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悬赏取证在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中的审慎适用
本文关键词: 悬赏取证 知识产权诉讼 非法证据 证据能力 出处:《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悬赏取证作为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举证的特别补强手段,能有效化解现实举证难题。在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中适用悬赏取证,不仅是基于私权与公益衡平之需要,也是在此类案件事实因关键证据隐匿难寻、技术性强、易灭易失而陷入真伪不明困境时为真相的查明另辟蹊径,同时也体现了“发现客观真实”的诉讼真谛。但这种适用应当是审慎而规范的,包括:悬赏取证的启动须经受审法院作实质性审批,以彰显谦抑;悬赏的酬金由悬赏人自己决定,以确保效率;不论是否胜诉,悬赏金额均应由悬赏人自行承担,以避免悬赏取证被滥用。
[Abstract]:Reward evidence as a special means of providing evidence in civil litigation can effectively resolve the real problem of proof. The application of reward evidence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fringement litigation is not only based on the need of balance between private rights and public interests. It is also in this kind of case facts because of the key evidence hiding difficult to find, strong technology, easy to be lost, and fall into the dilemma of truth and false unknown for the truth to find a new way.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reflects the true meaning of "discovering objective truth". However, this application should be prudent and standardized, including: the initiation of reward evidence must be subject to th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of the court on trial in order to show modesty; The reward shall be determined by the reward person himself to ensure efficiency; Whether successful or not, the reward should be borne by the reward payer to avoid abuse of evidence.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F72
【正文快照】: 悬赏在刑事诉讼(如悬赏通缉)与行政执法(如悬赏举报)领域极为常见,近年来在民事诉讼执行阶段亦不乏运用(如悬赏执行),但对其在民事证据收集上的应用,我国理论界与实务界的意见尚未达成统一。所谓悬赏取证,即诉讼当事人对赖以支持其权利主张的系争要件事实,以公开许诺物质报酬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范一丁;;互联网上知识产权侵权诉讼的根据[A];中华全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知识产权论坛暨2001年年会集[C];2001年
2 董正伟;;典型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双重违法和交叉法律适用[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3 侯继山;;论展会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4 邓昭君;余洪春;;论证明妨碍规则在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中的适用[A];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公正司法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上册)[C];2013年
5 李建勇;;论侵权案件审判中原创与再创的法经济学分析[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田子军;;论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侵权的责任——通过网络扩散破译他人权利保护信息[A];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前沿(2005)——电子法与电子商务时代的传统知识保护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冉瑞雪;;谈美国337调查[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WTO专门委员会2005年年会会议手册[C];2005年
8 朱军;;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国际私法问题[A];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前沿——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赖文忠;福州海关:查获知识产权侵权案777起[N];商务时报;2008年
2 记者 焦磊立;确保打击知识产权侵权专项行动取得实效[N];张家口日报;2010年
3 孙韶华;美调查中国知识产权侵权 对准新兴产业[N];中国贸易报;2011年
4 记者 刘洋;市一中法院发布知识产权侵权典型案例[N];重庆日报;2013年
5 伊莉莎白·妮梅尔(Elizabeth A.Niemeyer);在美国因知识产权侵权成为被告该如何应对?[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3年
6 林世钰;加大知识产权侵权刑事打击力度[N];检察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陈颖;制止知识产权侵权[N];贵阳日报;2007年
8 记者 王海洋;知识产权侵权投诉率下降[N];医药经济报;2008年
9 记者李启章 吴艳;让广告远离知识产权侵权[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10 蒋志培;认定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法律标准[N];中国贸易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安培;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可仲裁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2 麦志敏;知识产权侵权获利返还的请求权基础[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谷慧君;美国知识产权侵权中公司高管责任制度[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4 李怡然;3D打印知识产权侵权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李亚雄;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额计算中的分摊因素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6 舒燕懿;跨国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管辖权冲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7 王超;“三审合一”模式下知识产权侵权责任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4年
8 冯程程;知识产权侵权赔偿额中的证据应用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6年
9 齐茜;知识产权侵权裁量性赔偿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10 黄冰;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827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482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