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民事诉讼促进当事人和解的制度设计

发布时间:2017-12-01 22:10

  本文关键词:民事诉讼促进当事人和解的制度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和解 交往行为理论 民事诉讼程序 ADR


【摘要】:随着多元化社会经济体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民间纠纷的数量必然会逐渐增多,这就需要相应的制度设计能够保障有效、迅速的解决纠纷,防止矛盾的激化。诉讼由于成本较大、程序拖延等自身特点的限制,并非是纠纷解决的最佳方式。而世界范围内兴起的ADR处理模式,同样为当事人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可能。然而目前我国的调解制度只有原则性的规定,可操作的程序性规范内容较少,应当成为民事诉讼改革的重点领域。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分类号】:D925.1
【正文快照】: 一、当事人和解的环境条件(一)自愿沟通与借助外力的沟通德国著名学者尤尔根.哈贝马斯将人的社会行为划分为交往行为和策略行为,交往行为是以达成理解为目的,除了一般的沟通交流行为外,也包括通过辩论达成共识的行为。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大部分行为都属于交往行为。无论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玉军;孙敏洁;;美国诉讼和解与中国法院调解之比较研究[J];法学评论;2006年02期

2 张弘;;辩论与和解的交融——对我国诉讼上和解制度建构的相关思考[J];河北法学;2011年04期

3 张卫平;论民事诉讼中失权的正义性[J];法学研究;1999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超;;新世纪中国司法改革之路[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2 张娟;;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3 陈莉;;我国民事诉讼举证时限制度的完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侯猛;;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比较优势[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董玉庭;董进宇;;刑事自由裁量权负效应及其克服[J];北方论丛;2006年02期

6 贾成宽;借鉴辩诉交易的可行性分析[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龚赛红;关于律师费用由败诉当事人负担的探讨——以民事诉讼为中心[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王人博;民权词义考论[J];比较法研究;2003年01期

9 洪艳蓉;;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行政执法机制研究:“独立”、“高效”与“负责”[J];比较法研究;2009年01期

10 孙丽岩;;行政行为中的意思表示[J];比较法研究;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晋川;;“你有权保持沉默”——米兰达提醒的法律经济学解释[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2 杨雅妮;;环境诉讼中正当当事人问题探析[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3 鄢斌;陈丽芬;;动物的主体性及其在美国司法中的确立——以动物诉讼资格为核心[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4 聂玉磊;;论法官指示制度之建构——兼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八条之适用[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德敏;;论我国行政诉讼指导制度的构建[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6 田孟华;;创建学习型法院与提高法院审判质效——基于我国法院党建工作的思考[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7 乔雄兵;;信息技术与域外取证:问题、理论与规则[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8 石佑启;;物权的平等保护与行政法理念创新[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吕磊;;浅析刑事庭审量刑辩论阶段——法官指示的构建与限制[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C];2011年

10 沈君;潘华明;;对话与沟通:我国民事诉讼庭审小结制度的构建[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迟君辉;国际流失文化财产返还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杨瑞;民事审级制约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3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胡宜奎;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公司参加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熊建明;美国最高法院管辖基础及要素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阮友利;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江涛;民事诉讼效率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崔雪丽;美国宪法解释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孙宝民;死刑检察监督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10 吉伟莉;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鉴定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舒源;英国股东派生诉讼成文法的形成与构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郭佳鑫;论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司法经济原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莹;私力救济的法经济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赵旋;论中国特色审判方式的确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赵国庆;远程审判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蕊;论信息化对诉讼领域的影响[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于t;当事人程序违法责问失权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朱晓云;论我国民事证据失权制度之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9 严志伟;论当事人民事程序选择权[D];湘潭大学;2009年

10 王丽梅;我国行政复议和解制度的具体设计[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肖建华;杨兵;;对抗制与调解制度的冲突与融合——美国调解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比较法研究;2006年04期

2 江伟,熊跃敏;德国民事诉讼上的和解制度介评——兼论对改革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启示[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范愉;;诉前调解与法院的社会责任 从司法社会化到司法能动主义[J];法律适用;2007年11期

4 范愉;;从诉讼调解到“消失中的审判”[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年05期

5 王亚新;论民事、经济审判方式的改革[J];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继琼;;关于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ADR)价值目标的经济学分析[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2 曹吉锋;;弱势群体ADR保护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7年12期

3 段文芳;;ADR的价值与我国法治建设[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王静;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ADR)的当代发展[J];农业与技术;2002年06期

5 贺铁斌;;论弱势群体ADR保护的必要性[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黄保轩;;借鉴ADR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构建我国和谐社会[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年02期

7 杨敬辉;李波;;我国诉讼调解制度的困境与出路[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王一;;论和谐社会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J];世纪桥;2009年01期

9 李中杰;;ADR制度在中国乡土社会的构建[J];长治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10 张砚;贾海洋;;浅论我国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J];法制与社会;2011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慰星;;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ADR)与诉讼互动的经济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陈琦华;程庆水;;和谐社会下的司法ADR制度——以长宁区法院改革为视点谈我国审判制度[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3 张兰;;环境纠纷ADR解决机制视野下的环境信访制度价值研究[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董文媛;;浅谈我国证券执法和解程序的构建[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刘桂琴;;论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6 何伯森;;论和谐仲裁[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冷传莉;;对“执行难”成因的思考[A];首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0年

8 赵颖锋;;浅析土地补偿协议的法律属性及其行政诉讼问题[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9 杨荣新;张晓茹;;司法公正与效率的保障[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10 梁凯军;;试论在现行民事诉讼程序框架基础上实行简便审判程序的可行性[A];2003年度全省法院“法官职业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自贤 通讯员 李智华 樊斯坦;我省4家法院试行小额速裁[N];湖北日报;2011年

2 李克杰;民事诉讼三审制是个趋势[N];中国改革报;2006年

3 日报记者 郑燕军;不到1小时了结一宗案[N];柳州日报;2011年

4 宋含;龙山区检察院坚持科学发展 切实开展“四走进”活动[N];辽源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罗侠 许丹婷 本报通讯员 黄顶峰 韦美云;小额速裁庭 民意大通道[N];广西日报;2011年

6 西南政法大学博士生 郝振江;地震后民事诉讼程序中的若干问题[N];人民法院报;2008年

7 张进喜;做好事故调解减少上访案件[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05年

8 蔡毅;侵害商业秘密案民刑如何对接[N];江苏法制报;2006年

9 张业梅;以程序正义为中心的民事诉讼制度重构[N];人民法院报;2005年

10 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 张跃;试析商标异议程序中复印件的法律效力(二)[N];中国工商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中洪;中国民事诉讼程序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2 林晓霞;民事诉讼程序正义理论及其实现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3 蔡长林;民事诉讼程序公正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林轲亮;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5 蔡泳曦;论民事诉讼中的诚实信用原则[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6 刘玉华;南京国民政府民事诉讼立法若干问题研究(1927-1937)[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杜丹;论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韩红俊;释明义务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9 奚玮;民事当事人证明权保障[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侍东波;程序参与及其保障[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步勇;民事诉讼质证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唐新华;民事诉讼程序正义及其在中国的实现[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孔令海;论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改革[D];山东大学;2006年

4 赵驰名;民事诉讼中亲属拒绝作证权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5 李涛;律师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与作用[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6 毕晨;我国民事上诉审程序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7 崔玲玲;小额诉讼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袁满;民事诉讼辩论原则新论[D];苏州大学;2006年

9 王卫华;对我国民事诉讼中司法救助制度构建之思考[D];苏州大学;2006年

10 李群;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426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2426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4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