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公安机关刑事和解实证研究——以广东公安机关刑事和解实践为样本

发布时间:2018-01-02 22:31

  本文关键词:公安机关刑事和解实证研究——以广东公安机关刑事和解实践为样本 出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公安机关 刑事和解 实证 法律风险 制度设计


【摘要】:随着新修订刑事诉讼法的生效实施,作为一种具有地方经验的制度实践,公安机关刑事和解成为刑事诉讼中的特殊程序。对广东公安机关刑事和解实践的实证分析表明,作为地方经验的制度实践与作为特殊程序的公安机关刑事和解存在潜在的冲突。公安机关所处的诉讼阶段与职权特点决定了其适用刑事和解程序既具有独特的优势,又存在相当的法律风险。应在正确理解新刑事诉讼法关于公安机关刑事和解规定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专门化且具良好衔接性的公安机关刑事和解机制。
[Abstract]:With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riminal procedure law , as a system practice with local experience , the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of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 becomes a special procedure in the criminal proceedings .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practice of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in Guangdong public security organ show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procedure as a local experience has a unique advantage and a considerable legal risk . The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mechanism of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 which is specialized and has good cohesion should be explored in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provisions of the new criminal procedure law .

【作者单位】: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吉林大学;
【基金】:笔者主持的2013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课题“刑法司法谦抑性实证研究” 2013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刑法谦抑性之司法实证研究——以辽宁省刑事判例为样本”(L13DFX039) 2013年度国家行政学院科研合作课题“创新社会管理的刑法保障机制研究”(13HZKT369)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5.2
【正文快照】: 我国对刑事和解的理念探讨和制度实践已积累了十余年的经验,刑事和解最初由检察机关倡导并试行,①在地方政法机关政策文件的指导下,公、检、法三机关形成了广泛而各异的地方经验。②以广东为例,新刑事诉讼法颁布前,公安机关适用刑事和解的主要法规依据是:2008年《广东省高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娜;刘东根;;公安机关刑事执法中刑事和解制度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梁晶蕊;;刑事和解及其在公安侦查中的运用[J];公安研究;2008年03期

3 赵石麟;;公安刑事和解的正当性及其规制[J];公安研究;2009年05期

4 江苏省苏州市公安局课题组;;论公安机关刑事和解体系的构建[J];公安研究;2011年07期

5 徐启明;;论刑事和解的程序设计[J];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6 郦毓贝;;限制公安侦查阶段轻伤害刑事和解[J];中国检察官;2006年05期

7 曾友祥;;中国刑事和解价值之辩[J];政法论坛;2011年06期

8 陈瑞华;;刑事诉讼的私力合作模式——刑事和解在中国的兴起[J];中国法学;2006年05期

9 宋英辉;郭云忠;李哲;罗海敏;何挺;冯诏锋;王贞会;;我国刑事和解实证分析[J];中国法学;2008年05期

10 马婷婷;何国强;;刑事和解适用问题实证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志祥;张伟珂;;死刑案件中刑事和解的正当性探究[J];北方法学;2011年04期

2 王志祥;何恒攀;;论刑事和解的案件范围[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廖明;;论刑事和解的客体[J];比较法研究;2010年05期

4 史立梅;;刑事和解的程序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赵林虎;杨文杰;;适用刑事和解制度探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魏在军;;刑事和解的权理基础——公权对私权的尊重与让与[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邓陕峡;;以被害人权利救济为视角解读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郭锐林;;论刑事和解的理念基础[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9 章华峰;;我国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杨飞雪;;刑事和解在审判阶段的制度构建[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光;傅文魁;;刑事和解与公诉权[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冯中华;;以公诉权为核心矫正刑事和解制度[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上海市长宁区检察院课题组;;我国检察机关在刑事和解发展中的基本立场[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蓝蓝;;刑事和解制度实施中的若干争点[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5 张媛媛;;未成年犯罪处遇与刑事和解立法——从董必武立法思想谈起[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6 郑剑;周德金;;刑事法官对司法环境的态度和策略——重温董必武依法办事思想的启示[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7 邓陕峡;;对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法律思考——以被害人民事权利的救济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8 张家贞;;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在刑事司法中的落实——以刑事和解制度为切入[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在刑事司法中的落实[C];2012年

9 唐震;;从现实向理想的迈进——知识产权刑事自诉的实施路径[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C];2011年

10 陈亚尔;;“赢在二审”——有害正义:刑事诉讼中的博弈关系难题[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贵扬;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钢强;论经济平等的正当性依据[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薛静丽;刑罚权的动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王天林;侦查行为侵权司法救济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尹华蓉;论亲告罪的合理范围[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刘召;刑事裁判的可接受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葛琳;刑事和解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吴立志;恢复性司法基本理念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张晋元;法流失论[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华英;论刑事和解中的调解人[D];湘潭大学;2009年

