下进行,甚至于至此终止。但是,已经被犯罪活动破坏了的社会关系却并未因此而得到修复,正义更是无法得到伸张,即使是再完备的实体法也将因为程序法的缺陷而显得黯然无光。犯罪分子更是利用了程序上的漏洞,以“逃”、“死”来规避法律的制裁,保留犯罪的收益,尤其在贪污贿赂犯罪等案件中,更有愈演愈烈之势。2003年我国加入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成为缔约国,希望借助公约的规定来增强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力量。但公约中的诸多规定尤其是资产的间接追回、返还机制,显然对有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立法的国家更为有利。为此,我国学术界也一直在探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和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不少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为我国的追逃追赃工作建言献策。但最终由于时机尚不成熟,许多建议未被吸收进立法中。直到2012年,在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特别程序编”中增加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一章,部分体现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要求,但该程序的设立和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许多要求仍存有较大的差距。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反腐败斗争规模空前。伴随着国内“老虎、苍蝇”的落马,境外的追逃追赃工作也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成为新闻媒体报道的焦点。而当前我国缺乏完备的刑事缺席审判的立法和司法实践经验。为此,本文进一步从理论层面探讨刑事缺席审判的应有之义,考察域外尤其是外逃人员较多作为逃亡目的地国家的刑事缺席审判立法规定和司法实践,归纳出各国的普遍做法,并在此基础上,改造我国“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明确我国的公诉案件缺席审判制度,对刑事诉讼法的相关条款作出修改,以衔接对席审判和缺席审判的法律规定与转换,同时加强对被告人辩护权、知情权等诉讼权利的保障,以增强缺席审判的公正性,使我国的刑事缺席判决能够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平台上,为更多国家所接受,犯罪分子的罪刑得到判决的确认,涉案财产能够顺利返还。
【关键词】:刑事缺席审判 公正 辩护权 公告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5.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3
  •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0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10-11
  • 三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11-12
  • 四 基本思路及论文结构安排12-13
  • 第一章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法理基础13-26
  • 第一节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相关概念13-20
  • 一 审判13-14
  • 二 缺席审判14-15
  • 三 刑事缺席审判15-20
  • 第二节 刑事缺席审判的法理基础20-26
  • 一 维护司法主权的要求20
  • 二 诉讼效率理念的体现20-22
  • 三 不违背人权保障的理论22-24
  • 四 有助于刑法任务的实现24-26
  • 第二章 公诉案件缺席审判制度的域外考察及分析26-37
  • 第一节 考察对象选择的说明26-27
  • 第二节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27-28
  • 第三节 美国28-32
  • 第四节 法国32-33
  • 第五节 其他外逃人员主要目的地国33-34
  • 第六节 分析评价34-37
  • 第三章 我国公诉案件缺席审判制度的法律规定及问题37-44
  • 第一节 现行法律中的规定37-39
  • 一 适用案件种类、条件37-38
  • 二 审理程序38
  • 三 审理结果与救济38-39
  • 第二节 现行法律所存在的问题39-44
  • 一 性质定位不清39-40
  • 二 缺失共同犯罪案件审理程序的规定40-41
  • 三 辩护职能缺失41-42
  • 四 审理方式存在缺陷42
  • 五 公告的通知方式存在弊端42-44
  • 第四章 完善我国公诉案件缺席审判制度的设想44-53
  • 第一节 规范现有条文44-46
  • 一 替换立法术语44
  • 二 修改相关法条44-46
  • 第二节 构建具体制度46-53
  • 一 限制适用案件范围46-47
  • 二 增设辩护律师履行辩护职能47-49
  • 三 一律开庭审理49
  • 四 完善对席审判和缺席审判的衔接49-50
  • 五 法律文书的送达与救济50-51
  • 六 谨慎启动再审程序51-52
  • 七 建立资产分享机制52-53
  • 结语53-54
  • 参考文献54-56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6-57
  • 致谢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万毅;刑事缺席判决制度引论[J];当代法学;2004年01期



本文编号:11138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1138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c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