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谁主张谁举证”规则的历史变迁与现代运用

发布时间:2018-03-13 06:42

  本文选题:谁主张谁举证 切入点:消极事实理论 出处:《法学研究》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我国对规范说的理论继受和实践继受的过程中,具有实在法依据的"谁主张谁举证"规则遭受了严厉批评。通过统合古典罗马法的两项证明责任规则,优士丁尼时期的法学家抽象出"谁主张谁举证"规则,该规则基于"诉—抗辩"结构分配证明责任。注释法学家将"谁主张谁举证"规则曲解为消极事实理论,但他们完善该理论的方式表现出回归罗马法传统的倾向。"谁主张谁举证"规则在欧陆法典中获得普遍采纳,但"诉—抗辩"结构在主观权利体系下遭到瓦解。规范说是罗马法传统中的"谁主张谁举证"规则的现代运用,因为它的"基础规范—相对规范"结构为"谁主张谁举证"规则提供了新的解释模式。我国证明责任学说应当重构"谁主张谁举证"规则的理论脉络,梳理它与规范说的内在联系,在解释论上化解二者之间的法律适用冲突。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cceptance of normative theory in China, the rule of "who claims to prove", which has the basis of positive law, has been severely criticized by integrating the two rules of burden of proof in classical Roman law. The jurists of Yosdini period abstracted the rule of "who claims who proves", which is based on the structure of "suit and plead" and assigns the burden of proof. The annotated jurist misinterprets the rule of "who claims who proves" as the theory of negative facts. But the way they refined the theory showed a tendency to return to the Roman tradition. The "who stands for it" rule was generally adopted in the continental code. However, the structure of "litigation-defense" has been disintegrated under the system of subjective rights. The norm theory is the modern application of the rule of "who claims who proves" in the tradition of Roman law. Because its "basic norm-relative norm" structure provides a new interpretation mode for the rule of "who claims who proves", the theory of burden of proof in our country should reconstruct the theoretical context of "who claims who proves" rule. Combing the internal relation between it and the normative theory, resolving the conflict of legal application between them in the theory of interpretation.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批准号为14ZDC01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04.1;D9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牟军;论英国刑事证明责任[J];现代法学;2000年01期

2 宋平;;美国刑事证明责任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35期

3 李浩;英国证据法中的证明责任[J];比较法研究;1992年04期

4 郑春笋;李文桥;张吉来;;鉴定不能时的证明责任该如何分配?[J];中国审判;2014年01期

5 李磊;德国证明责任分配学说论纲[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6 段文波;;利益裁量与要件规制:美国民事证明责任理论与启示[J];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7 刘显鹏;;身份证件真伪不明冒领纠纷的证明责任分配[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肖祥君;李顺前;;不当得利纠纷中证明责任的分配[J];人民司法;2011年12期

9 张培;;英国阶段证明责任理论的评析与启示——我国民事诉讼证明责任理论研究的另类视角[J];民事程序法研究;2011年00期

10 刘哲玮;;论美国法上的证明责任——以诉讼程序为视角[J];当代法学;2010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燕;从此类案件看证明责任的运用[N];人民法院报;2001年

2 尧蔚云;我国证明责任制度的完善[N];人民法院报;2001年

3 梅雪芳;由本案看证明责任的分配[N];人民法院报;2004年

4 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副院长 冯永提;债的存在与清偿及其证明责任分配[N];人民法院报;2003年

5 应秀良;主张权利发生的原告应负证明责任[N];人民法院报;2004年

6 案例编写人 重庆市荣昌县人民法院 陈莉;其他法律关系产生债务的证明责任[N];人民法院报;2013年

7 重庆市荣昌县人民法院 吴杰 刘璐;交易习惯对证明责任分配的影响[N];人民法院报;2010年

8 欧海鸥;依据生效判决认定的事实免除证明责任探究[N];人民法院报;2006年

9 杨春红;是抗辩还是否认[N];江苏经济报;2004年

10 万会兵 王保新 周 桓;“收条纠纷”谁该举证[N];中国质量报;2004年



本文编号:16052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6052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d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