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电子证据的演进:从模式思维到制度理性——以司法实践中的发展为考察进路

发布时间:2017-11-08 08:17

  本文关键词:电子证据的演进:从模式思维到制度理性——以司法实践中的发展为考察进路


  更多相关文章: 电子证据 证据能力 证明力 自由心证


【摘要】:在当今证据电子信息化的大趋势下,以数字网络技术为依托的电子数据在证明案件过程中的作用越为明显。2012年3月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民事诉讼法》正式将电子数据规定为独立合法的证据类型,这使略显滞后的电子证据理论研究和审判实践焕发新生。电子证据的兴起,是逐渐发展的法治进程的代表,以司法实践的视角,按照认知与采信的方法论逻辑,探讨在现有法制框架内,如何实现电子证据理论和审判实务的有效结合,推进其在司法体制中的正确解读与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法学院;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山东大学研究生院;
【分类号】:D925
【正文快照】: 人类的追求永无止境,科技的进步对司法证明方式的发展一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就司法证明方式的历史而言,人类曾从‘神证’时代走入‘人证’时代;又从‘人证’时代走入‘物证’时代。也许,我们即将走入另一个新的司法证明时代,即电子证据时代。”[1](P4)电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宁松,王志华;自认规则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J];当代法学;2001年09期

2 樊文;;眼见未必为实——网络证据保全公证的深层问题[J];中国司法;2007年06期

3 刘德良;网络交易安全的技术保障机制及其法律规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4 尹丹;;X-Ways Forensics在电子数据司法鉴定中的应用[J];中国司法鉴定;2009年05期

5 王敏,甘正培;论庭审中的举证、质证和认证[J];政法学刊;1997年03期

6 张少林;试论刑事被告人自认[J];政治与法律;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健;;知识产权诉讼中电子证据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苏舒;;电子证据属性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林沈节;;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探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凌代郡;行政公益诉讼初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吴裕民;我国刑法罪刑法定原则与人权保障机能的关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成协中;;中国行政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模式与规则重构[J];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7 张韦碧;;品格证据的学理分析和我国的适用界限[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王春梅;;对债权不可侵性独立地位的理论思考[J];北方法学;2007年05期

9 李可;;对法律意图主义的另类思考——基于想象性重构条件之考察[J];北方法学;2012年01期

10 董玉庭;董进宇;;成文法的局限及其法律价值选择[J];北方论丛;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丹;;法律职业伦理的生成与基督教传统[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卢炯星;吴永富;;环境风险事件的防范及法律建议——福建上杭县紫金山铜矿污染汀江事件为例[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3 刘量力;;破解行政裁决诉讼的“循环怪圈”——兼论行政裁决司法变更权的赋予与规制[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4 雷发;;论刑事司法一体化对我国网络犯罪惩治的影响——以欧盟刑事司法一体化为视角[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5 郭正元;;电子证据收集和运用问题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6 王笑强;;数据修复技术在电子取证中的应用[A];第十九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吉平;;论计算机取证[A];第二十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8 戴士剑;郭久武;韦明;;计算机取证技术体系研究[A];第二十一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马晓明;李超;李秋香;;电子证据的证明力研究[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三卷)[C];2008年

10 高峰;邹积超;;试论刑事诉讼中电子证据的审查[A];第26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军;电子证据完整性的几个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2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贵扬;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侯德斌;农民集体成员权利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刘素英;中国政府规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健;论法官的主体性[D];复旦大学;2011年

7 吉伟莉;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鉴定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8 刁慧娜;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任峰;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政府责任[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亚南;分析实证语境下反垄断复合法律关系的法理反思[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晓影;论行政诉讼简易程序[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崔震宇;电子证据可靠性问题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侃;电子证据收集中的人权保障[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琨;论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陈述[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琳;我国民事诉讼司法认知制度之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宇星;我国行政指导法律救济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王蕊;论信息化对诉讼领域的影响[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冯曾珍;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杨铁;论我国行政复议听证式审查方式的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宁松,王志华;自认规则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J];当代法学;2001年09期

