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口供规定中不得强迫自证其罪规则之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4 11:34

  本文选题:口供 切入点:非法证据 出处:《社会科学家》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口供,作为认定犯罪事实的重要证据之一存在于刑事诉讼过程中。非法获取的口供作为合法证据存在于古代的法律之中,至今影响着我国的司法审判,也导致了一系列冤假错案的发生,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非法获取口供的问题亟待解决。在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中,借鉴了联合国和国外关于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相关规定,在严禁刑讯逼供的基础上增加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规定,对于维护司法公正和刑诉参与人的合法权利有积极意义。在实践中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同时对零口供案件的认定增加了难度。人民法院在审查此类案件中,对证据的审查、证据链的证明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面对此案件,笔者认为有必要作一分析研究。
[Abstract]:Confession,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evidence of the fact of crime, exists in the course of criminal proceedings. Illegally obtained confession exists as legal evidence in ancient law, which has affected the judicial trial in our country. It has also led to a series of misdeeds and wrongs, which have caused serious adverse effects. Therefore, the problem of illegally obtaining confessions needs to be solved urgently. In the newly amended Criminal procedure Law, Drawing on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United Nations and foreign countries on the prohibition of forced self-incrimination, and adding to the prohibition of extortion of confessions by torture that no one shall be compelled to prove his guilt, It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safeguard judicial justice and the legal rights of criminal litigants. In practice, it is difficult not to force oneself to testify his crime,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makes it more difficult to identify zero confession cases. In examining such cases, the people's court examines the evidence. Therefore, in the face of this case, the author think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an analysis and study.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
【分类号】:D9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宇冠;;论不强迫自证其罪[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中东;;法学层面上的刑罚裁量根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韩轶;;西方国家的刑罚目的观及其对我国刑罚目的界定的启示——兼论惩罚犯罪应界定为我国刑罚目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3 王圣扬;夏珍珍;;论中国当代传媒与司法的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4 施鹏鹏;;论无罪推定的本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5 郭世杰;;论“监企合一”与我国监狱职能的实现[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6 李婷;次道德现象及其刑事法理依据探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陈婴虹;论农民利益的缺失——从国家与农民契约关系的角度[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8 高新华;论以人为本司法观的理论基础——从新宪法修正案谈起[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9 韩轶;;论刑罚目的与量刑原则[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10 郭哲;;对“见死不救”的法理学再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秉志;阴建峰;;新中国刑法立法60年——以影响刑法立法的客观范畴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李泽明;;人民监督员制度研究[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郭云忠;;检察权谦抑性的法理基础[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冯仁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司法适用解读[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巩富文;姚宏科;;刑事从宽政策之困境探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杨迎泽;朱全景;;和谐社会、法律监督与检察官职业培训[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熊春泉;童春荣;;规范量刑与自由裁量——博弈中的纳什均衡[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黄学贤;赵中华;;农民平等权的学理分析[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9 何勤华;;西方法学观在近代中国的传播[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10 余卫钊;苏秋月;;盗伐珍贵树木行为的成本—收益分析——以浙江红豆杉盗伐为视角的解读[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进德;协商性司法在西方的兴起[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晓晖;论宏观调控决策的法律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晓欧;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贵扬;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昀;废物污染环境犯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贺磊;自由心证的法理与制度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潘爱青;增设执业资格刑的立法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婷婷;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马健;犯罪情境预防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钱元昌;浅析一人公司的刑事主体地位[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曹俊华;犯罪数额累计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刘基华;论罪刑法定原则在当代中国的实现[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罗静深;论间接故意的意欲要素[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杨小强;对我国资格刑的分析与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姗姗;;刑讯逼供的对策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9年35期

2 卞建林;;铸证据基石,促司法公正[J];法学杂志;2010年07期

3 马建军;;浅析刑讯逼供的成因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7年04期

4 武晓黎;;试论“刑讯逼供”[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王育红;;刑事司法沉默权刍议[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2期

6 刘宏成;;两个“证据规定”的理解与适用[J];法制与社会;2010年35期

7 李震;;论“自愿性”证据的判断认定[J];法制与社会;2009年30期

8 马俊;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探析[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范玮;;浅论刑讯逼供与过份依赖口供[J];学习月刊;2008年18期

10 何川;;刑讯逼供的成因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叶德珠;;刑讯逼供的行为法经济学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2 刘小平;;司法公正的前提及实现途径[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3 刘国君;张庆伟;;试论司法公正的隐患——地方保护主义[A];在审判工作中如何确保司法公正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4 ;开展个案监督 维护司法公正[A];纪念甘肃省人大设立常委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肖永年;;在“全省严格执法与司法公正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A];“严肃执法与司法公正”研讨会专集[C];1999年

6 刘春辉;;维护司法公正与深层审判监督[A];“严肃执法与司法公正”研讨会专集[C];1999年

7 查恩学;薛珊;;推进司法改革与司法公正关系探索[A];“严肃执法与司法公正”研讨会专集[C];1999年

8 张宗平;;执行工作如何确保司法公正[A];“严肃执法与司法公正”研讨会专集[C];1999年

9 张世国;;审判独立是实现司法公正的保证[A];在审判工作中如何确保司法公正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10 郑绣程;胡瑞琳;;落实错案追究制 促进司法公正[A];执法责任制度研究——“完善责任制,确保司法、执法公正”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树明;排除非法证据 确保司法公正[N];人民法院报;2011年

2 朱孝清;非法证据排除的有关问题[N];检察日报;2011年

3 万毅;非法证据争议 学者法理破题[N];检察日报;2011年

4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副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杨宇冠;执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定》应澄清两个问题[N];检察日报;2010年

5 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总局 刘岳;自侦环节杜绝非法证据须强化“五种意识”[N];检察日报;2011年

6 温肖玉;四平市人民检察院建立非法证据的预防和发现机制[N];北方法制报;2005年

7 本报实习生 赵征南 黄凝 本报记者 徐维欣;是否刑讯逼供,请公诉方举证排除[N];文汇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崔洁 肖水金 王丽丽 通讯员 李勇;非法证据争议 期待修法破题[N];检察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李娜;详细列举非法证据收集手段 增体罚虐待等隐形逼供方式[N];法制日报;2011年

10 高传伟 孟红梅 李彦林;郑州排除非法证据不再左右为难[N];检察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世齐;刑事判决说理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米勇;法官遴选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胡玉鸿;马克思主义司法公正学说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4 李明;在犯罪控制与人权保障之间[D];四川大学;2005年

5 石先钰;法官道德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顾学松;寻求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平衡[D];吉林大学;2007年

7 彭伶;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韦群林;中国司法管理学学科构建及发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9 林则奘;台湾非法证据效力控制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卫跃宁;口供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开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D];山东大学;2006年

2 于海;我国遏制刑讯逼供的基本路径探析[D];山东大学;2012年

3 张静;论我国刑讯逼供问题的程序规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卢忠义;论刑讯逼供的防范[D];吉林大学;2010年

5 刘方华;论司法中的刑讯逼供现象[D];苏州大学;2008年

6 梁新星;论口供任意性规则[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吴传珍;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8 於旭初;刑讯逼供若干问题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魏小波;刑讯逼供的一罪与数罪[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10 郝瑜;遏制刑讯逼供的对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本文编号:16110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6110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c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