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机构法律功能批判——以国际商事仲裁为分析视角
本文选题:仲裁机构 切入点:法律功能 出处:《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6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我国仲裁机构法律功能的不断扩张已成为阻碍我国仲裁法制进步的瓶颈。不断强化的仲裁机构法律功能,主要表现为仲裁机构性质决定仲裁裁决国籍、仲裁机构行为决定仲裁裁决效力、仲裁机构侵蚀仲裁权决定管辖权异议、仲裁机构所在地法决定仲裁协议效力等。同时,制度展开与实践运行不断挑战并异化立法,仲裁机构规范呈现碎片化趋势。以机构仲裁为中心的仲裁制度、将仲裁机构类比法院、忽视国际商事仲裁的特殊性是仲裁机构法律功能被强化的主要原因。其后果是影响仲裁功能的发挥、不利于中国仲裁的国际化,也是仲裁诉讼化、行政化的根源。修法应以弱化仲裁机构的法律功能为核心,提升"仲裁庭"和"仲裁地"的法律功能为重点。具体路径包括删除仲裁机构分类、弱化仲裁机构介入仲裁程序的权力、虚化仲裁机构所在地法对仲裁协议和仲裁裁决的影响等方面。
[Abstract]: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the legal function of our country's arbitration institutions has become the bottleneck that hinders the progress of our country's arbitration legal system. The legal functions of the arbitration institutions are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nature of the arbitration institutions determining the nationality of the arbitration awards. The behavior of the arbitration institution determines the validity of the arbitration award, the arbitration institution erodes the right of arbitration to determine the jurisdictional objection, the law of the seat of the arbitration institution determines the validity of the arbitration agreement, and so on. At the same time, the system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constantly challenge and dissimilate the legislation. The norms of arbitration institutions show a trend of fragmentation. The arbitration system, which centers on institutional arbitration, compares the arbitration institutions to the courts, Ignoring the particularity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is the main reason why the legal function of the arbitration institution is strengthened. Its consequence is that it affects the exertion of the arbitration function,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a's arbitration, and is also the litigation of arbitration. The reform of the law should focus on weakening the legal function of the arbitration institution and promoting the legal function of the "arbitral tribunal" and "place of arbitration". The specific path includes the deletion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arbitration institution. It weakens the power of the arbitration institution to intervene in the arbitration procedure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law of the place of the arbitration institution on the arbitration agreement and the arbitration award.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
【基金】: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CFX075)“国际商事仲裁中的国家豁免问题研究”
【分类号】:D92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志亮;我国仲裁机构如何适应世贸组织[J];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2 王小莉;论仲裁机构的管理文化[J];仲裁研究;2004年01期
3 林一飞;;多门仲裁机构——中国仲裁机构发展模式设想[J];北京仲裁;2005年02期
4 王正华;;从两例仲裁案看仲裁机构选定的重要性[J];对外经贸实务;2007年01期
5 林一飞;;中国仲裁协会与仲裁机构的改革[J];北京仲裁;2007年02期
6 周江;;也谈仲裁机构的民间性[J];北京仲裁;2007年02期
7 陈福勇;;直面仲裁机构现状的复杂性——关于问卷调查的几点补充说明与思考[J];北京仲裁;2007年03期
8 王红松;;关于《关于深化仲裁机构体制改革试点方案(讨论稿)》的说明[J];北京仲裁;2007年03期
9 陈炜;;试论我国仲裁机构的改革[J];韶关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王红松;;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推进仲裁机构体制改革[J];北京仲裁;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吕勇;;“入世”十年与中国仲裁机构改革[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2年卷)[C];2011年
2 宋翼;;浅议中国国际商事仲裁的发展与创新[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3 王灿;;关于构建我国专利纠纷调解和仲裁机构的建议[A];2013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四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汇编第三部分[C];2013年
4 吕勇;黄志勇;;WTO与中国仲裁机构的改革[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二)[C];2003年
5 刘宁元;;各国对民事垄断行为的管辖权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武汉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张杰;仲裁机构和谐管理的文化思考[N];法制日报;2007年
2 王衡;185家仲裁机构,是多是少?[N];经济参考报;2006年
3 北京仲裁委员会秘书长 王红松;我国仲裁机构的法人定位问题[N];人民法院报;2008年
4 邓峰邋王家路;仲裁机构国有资产的定性[N];法制日报;2008年
5 艾芙;广东典协与当地仲裁机构开展研讨[N];中国商报;2012年
6 记者 卢丽涛;华南国仲、上海贸仲: 独立仲裁机构不存在授权之说[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7 赵中东;势在必然:多种形态的仲裁机构并存[N];法制日报;2004年
8 张浩 钱元;国际仲裁机构在我国内地作出裁决的承认和执行[N];江苏法制报;2006年
9 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华南分会 林一飞;仲裁协会与仲裁机构的关系[N];人民法院报;2007年
10 周江;仲裁机构的设立问题[N];人民法院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袁忠民;我国仲裁机构演变的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涓;论中国仲裁机构的改革与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程新桐;论我国仲裁机构的去行政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马留伟;论我国仲裁机构的民间化[D];贵州民族大学;2015年
4 李静;仲裁机构内部激励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5 赵莉;我国仲裁机构的管理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龚笑笑;外国仲裁机构在中国仲裁相关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林凌;中国仲裁机构定位问题浅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3年
8 万曦;我国商事仲裁机构向民间组织转型的可行性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王朔;论我国仲裁机构的民间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Kawin Nitimontree;外国仲裁机构在中国作成裁决的之地位与承认[D];复旦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873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587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