2 张艳丽;论民事诉讼中的自认制度[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 马栩生,周勇;自认探析[J];河北法学;2001年06期

4 汤维建,陈开欣;试论英美证据法上的刑事证明标准[J];政法论坛;1993年04期

5 王敏,甘正培;论庭审中的举证、质证和认证[J];政法学刊;1997年03期

6 赵兰娣;刑事诉讼当庭认证之浅见[J];政治与法律;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直,郑薇薇;电子证据的证据能力与证明力问题研究[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2 陈巍;;手机短信的主要法律问题探究[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3 张虹;;电子证据的证明力刍议[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许康定;电子证据基本问题分析[J];法学评论;2002年03期

5 林雪;对电子证据的法律定位及立法建议[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冯亚亮;;略论手机短信的证据效力[J];知识经济;2010年20期

7 李文伟;;从华南虎事件看电子图像证据——网络公共事件引发的刑事证据思考[J];网络法律评论;2009年00期

8 张玉镶;李文伟;;初论刑事诉讼中的电子图像证据[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徐秀红;;论刑事诉讼中的短信证据问题[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6年01期

10 陆康彪;谭钟毓;;民事诉讼中的电子证据[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晓明;李超;李秋香;;电子证据的证明力研究[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三卷)[C];2008年

2 郭正元;;电子证据收集和运用问题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3 韩鹰;;对电子证据的法律研究[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4 郭志博;秦海权;赵利;;电子证据监督链可视化平台研究[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五卷[C];2010年

5 王翔;;电子证据在海事调查和安全管理中的作用[A];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沿海航标学组、无线电导航学组、内河航标学组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6 凌斌;;计算机犯罪中电子证据概述[A];第十九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邵洪清;;关于电子证据相关法律问题探讨[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四卷)[C];2009年

8 许俊强;;民事诉讼域外证据证明制度之检讨——以《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十一条为中心[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9 郑亦武;丘秀峰;;电子证据的可采性研究[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三卷)[C];2008年

10 马克伟;;电子证据收集若干问题[A];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前沿——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道海;关于电子证据的证明力问题[N];江苏法制报;2005年

2 审计署法规司 冷玉 黄跃进;电子证据的概念及其法律定位初探[N];中国审计报;2009年

3 胡玲玲;电子证据的法律定位[N];江苏经济报;2009年

4 王圣扬 宗 淼;刑事电子证据刍议[N];人民法院报;2003年

5 本报专稿 虞浔 李鹏;电子证据的证据力新探[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3年

6 河南省禹州市人民检察院 邵天兴 杨永中 张占标;电子证据的证据地位应当独立[N];检察日报;2008年

7 赵中华;如何审查电子证据[N];检察日报;2001年

8 刘品新;电子证据是净化网络利器[N];检察日报;2004年

9 尹力利;我国电子证据立法模式的选择[N];江苏法制报;2011年

10 张凯 焦鹏;电子证据合理运用观的构建[N];法制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军;民事诉讼的书证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姜礼增;论自由心证与法定证据法制之发展趋势[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纪格非;论证据能力——以民事诉讼为视角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江显和;刑事认证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冯景旭;口供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牟军;自白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7 张弘;论证据裁判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雷建昌;口供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9 王舸;证据与事实推理要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10 张凯;电子证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新生;电子证据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2 徐亮;电子证据基础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郑学步;电子证据基本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孙国祥;电子证据论[D];湘潭大学;2003年

5 胡廷松;电子证据研究[D];华侨大学;2005年

6 李晔;电子证据证明力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7 刘健;民事诉讼电子证据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叶刚;论电子证据的独立性和证据能力[D];苏州大学;2006年

9 翟小骞;论电子证据的证据能力[D];内蒙古大学;2010年

10 王亚萍;论证据能力与证明力[D];厦门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563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1563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a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