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适格限制——以德国利他团体诉讼制度为借鉴

发布时间:2018-01-16 20:17

  本文关键词: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适格限制——以德国利他团体诉讼制度为借鉴 出处:《法学评论》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利他团体诉讼 社会组织 原告适格


【摘要】:2014年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如今虽已正式生效,但立法过程中有关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适格限制的激烈争论不应随着立法工作告一段落而被遗忘。文章将结合德国利他团体诉讼的相关经验,重新识别、审视原告适格之争背后未解的、甚至被忽视的法律问题。文章将首先关注社会组织原告适格的理论基础,进而从法律人格、法人类型、登记级别限制、活动实绩和能力、以及适格与否的判断方法等方面具体分析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适格限制。一个基本结论是:除了对原告法律人格部分的限制有所不周外,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过度放开"的忧虑几成伪命题。更为紧迫的需求,应是如何加强符合适格要件限制的社会组织提起公益诉讼的能力。然而,德国环境利他团体诉讼的经验也表明,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本身存在根本性局限,试图以此弥补环境保护行政监管之不足有南辕北辙之嫌。在此情况下,仅仅放宽原告适格限制,增强社会组织的相关人员、资金和组织能力还远不足以保障制度设计初衷的实现。
[Abstract]: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t, as amended in 2014, has now come into force. However, in the legislative process, the fierce debate on the limitation of plaintiff eligibility in environmental civi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should not be forgotten as the legislative work is over. The article will be rerecogniz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relevant experience of German altruistic group litigation. The article will first focus 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social organization plaintiff qualification, and then from the legal personality, the type of legal person, registration level restriction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imitation of plaintiff's qualification in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in China from the aspects of activity performance and ability as well as the judgment method of appropriateness. A basic conclusion is that the limitation of the plaintiff's legal personality is not sufficient except for the limitation of the plaintiff's legal personality. The worry of "excessive liberal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civi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becomes a false proposition. The more urgent need is how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that meet the limitation of appropriate elements to file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The experience of environmental altruistic group litigation in Germany also shows that China's environmental civi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system itself has fundamental limitations, trying to make up for the lack of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a different suspicion. In this case. It is far from enough to guarante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e system design only by relaxing the qualification restriction of the plaintiff and enhancing the relevant personnel, funds and organization ability of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分类号】:D925.1;D922.68
【正文快照】: 一、引言随着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保法》)于2015年1月1日正式生效,立法过程中有关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适格限制的激烈争论1似乎也逐渐淡出了学者的视野。最高法院的统计数据表明,依据现有规定,我国目前具备环境公益诉讼起诉资格的各类社会组织共有700余家。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谢伟;;德国环境团体诉讼制度的发展及其启示[J];法学评论;2013年02期

2 林莉红;;公益诉讼的含义和范围[J];法学研究;2006年06期

3 徐国栋;;罗马法中的四大民众发动程序[J];法学研究;2009年01期

4 吴泽勇;;论德国法上的团体不作为之诉——以《不作为之诉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为例[J];清华法学;2010年04期

5 吴泽勇;;德国团体诉讼的历史考察[J];中外法学;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万一;朱明月;;公司环境责任担当与公益诉讼[J];重庆社会科学;2011年12期

2 吴泽勇;;论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上的撇去不法收益之诉[J];当代法学;2010年03期

3 吴泽勇;;建构中国的群体诉讼程序:评论与展望[J];当代法学;2012年03期

4 郑贤宇;;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完善[J];东南学术;2011年04期

5 王福华;;费用推动程序[J];法学家;2010年06期

6 刘学在;;请求损害赔偿之团体诉讼制度研究[J];法学家;2011年06期

7 徐国栋;;优士丁尼《法学阶梯》中的价值论——纪念《法学》复刊30周年·名家论坛(六)[J];法学;2011年10期

8 马立群;;论客观诉讼与我国行政审判权的界限[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9 李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地方实践及其制度启示[J];西部法学评论;2011年04期

10 刘学在;;台湾地区消费者团体诉讼制度评析[J];法学评论;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薇;;论生态文明与自然资源财产权[A];生态文明的法制保障——2013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王慧囡;;论生态文明下的《环境保护法》立法目的修改[A];生态文明的法制保障——2013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牛彦坤;;“污染者负担原则”的法理分析[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杨梅;;企业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唐绍均;娄晓阳;;我国进出口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评价制度的新立与善用[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董玉荣;邹焕聪;;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的协调机制构建研究[A];生态文明法制建设——2014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4年

7 梁春艳;;浅谈生态修复立法的完善[A];生态文明法制建设——2014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4年

8 王岚;;论土壤修复费的法律定位[A];生态文明法制建设——2014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4年

