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论刑事和解案件司法公信力的法制保障

发布时间:2018-02-12 13:20

  本文关键词: 公诉案件 刑事和解 司法公信力 出处:《中国刑事法杂志》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依法保障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的司法公信力,应在刑事实体法中将刑事和解规定为法定量刑情节,在民事实体法中明确规定民法基本原则适用于当事人刑事和解协议,明确该协议的附条件性及其在民事实体方面的拘束力。应完善当事人和解公诉案件的适用条件、标准及程序,将和解成功作为不起诉的法定依据之一。应将刑事和解过程中的陈述明确规定为附带民事诉讼中自认的特殊表现形式,并根据和解协议是否履行以及刑事和解成功与否,允许当事人一方单独就刑事和解增加的支出提起民事诉讼。还应完善刑事和解案例指导制度,优化刑事和解案件评价机制,完善刑事和解监督制约机制。
[Abstract]:For the case of public prosecution according to law to safeguard the litigant reconciliation judicial credibility should be stipulated as statutory sentencing in criminal law,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clearly defined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civil law applicable to the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agreement in the civil substantive law, clear the agreement conditional and entities in civil aspects of the binding force should improve the conditions of application of public prosecution reconciliation. The parties of the case, standards and procedures will be successful reconciliation as one of the legal basis for the prosecution. In the process of reconciliation should be stated explicitly in incidental civil action admission special form, and according to the settlement agreement whether the performance and success of the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allowing the parties to a separate party in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expenditure increase the civil lawsuit.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should also improve the case guidance system, the optimization of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and criminal evaluation mechanism, perfect solution Supervision and restriction mechanism.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周泽之;;历史合力论与科学发展观[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02期

2 马静华,陈斌;刑事契约一体化:辩诉交易与刑事和解的发展趋势[J];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3 姚显森;;刑事和解适用中的异化现象及防控对策[J];法学论坛;2014年05期

4 熊秋红;刑事救济程序的新发展[J];中外法学;1996年03期

5 张凌;李婵媛;;公法契约观视野下的刑事和解协议[J];政法论坛;2008年06期

6 姚显森;;公诉案件中当事人和解协议效力扩张及法律规制[J];现代法学;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诗忠;;恢复性司法“中国化”之制度抗衡问题研究[J];北方法学;2011年06期

2 史立梅;;刑事和解的程序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汤道刚;;构建和谐社会要重视刑事当事人与相关利益人的关系平衡——倡导以人为本的刑事和解文化[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S1期

4 陆晓禾;传统诚信的现代性转型和后现代趋向[J];道德与文明;2003年06期

5 游伟;唐震;余剑;李长坤;;死刑案刑事和解之感性与理性[J];东方法学;2009年03期

6 王利荣;;也是犯罪与责任相均衡——对附条件“犯罪赔偿”的价值分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7 滑丽蓉;;一种新路径的萌生:对刑事和解制度的考察[J];福建法学;2010年03期

8 赵运锋;;刑事和解的价值分析与对象界定[J];法律适用;2010年04期

9 唐震;;案件中刑事和解适用的价值冲突[J];法律适用;2010年04期

10 张利青;;死刑案件中的刑事和解探析[J];法律适用;2011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红发;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嘉军;民事诉讼契约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程倩;论政府信任关系的历史类型[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4 葛琳;刑事和解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吴立志;恢复性司法基本理念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孙磊;信用体系演化的经济学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7 邓建辉;刑事和解制度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8 蔡国芹;刑事调解制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凌萍萍;被害人承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肖劲草;交换正义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静华;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及其在我国的制度构想[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杜宇;;“犯罪人-被害人和解”的制度设计与司法践行[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孙应征;赵慧;;论刑事和解在我国相对不起诉制度中的构建[J];法学评论;2007年02期