2 季元强;论轻伤害案在检察环节适用调解机制[D];苏州大学;2010年

3 李沙沙;侵权责任与刑事责任竞合关系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张莉;关于甘肃省法院适用非监禁刑的调研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5 董素琴;轻微刑事案件委托人民调解制度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韩孔林;刑事和解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郭雄;刑事和解:我国刑事诉讼的一个正当性程序[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汪俊仁;刑事和解在我国当前面临的困境及其出路[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孔睿;刑事和解制度在法院审判实践中的运用[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钟亚雅;以检察机关为主导的刑事和解程序建构[D];暨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静华;罗宁;;西方刑事和解制度考略[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杨兴培;;论刑事和解制度在中国的命运选择[J];法学杂志;2006年06期

3 白世平;纪丙学;;刑事和解制度构建的实证研究[J];法学杂志;2006年06期

4 黄京平;;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刑法学新思维[J];法学家;2007年01期

5 吴建雄;;刑事和解与检察官客观义务[J];法学家;2007年05期

6 孙宝民;吴春波;;和谐检察视野下的刑事和解制度再探讨[J];法学与实践;2007年03期

7 左卫民;马静华;;110警务体制中的纠纷解决机制[J];法学;2006年11期

8 樊学勇;刘荣;;公安刑事侦查中和解问题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樊崇义;吴光升;;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与刑事侦查程序[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邹娅;;析侦查阶段不宜刑事和解[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本报记者 郭宏鹏 本报实习生 郭婕妤;[N];法制日报;2004年

2 ;[N];检察日报;2006年

3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 李荣冰;[N];检察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张景义 李文广 赵炳松 本报通讯员 权伍琦;[N];人民法院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侯静;刑事和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远桃;;论刑事和解应当慎行[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11期

2 宋英辉;;刑事和解的实证分析与辩证考量[J];人民检察;2008年24期

3 张健英;;“刑事和解”及其社会效应分析[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2期

4 王瑞君;;刑事和解:人本主义的对话型和解[J];齐鲁学刊;2008年03期

5 龚永强;张亚力;贾永强;;检察视野下刑事和解的理论与实践[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6 于志刚;;刑事和解的正当性追问——中国政法大学首次“青年教师学术沙龙”观点综述[J];政法论坛;2009年05期

7 谭泽林;赵秋生;;我国刑事和解实施中的问题与相应实体、程序法完善[J];政治与法律;2009年09期

8 王涛;刘晓;;论刑事和解的本土化与制度构建[J];陇东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张文雯;;浅析我国刑事和解之制度因素[J];中外企业家;2009年10期

10 韦飞红;洪美玲;;刑事和解的实践与探索[J];法制与社会;2009年2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汤道刚;;救助被害人的优化选择——倡导刑事和解的犯罪学思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2 赵凤祥;刘昊;;重罪案件适用刑事和解的可行性分析[A];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其他[C];2013年

3 郭云忠;;刑事和解现状之调查[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4 周娅;姚石京;;刑事和解之内涵探析与价值定位——刑事被害救济的新思维[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郭勇;刘小荣;;浅析检察机关开展刑事和解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6 孙光骏;;关于刑事和解的几个法律问题[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易珍荣;;刑事和解——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有效方式[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胡锦萍;;论刑事和解在我国的运用[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乐绍光;苟红兵;;刑事和解原则下的检察权能重构[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甄贞;;刑事和解的理念及在我国的实践[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璐 郭玺;刑事和解 恢复被犯罪破坏的和谐[N];人民法院报;2009年

2 丁国锋;无锡出台刑事和解工作意见[N];法制日报;2007年

3 陆曙光邋吴海研 记者 丁国锋;轻微刑案方可刑事和解[N];法制日报;2007年

4 李青;永丰检察院尝试刑事和解引发争议[N];法制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何淼玲 通讯员  张吟丰 实习生 秋静;省会首例刑事和解目击记[N];湖南日报;2006年

6 何淼玲 通讯员  苗霞;刑事和解:助推和谐社会建设的利器[N];湖南日报;2007年

7 见习记者 刘坷;我省出台刑事和解规定:轻微刑事案可“私下和解”[N];湖南经济报;2006年

8 罗欣;刑事和解:纠纷解决机制的本土化探索[N];检察日报;2006年

9 黄建良;以刑事和解促社会和谐[N];检察日报;2006年

10 何书生;刑事和解利于当事人权益双向保护[N];检察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邓建辉;刑事和解制度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2 葛琳;刑事和解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周凯东;检察环节刑事和解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志辉;刑事和解制度探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王刚;论刑事和解模式的构建[D];兰州大学;2010年

3 郭小峦;中国刑事和解的困境与出路[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伟;刑事和解的功能与价值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5 齐帅;刑事和解与重罪[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6 曲晓丽;试论刑事和解及本土化构建[D];山东大学;2009年

7 张绍钧;论刑事和解[D];山东大学;2009年

8 曾锋;中国刑事和解若干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9 刘政宁;刑事和解的几个相关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10 郑琦;论刑事和解及其制度设计[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712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3712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d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