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英国预防性刑事司法”评介与启示——现代刑法安全保障诉求的高涨与规制

发布时间:2018-01-02 16:34

  本文关键词:“英国预防性刑事司法”评介与启示——现代刑法安全保障诉求的高涨与规制 出处:《政治与法律》2014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预防性 风险刑法 安全保障 恐怖组织犯罪


【摘要】:英国刑事司法体系在近十几年里出现了预防性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未完成犯罪形态与预防性禁令的增加,为全面理解"风险刑法"理论提供了实践依据。预防性变革主要源于安全保障诉求的高涨,包括恐怖组织犯罪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风险刑法"理论为此提供了一种解释框架。而与之类似,其他英联邦国家以及美国、德国的刑事司法体系也出现了预防性的转变。同时,风险刑法理论并非刑事司法体系预防性增强的唯一理论解释框架。对于此类预防性转变的正当性,中外学者都表示了同样的担忧,坚持刑法对刑事政策以及罪责原则对预防必要性的制约是保证预防性转变正当性的关键;预防性正义仅仅是报应性正义的辅助,不能替代报应正义。
[Abstract]: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in the UK there is a trend of preventive in recent years, mainly to increase the unfinished form of crime and prevention of the ban, to provide a practical basis for th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risk criminal law" theory. The preventive change is mainly due to the security demands of the rising, including terrorist organization crime is rising in the world the "risk criminal law" theory provides a framework to explain this. And similarly, other Commonwealth countries and the United States, Germany's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also changed preventive risk. At the same time, explain the theory of criminal law theory is not only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to enhance preventive framework. The justification for such prevention change, Chinese and foreign scholars have expressed similar concerns, adhere to the criminal law on the criminal policy and the principle of culpability for restricting the necessity of prevention is to ensure the legitimacy of the related preventive transformation Key; preventive justice is only the aid of the retribution justice, which can not replace the retribution justice.

【作者单位】: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基金】:加拿大社会科学与人文研究理事会(SSHRC)“对于强制的管控”项目(2012-2016)的资助
【分类号】:D956.1;DD915
【正文快照】: “风险刑法”是我国刑法学界近年来关注的热点问题,主要内容在于通过风险社会在全球范围的兴起,来研究推动刑法的现代转型。1需要指出的是,在我国的此类论述中,对英美的具体实践很少涉及,往往由“西方国家”这样的笼统字眼代替。虽然普通法系刑法的体系设置和理论研究与大陆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永红;刑法的刑事政策化论纲[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 陈兴良;;“风险刑法”与刑法风险:双重视角的考察[J];法商研究;2011年04期

3 田宏杰;;“风险社会”的刑法立场[J];法商研究;2011年04期

4 刘艳红;;“风险刑法”理论不能动摇刑法谦抑主义[J];法商研究;2011年04期

5 于志刚;;“风险刑法”不可行[J];法商研究;2011年04期

6 姜涛;;恐怖主义犯罪:理论界定与应对策略[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君;恐怖犯罪及其法律惩治[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黄冬生;;行使财产权行为的刑法评价问题[J];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3 林培晓;;论原因自由行为——以行为和因果关系为视角[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房征宇;;刑法学派争论之由来——谈刑事古典、近代学派的形成及其基本思想[J];法制与经济(上半月);2007年07期

5 夏勇,王焰;我国学界对恐怖主义犯罪定义研究的综述[J];法商研究;2004年01期

6 佴澎;论反恐怖主义犯罪的原则[J];法学杂志;2005年01期

7 高铭暄;张杰;;关于我国刑法中“恐怖活动犯罪”定义的思考[J];法学杂志;2006年05期

8 刘远山;略论多边反恐条约的实施——兼论我国反恐法制的完善[J];法学评论;2004年05期

9 喻义东;论恐怖主义犯罪在刑法分则中的地位[J];法学;2005年02期

10 刘艳红;;我国应该停止犯罪化的刑事立法[J];法学;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何其生;杨泽伟;张辉;许威;;中国国际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田宏杰;;守望法治:法律监督的价值分析与机制变革[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3 刘少英;;论恐怖主义犯罪及其防治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4 邓瑞珊;张奕显;;和谐社会下监狱行刑的改革与发展——以刑事政策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5 田宏杰;温长军;;超越与突破: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机制研究——兼及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公诉体系的重构[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特别程序与检察监督[C];2012年

