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支付令既判力之研判

发布时间:2018-03-04 22:22

  本文选题:支付令 切入点:督促程序 出处:《法学杂志》2016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作为执行根据的支付令在执行力之外是否亦有既判力,理论上存在肯定和否定两种观点,肯定论以"认诺"为理论根据,认为债务人放弃异议的行为即为对债权人诉讼请求的承认,从而法院不必进入实体审理即可裁判债权人的诉讼请求成立,该实体裁判当然具有既判力。否定论则因督促程序省略了实质审理不能像判决程序一样给予当事人充分的程序保障而否定支付令的既判力。单纯的肯定或者否定都是对效率和公平非此即彼地追求,限制论则较好地平衡了二者的关系,在承认支付令既判力的同时亦对督促程序的适用、发生既判力的程序要件以及既判力的范围等作出适当限制。
[Abstract]:Whether the payment order as the basis of execution has res judicata in addition to the executive power, there are two views in theory: positive and negative. The affirmative theory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acknowledgment". Holding that the debtor's waiver of the objection is the recognition of the creditor's claim, so that the court can decid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reditor's claim without having to enter the entity to hear it, The substantive judgment of course has res judicata. The negative theory negates the res judicata of the payment order because it urges the procedure to omit the substantive hearing and does not give the parties sufficient procedural protection like the judgment procedure. Is the pursuit of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On the other hand, the theory of restriction balanc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well. While acknowledging the res judicata of payment order, it also limits the application of supervision procedure, the procedural elements of res judicata and the scope of res judicata.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法官心证形成机理研究——以民事诉讼为例”(15YJA82002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伟威;陈浩;;既判力视野下的再审标准[J];人民司法;2006年08期

2 薛瞳瞳;;困境中的思考:刑事判决既判力浅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秦晶晶;;浅析日本民事既判力理论[J];才智;2008年15期

4 潘传表;;论抗诉监督与既判力原则的冲突与协调[J];西部法学评论;2010年02期

5 解方;;既判力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6 张晓茹;;论民事既判力主观范围的扩张范围及扩张基础[J];河北法学;2012年05期

7 陈清;朱佩;;论诉讼判决的既判力[J];辽宁警专学报;2013年01期

8 颜月英;蔡维力;;论既判力的作用[J];法制与社会;2013年10期

9 李凌;;既判力主观范围扩张的域外样本与中国路径[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10 吴明童;既判力的界限研究[J];中国法学;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军;;判决的既判力[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2 范述喜;杨世屏;;试论法院判决的既判力——对一起历经十年的刑事案件的评析[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3辑)[C];2006年

3 贾亚强;;试论行政判决既判力及其司法实践[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苏省张家港市人民法院 徐建东;既判力之于公信力[N];人民法院报;2013年

2 北京铁路运输中级法院 李晓蕊;巴西集团诉讼中的既判力规则[N];人民法院报;2012年

3 叶自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前诉中的判断对后诉有既判力[N];人民法院报;2002年

4 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 黄东海 永修县人民法院 杨小林;从既判力扩张看判决书公开[N];人民法院报;2009年

5 朱忠林;法院调解与既判力之含义剖析[N];江苏法制报;2010年

6 郭明龙;该调解书效力应如何认定[N];人民法院报;2004年

7 唐有良 李红军;既判力的主体相对性与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之界定[N];人民法院报;2002年

8 廖 春;陈女可依调解书办房产过户[N];人民法院报;2005年

9 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生,最高人民法院法官 王胜全;判决生效后新生成的证据不能用作再审新证据[N];人民法院报;2009年

10 重庆市荣昌县人民法院 卢新伟;权利人能否再根据判决书申请执行[N];人民法院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胡军辉;民事既判力扩张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2 李哲;刑事裁判的既判力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林瑞成;民事判决既判力与程序保障原则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4 王作洲;既判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锦鹏;论民事既判力的主观范围[D];山西大学;2008年

2 韩萍;论既判力的扩张[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3 聂安;民事既判力制度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4 欧阳珍;离婚判决既判力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5 雷宇;特定继受时既判力主观范围扩张研究[D];海南大学;2016年

6 金向煜;民事判决既判力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詹小燕;民事判决既判力的客观范围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8 李婵;既判力客观范围的扩张理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9 李晓辉;论既判力主观范围的扩张[D];湘潭大学;2009年

10 纪然;论既判力主观范围的扩张[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675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5675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e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