4 孙宝民;吴春波;;和谐检察视野下的刑事和解制度再探讨[J];法学与实践;2007年03期

5 刘伟;;背景与困境:刑事和解制度的理性考察[J];河北法学;2007年05期

6 韩德胜;;刑事和解制度的设计[J];人民检察;2007年24期

7 周和玉;;刑事和解适用程序探讨[J];人民检察;2007年24期

8 杨宗仁;简析合同的相对性原则[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02期

9 施鹏鹏;;法国刑事和解程序及其借鉴意义[J];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06期

10 刘保昌;中华和合文化生成论[J];社会科学研究;199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景年红;;刑事和解限制论[J];法制与社会;2007年07期

2 李远桃;;论刑事和解应当慎行[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11期

3 宋英辉;;刑事和解的实证分析与辩证考量[J];人民检察;2008年24期

4 张健英;;“刑事和解”及其社会效应分析[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2期

5 王瑞君;;刑事和解:人本主义的对话型和解[J];齐鲁学刊;2008年03期

6 龚永强;张亚力;贾永强;;检察视野下刑事和解的理论与实践[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7 于志刚;;刑事和解的正当性追问——中国政法大学首次“青年教师学术沙龙”观点综述[J];政法论坛;2009年05期

8 谭泽林;赵秋生;;我国刑事和解实施中的问题与相应实体、程序法完善[J];政治与法律;2009年09期

9 王涛;刘晓;;论刑事和解的本土化与制度构建[J];陇东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张文雯;;浅析我国刑事和解之制度因素[J];中外企业家;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汤道刚;;救助被害人的优化选择——倡导刑事和解的犯罪学思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2 赵凤祥;刘昊;;重罪案件适用刑事和解的可行性分析[A];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其他[C];2013年

3 郭云忠;;刑事和解现状之调查[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4 周娅;姚石京;;刑事和解之内涵探析与价值定位——刑事被害救济的新思维[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郭勇;刘小荣;;浅析检察机关开展刑事和解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6 孙光骏;;关于刑事和解的几个法律问题[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易珍荣;;刑事和解——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有效方式[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胡锦萍;;论刑事和解在我国的运用[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乐绍光;苟红兵;;刑事和解原则下的检察权能重构[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甄贞;;刑事和解的理念及在我国的实践[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璐 郭玺;刑事和解 恢复被犯罪破坏的和谐[N];人民法院报;2009年

2 丁国锋;无锡出台刑事和解工作意见[N];法制日报;2007年

3 陆曙光邋吴海研 记者 丁国锋;轻微刑案方可刑事和解[N];法制日报;2007年

4 李青;永丰检察院尝试刑事和解引发争议[N];法制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何淼玲 通讯员  张吟丰 实习生 秋静;省会首例刑事和解目击记[N];湖南日报;2006年

6 何淼玲 通讯员  苗霞;刑事和解:助推和谐社会建设的利器[N];湖南日报;2007年

7 见习记者 刘坷;我省出台刑事和解规定:轻微刑事案可“私下和解”[N];湖南经济报;2006年

8 罗欣;刑事和解:纠纷解决机制的本土化探索[N];检察日报;2006年

9 黄建良;以刑事和解促社会和谐[N];检察日报;2006年

10 何书生;刑事和解利于当事人权益双向保护[N];检察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邓建辉;刑事和解制度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2 葛琳;刑事和解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周凯东;检察环节刑事和解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志辉;刑事和解制度探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王刚;论刑事和解模式的构建[D];兰州大学;2010年

3 郭小峦;中国刑事和解的困境与出路[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伟;刑事和解的功能与价值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5 齐帅;刑事和解与重罪[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6 曲晓丽;试论刑事和解及本土化构建[D];山东大学;2009年

7 张绍钧;论刑事和解[D];山东大学;2009年

8 曾锋;中国刑事和解若干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9 刘政宁;刑事和解的几个相关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10 郑琦;论刑事和解及其制度设计[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057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5057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8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