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属性理论的再思考——基于民事诉讼程序的动态解析
本文关键词:证据属性理论的再思考——基于民事诉讼程序的动态解析 出处:《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证据属性 客观性 关联性 合法性 民事诉讼程序
【摘要】:从对证据属性理论"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三性的逻辑悖论的分析到结合民事诉讼程序的动态考察所发现的诸多问题来看,以传统的、静态的视角研究证据属性的方法已经式微,有必要从程序法的视角,根据程序的动态变化重新认识证据,所有进入案件程序的与案件有关的材料均为证据,而不必纠结于所谓的证据属性理论。采用程序性证据概念,明确区分"何为证据"和"何种证据能被采用并具有多大证明力",对于避免证据属性理论造成的"证据怪圈",维持证据理论的科学性和稳定性,指导我国实践中证据规则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价值。
[Abstract]: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three logical paradoxes of "objectivity", "relevance" and "legality" in the theory of attribute of evidence, to the many problems foun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dynamic investigation of civil procedure, it is traditional. The method of studying the attribute of evidence from the static angle of view has declined. It is necessary to re-recognize the evidence according to the dynamic changes of the proced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rocedural law. All the materials related to the case entering the case procedure are evidence. There is no need to dwell on the so-called evidence attribute theory. The concept of procedural evidence is used to distinguish between "what is evidence" and "what kind of evidence can be used and how much proof it has". It is of great value to avoid the "strange circle of evidence" caused by the theory of evidence attribute, to maintain the scientific nature and stability of the evidence theory and to guide the perfection of the system of evidence rules in our country's practice.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当代中国人口流动性背景下的缺席审判制度研究”(项目批准号:09YJC82007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5.1
【正文快照】: 证据属性理论被公认为证据基本理论中的核心理论,是证据法学研究的起点,把握证据属性理论才能更好地理解、使用诉讼证据,以发现真实,定分止争。但是与其基石性地位不符的是,证据属性理论本身却一直众说纷纭。对证据属性的内容,在21世纪初理论界有过激烈的探讨,学者们先后提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祁创明;;手机短信的证据属性及其提取方法[J];警察技术;2009年01期
2 纪格非;对“证据属性”在证据制度中基础性地位的质疑[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李忠民;;证据概念与证据属性[J];学海;2007年01期
4 李勇;余响铃;;侦查机关“情况说明”的证据属性研究[J];理论与改革;2013年06期
5 马建军;;论案发经过之证据属性[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年11期
6 王东;诉讼证据属性的分析及展开——以诉讼程序为载体[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刘帅;;理想状态原理下的证据属性问题研究——证据法基本语词辨析暨证据分类新解[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年02期
8 何家弘;;刑事诉讼证据属性新辨[J];法律学习与研究;1988年06期
9 刘显鹏;;微博的证据属性及其收集程序探析[J];学习与实践;2014年05期
10 朱晓云;;论我国证据规则的完善——以证据属性为视角[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河北省大名县人民检察院 王峰 山东省东营市人民检察院 束斌;电子证据属性决定取证方法和途径[N];检察日报;2014年
2 南京市人民检察院 夏瑜 周东生;刑事案件“情况说明”的证据属性[N];检察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翔宇;证据属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2 郭峰;证据属性的法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3871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387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