6 叶慧娟;;农村留守人群刑事司法保护法理研究——以检察职能为视角[A];社会管理法治化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孔祥参;;正确适用销售假药罪 确保司法公正[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绍武;影响中国国家安全的跨国犯罪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2 刘晓瑜;拐卖妇女、儿童罪相关问题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祝亚新;论海盗概念构成要件之“为私人目的”[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刘翔宇;开放式处遇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孟凡一;国际法上关于反恐两种法理路径的比较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6 侯怀超;伦理学视野下的性犯罪[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李鑫;论政府主导下的社区矫正制度[D];汕头大学;2011年

8 谷强;被害人过错与刑事责任关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9 程冬冬;简论恐怖主义犯罪概念的界定[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10 张婉静;论刑法中的人身危险性[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福柯;苏力;;法律精神病学中“危险个人”概念的演变[J];北大法律评论;1999年02期

2 储槐植;美国刑事政策趋向[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3 姜涛;;“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制度基础与价值边界[J];法商研究;2007年01期

4 齐文远;;刑法应对社会风险之有所为与有所不为[J];法商研究;2011年04期

5 陈兴良;;“风险刑法”与刑法风险:双重视角的考察[J];法商研究;2011年04期

6 田宏杰;;“风险社会”的刑法立场[J];法商研究;2011年04期

7 刘艳红;;“风险刑法”理论不能动摇刑法谦抑主义[J];法商研究;2011年04期

8 于志刚;;“风险刑法”不可行[J];法商研究;2011年04期

9 张明楷;;“风险社会”若干刑法理论问题反思[J];法商研究;2011年05期

10 赵秉志;;海峡两岸反恐立法之比较(上)[J];法学杂志;2010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治明,王莉华;析恐怖组织犯罪与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异同[J];公安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2 王占洲,林苇;恐怖组织犯罪与黑恶势力犯罪的比较分析[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3 李继群;;恐怖组织犯罪的生成机理及防治对策[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4 赫凛冽;谈恐怖组织犯罪的经济来源问题[J];辽宁警专学报;2004年05期

5 于志刚;;我国刑法中有组织犯罪的制裁体系及其完善[J];中州学刊;2010年05期

6 彭程;;论我国洗钱罪的上游犯罪的界定问题[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王水明;;论洗钱犯罪与国际恐怖主义融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孟昭武;李文芳;;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认定的几个问题[J];中国刑事警察;2001年05期

9 张长在;;运用刑法武器打击恐怖主义犯罪[J];河北法学;2008年04期

10 任慧;;浅析我国团伙犯罪的刑事政策[J];法制与社会;200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金泽刚;;加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恐怖活动犯罪刑事立法的犯罪学思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2 郭浩善;马献钊;;“入世”后犯罪形态的变化及其对刑事司法理念的影响[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蒋娜;恐怖组织犯罪研究[N];法制日报;2003年

2 李宝金;服从大局 服务发展[N];检察日报;2003年

3 张君嘉;加入WTO与公安工作[N];人民公安报;2002年

4 李温;中德刑事搜查制度比较[N];检察日报;2001年

5 乐欣;确立“轻轻重重轻重结合”的刑事政策[N];检察日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奎卿;论恐怖组织犯罪[D];郑州大学;2002年

2 柯臻炜;论英美刑法中的身份犯罪及其对我国的借鉴[D];厦门大学;2008年

3 罗婷;污点证人作证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4 赵运锋;论重刑化及其控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5 陈成;中日有组织犯罪刑事立法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袁玲;恐怖主义犯罪及其防治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沈建东;团伙侵权责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李楠;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专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9 张婷;论刑法中的“黑社会性质组织”[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10 易婷;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认定[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700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3700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9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