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中法比较视阈下我国公诉案件和解程序之再完善

发布时间:2018-02-15 06:30

  本文关键词: 公诉案件 和解 刑事调解 出处:《中国法学》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新刑事诉讼法关于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的规定仅有3个条文,相继出台的司法解释差强人意,导致实践中司法机关对条文理解不一,操作各异。本文以法国刑事调解制度为研究背景,对我国公诉案件和解程序的法律规定及实践运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我国公诉案件和解程序存在着适用案件范围界定不清,和解方式单一,程序适用混乱以及对司法机关和解程序中定位模糊等问题,认为公诉案件和解程序既要保护当事人和解权利的行使也要考虑诉讼效率这一价值目标,既要考虑犯罪的特殊预防作用也要注重犯罪的一般预防作用,既要体现司法机关在和解程序中的主导地位又不应过多牵涉其精力,否则将有悖于这一程序设立的立法初衷。
[Abstract]:There are only three articles in the new criminal procedure law on the procedure of public prosecution cases of party reconciliation, and the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issued one after another is unsatisfactory, which leads to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articles in practice by the judicial organs. This article takes France criminal mediation system a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has carried on the thorough analysis to our country public prosecution case reconciliation procedure legal stipulation and the practice operation,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conciliation procedure of public prosecution cases in our country, such as the unclear definition of the scope of the applicable cases, the single settlement mode, the confusion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ocedure and the ambiguity in the orientation of the conciliation procedure of the judicial organs.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conciliation procedure of public prosecution cases should not only protect the exercise of the parties' right to reconciliation, but also consider the value goal of litigation efficiency, as well as the special preventive role of crime as well as the general preventive role of crime. It is necessary to reflect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the judicial organs in the conciliation process and not to involve too much energy, otherwise, it will be contrary to the original legislative intention of the procedure.
【作者单位】: 海南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聂志琦;;协商性司法:刑事司法的新选择[J];法律适用;2006年09期

2 李奋飞;;刑事和解制度的“中国式”建构[J];中国检察官;2006年05期

3 赵秉志;;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野中的中国刑事司法[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刘守芬;李瑞生;;刑事和解机制建构根据简论[J];人民检察;2006年14期

5 谢鹏程;;刑事和解的理念与程序设计[J];人民检察;2006年14期

6 张朝霞;谢财能;;刑事和解:误读与澄清——以与恢复性司法比较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年01期

7 王洪宇;;法国刑事调解制度的法律适用及其评析[J];环球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8 孙宝民;吴春波;;刑事和解在我国的适用及构建[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7年04期

9 陈光中;;刑事和解再探[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年02期

10 张书铭;张晓晓;;刑事和解几个问题思辨——兼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相关内容[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少军;李延奎;;论辩诉交易与刑事和解的差异与融合[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2 万毅;;侦查讯问程序的批判性重塑[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3 单林波;;试论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再完善[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6期

4 刘晴辉;;对人民陪审制运行过程的考察[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5 徐岱;刘佩;;论犯罪分层理论的立法走向——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为视角[J];北方法学;2010年05期

6 姜敏;;理性诘问:刑事和解是否是“以钱买刑”[J];北方法学;2010年05期

7 王志祥;张伟珂;;死刑案件中刑事和解的正当性探究[J];北方法学;2011年04期

8 林喜芬;;“两个证据规定”颁行背景的理论解读[J];北方法学;2012年01期

9 王强军;;社会舆情与刑法运作互动问题研究[J];北方法学;2012年03期

10 王志祥;何恒攀;;论刑事和解的案件范围[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上官春光;;检察权监督制约机制比较研究——以美、英、法、德、日为范例的比较[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孔璋;;一体与独立之争论及检察一体制论证[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黄秋生;姚石京;;刑事和解与检察工作[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李辉;;人民陪审员应走向“平民化”——基于对陪审制度的价值分析[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飞;;试析刑罚权国有性面临的挑战[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6 王顺安;甄宏;;社区矫正与恢复性司法[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7 卢建平;叶希善;;犯罪分层与刑法完善[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8 朱沅沅;谢雨;;恢复性司法的本土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9 刘强;;试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局限性及重新表述[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10 周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审判实践中的运用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进德;协商性司法在西方的兴起[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赵双阁;政治文明视阈下舆论监督法治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郭磊;量刑情节适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刘忠;《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视域下私营部门利益冲突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7 周金刚;量刑情节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薛静丽;刑罚权的动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周强;我国保护被追诉人人身自由宪法条款之实施[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10 孙宝民;死刑检察监督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冉;论重罪案件刑事和解[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杨小强;对我国资格刑的分析与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媛媛;老年人刑事责任轻缓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振林;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魏杏兰;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蕊;论信息化对诉讼领域的影响[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王朋;论绑架罪中的“情节较轻”[D];湘潭大学;2010年