9 孙法柏;高慧璇;;环境法律政策内部整合理论探讨[A];生态文明法制建设——2014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4年

10 卫乐乐;;环境公法责任实现方式衔接的理论基础探讨——兼论海洋法律责任制度[A];生态文明法制建设——2014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中华;论环境保护之为普遍义务[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马明生;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张培尧;论国有股权行使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邓珊珊;“公共法律案件”的法理学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5 伏威;政府与公益性社会组织合作供给城市养老服务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6 唐孝辉;我国自然资源保护地役权制度构建[D];吉林大学;2014年

7 陈志波;南京国民政府社团法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8 王守文;“SCC”理论:中国社会组织评估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杨启乐;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生态环境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10 黄建;民主政治视域下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柳青;消费者协会的民事诉讼原告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刘芳;证券集团诉讼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黄雪锋;环境行政诉讼原告资格之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胡亮;证券集团诉讼制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5 彭元;我国律师参与公益诉讼的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马林声;示范诉讼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陈洁婷;德国消费者团体诉讼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余林;群体消费诉讼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9 王青丽;知识产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10 高中红;我国行政诉讼中的团体诉讼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刘学在;;团体诉讼制度概念辨析[J];北方法学;2010年01期

2 罗智敏;;意大利对普遍利益的司法保护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以原告资格为中心[J];比较法研究;2006年01期

3 吴泽勇;;论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上的撇去不法收益之诉[J];当代法学;2010年03期

4 汤维建;;论团体诉讼的制度理性[J];法学家;2008年05期

5 吴泽勇;;集团诉讼在德国:“异类”抑或“蓝本”?[J];法学家;2009年06期

6 吴泽勇;;德国团体诉讼的历史考察[J];中外法学;2009年04期

7 韩志红;公益诉讼制度:公民参加国家事务管理的新途径──从重庆綦江“彩虹桥”倒塌案说开去[J];中国律师;1999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曾献文;[N];检察日报;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勇飞;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J];中国法学;2004年05期

2 杨栎洁,李乐;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J];台声.新视角;2005年05期

3 陈宏光;秦晓峰;;论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之构建[J];湖湘论坛;2010年05期

4 罗薇;;环保部门作原告正合时宜——看大龙潭水污染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中环保力量[J];环境保护;2011年Z1期

5 胡志翔;;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法律实践问题探析[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年10期

6 刘澜平;向亮;;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被告反诉问题探讨[J];法律适用;2013年11期

7 闫顺程;;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范围的必要性[J];法律与生活;2013年22期

8 万宏伟;;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理解与完善[J];甘肃理论学刊;2014年02期

9 汪伟韬;许言午;;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环境保护[J];青春岁月;2013年16期

10 蔡彦敏;;中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检察担当[J];中外法学;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力;;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初探[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2 冯金如;;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调解[A];第四届广东海事高级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范小华;李刚;;突破传统诉讼理论,打开公益救济之门——民事公益诉讼原告制度研究[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委员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律师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宝琼;;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刍议[A];使命与发展——第四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戚道孟;王妙婷;;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立法浅探[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6 孟婵娟;;浅析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我国的确立[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7 乔刚;;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适格原告[A];生态文明的法制保障——2013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张宝;;检察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辨正[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9 杨朝霞;;论环保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正当性——以环境权理论为基础的证立[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10 周塞军;周小云;;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原告主体资格研究[A];环境公益诉讼开展与律师的作用——2005年全国律协环境与资源法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包敏;民事公益诉讼探析[N];江苏法制报;2012年

2 高民智;关于民事公益诉讼的理解与适用[N];人民法院报;2012年

3 朱萍;民事公益诉讼存在三大难题[N];江苏经济报;2013年

4 记者 牟岚;贵阳中院出台环境民事公益诉讼“36条”意见[N];法制生活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李春明;贵阳中院出台环境民事公益诉讼“36条”[N];贵阳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安克明;大力推进环境民事公益诉讼[N];人民法院报;2014年

7 胡勇;尽快建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N];法制日报;2005年

8 长沙理工大学法学院 何燕;从林雷案谈环境民事公益诉讼[N];中国环境报;2008年

9 记者 顾烨;无锡:检方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审结[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10 记者 赵琳;“两院”启动环境资源民事公益诉讼[N];玉溪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潘申明;比较法视野下的民事公益诉讼[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2 张艳蕊;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卉妍;我国民事公益诉讼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宋永刚;论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3 董晓敏;民事公益诉讼立法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4 王晓媛;论民事公益诉讼[D];黑龙江大学;2008年

5 赵海霞;论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的构建[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惠;民事公益诉讼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7 杨静;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8 胡巧姝;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石磊;论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D];兰州大学;2011年

10 李海峰;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346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4346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6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