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证罪疑难问题探究
本文关键词: 伪证罪 构成要件 刑法解释 教唆犯 出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污点证人可以成为伪证罪主体。侦查人员出庭证明侦查过程中所知道的犯罪情况时,是本罪主体;侦查人员为了说明取证方法出庭时,不是本罪主体。被害人在自诉案件中、轻微刑事案件中、普通公诉案件中,可能成为伪证罪的主体。伪证行为不以发生在立案之后为前提条件,判断伪证行为的标准是作伪证产生的后果,对侦查、司法机关追究嫌疑人刑事责任产生了实质影响。客观说判断"虚假"的标准更加符合事实,能够限制处罚范围,与构成要件对故意的规制机能相一致。教唆他人为自己作伪证时,教唆者不构成伪证罪的教唆犯,但可能评价为妨害作证罪。
[Abstract]:The stain witness can become the subject of the crime of perjury. Investigators to prove the criminal case know the investigation process, is the subject of the crime; the investigators in order to illustrate the method of obtaining evidence in court, the victim is not the subject of the crime. In the case of private prosecution, minor criminal cases in general, in the case of public prosecution, may become the subject of perjury perjury. Not to occur in the case after the condition judgment standard perjury perjury in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investigation, the judicial organ has a substantial effect for suspected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The objective judgment "false" standard is more consistent with the fact that can limit the scope of punishment, and the elements of intentional regulation function is consistent. Abetting for his perjury, did not constitute a crime of perjury abetting abettor, but may be evaluated as the crime of obstruction of evidence.
【作者单位】: 北京社会科学院;
【分类号】:D925.2;D92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吴占英;;伪证罪若干疑难问题探讨[J];法学杂志;2006年03期
2 熊秋红;;刑事证人作证制度之反思——以对质权为中心的分析[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曙光;;一种“事实关系”型行为——刑法中持有之规范论描述[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2 杨明;陈结淼;;论我国刑事法领域中弱势群体的程序保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周铭川;;片面共犯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彭凤莲;略论传染病防治失职罪[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张元;;金融诈骗罪之目的要件及罪过形式探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金鑫;;人格权与公共安全的冲突——厦航黑名单案件引发的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7 赵拥军;;在规则冲突中寻求生命权紧急避险的支撑——以“大多数”语境下的行为功利主义为标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8 周舟;;新视角下的单位犯罪处罚原则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9 尤金亮;;大型群众性活动重大安全事故罪疑难问题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10 易志鹏;;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廖荣辉;;在新形势下检察机关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路径选择[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孙光骏;;关于刑事和解的几个法律问题[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吕礼华;;死刑问题探讨[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乐绍光;周彬彬;;相对不起诉权监督机制探析[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熊霞;;检察职权科学配置研究——以特定重大犯罪案件检察职权的立法完善为视角[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焦艳鹏;;环境犯罪概念的再定义——兼论环境犯罪法律关系的构建基点[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怀伟;;论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内涵与贯彻[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8 华颖霖;;公开盗窃之边界[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9 郭勇;;浅论转化型抢劫[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10 夏凉;;对婚内强迫性交行为出入罪之理性探索[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李晓欧;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白云飞;规范化量刑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青;核恐怖主义犯罪防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晓林;唐律“七杀”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郭磊;量刑情节适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昀;废物污染环境犯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许t樥,
本文编号:15448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544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