8 陈华英;论刑事和解中的调解人[D];湘潭大学;2009年

9 陈浩亮;性贿赂入罪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王娟;试论酒后驾车的罪与罚[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泽强;张高洁;;反思刑事和解制度[J];北方法学;2008年03期

2 赵秉志;;论中国刑事司法中的人权保障[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刘京华;减刑假释制度的发展趋势和利弊[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孙力,刘中发;“轻轻重重”刑事政策与我国刑事检察工作[J];中国司法;2004年04期

5 马静华;罗宁;;西方刑事和解制度考略[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6 孙力,刘中发;暂缓起诉制度再研究[J];法学杂志;2004年05期

7 陈兴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J];法学杂志;2006年02期

8 黄京平;;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时代含义及实现方式[J];法学杂志;2006年04期

9 甄贞;陈静;;建设和谐社会与构建刑事和解制度的思考[J];法学杂志;2006年04期

10 周世雄;;也论刑事和解制度——以湖南省检察机关的刑事和解探索为分析样本[J];法学评论;2008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陈丽平;[N];法制日报;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学辉,郭小静;关于公诉案件撤诉的几个问题[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杨士钧;;试论公诉案件补充侦查证据的收集与固定[J];法制与社会;2007年10期

3 钱云灿;;公诉案件检察官客观义务初探[J];河北法学;2009年07期

4 郭晓虹;;公诉案件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J];法制与社会;2010年30期

5 ;公诉案件开庭审理后、判决宣告前检察院要求撤回起诉,应否准许?[J];人民司法;1995年09期

6 高本祥,安新峰;公诉案件可以不向法院移交赃款[J];人民检察;1999年10期

7 段丽霞;论公诉案件的法庭举证[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8 彭剑鸣;;论自诉案件与公诉案件的牵连[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5年06期

9 高小勇;;宽严相济政策与公诉案件质量考评指标[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罗启钊;谢凯文;;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分析思考——以梧州市公诉案件为视角[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楠;;公诉案件简易程序法律制度改革与适用机制完善——以社会矛盾化解为视角[A];第六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许家铭;;试论无罪判决率与公诉案件质量的关系[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3 王继伟;赵国梁;;试论在公诉案件侦查阶段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护[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4 栾少湖;;论律师在普通程序简化审和简易程序中的作用和地位[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5 李国妍;;检察机关对提前介入公安机关侦查活动应持慎重态度[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赵莉;;公诉方式改革的深化研究与探讨[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刘根娣;;加入WTO对我国公诉制度的影响及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夏伟;王周瑜;;存异难:检察权与审判权关系之忧——以近十年判决无罪人数走势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9 白军绪;常永军;;法医学鉴定应当落实六项制度[A];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潘度文;;建立民事公诉制度 维护社会公共利益[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 王延祥 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检察院 谢思军;归纳证据:公诉案件审查报告的根基[N];检察日报;2009年

2 罗会宝;对公诉案件实行简审的几点思考[N];江苏经济报;2003年

3 记者 谭大跃 通讯员 张芳 林松崧;南山区检察院创新提审模式[N];深圳特区报;2006年

4 王红斌 孙仲超 梁常建;河南邓州:公诉案件滚动公示[N];检察日报;2003年

5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吴春莲;树立科学的公诉案件质量观[N];检察日报;2004年

6 曹乃光 阮津;天津北辰 公诉案件实行申办制[N];检察日报;2005年

7 范跃红 通讯员吕国成;案件越多 质量越不能马虎[N];检察日报;2004年

8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 汤忠胜;不要忽视公诉案件被害人的权利[N];人民法院报;2004年

9 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人民检察院 张森焱 姚晓滨;公诉工作考评如何进一步科学化[N];检察日报;2011年

10 崔洁 肖水金 席晨;玄武:所有公诉案件实行全程录像[N];检察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红兴;刑事公诉案件庭前程序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2 郭明文;被告人认罪案件的处理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3 周凯东;检察环节刑事和解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祖鹏;刑事简易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叶肖华;刑事审判程序分流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6 蔡国芹;刑事调解制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7 葛琳;刑事和解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王新环;公诉权原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刘文莉;被害人刑事诉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10 李华;环境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坤强;公诉案件起诉必要性调研报告[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2 唐洁;公诉案件中的另案处理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3 余建清;完善公诉案件撤回制度[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4 王亮;我国公诉案件被害人权益保障对策研究[D];甘肃政法学院;2011年

5 胡冬云;公诉案件和解司法实践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6 张燕;公诉案件中被害人权利保障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李婧;论未成年人犯罪公诉案件办理模式之构建[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吴菲菲;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9 李全;论我国公诉案件起诉书的改革与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陈学武;公诉案件庭前审查程序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5126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5126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7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