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新刑事诉讼法证据规则评析——基于证据裁判原则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8-03-21 04:00

  本文选题:证据裁判原则 切入点:证据能力 出处:《北方法学》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裁判原则要求认定案件事实必须依据证据,证据应具有证据能力且需依据法定程序进行审查判断,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要达到法定的证明标准。依证据裁判原则的基本要求进行审视,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在证据制度的规定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与缺憾,主要表现为立法条文过于粗疏、操作难问题依旧突出、诸多内容遗漏等,这些有待进一步充实入法。
[Abstract]:The principle of evidence adjudication in criminal proceedings requires that the facts of the case must be determined on the basis of evidence, that the evidence should have the ability of evidence and that it should be examined and judged according to the legal procedure. Using evidence to prove the facts of a case should meet the legal standard of proof. According to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the principle of evidence adjudication, the new criminal procedure law of our country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the regulation of the evidence system,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The main performance is that the legislative provisions are too careless, the operation problems are still prominent, many contents are missing, which need to be further enriched into the law.
【作者单位】: 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西南科技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法律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地区农村群体性纠纷及其解决机制研究”(项目编号09XFX032)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5.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陈光中;郑曦;;论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裁判原则——兼谈《刑事诉讼法》修改中的若干问题[J];法学;2011年09期

2 史立梅;论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裁判原则[J];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叶青;王晓华;;《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述评[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杨波;;证据裁判原则新论[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5期

5 马贵翔;谢琼;;证据裁判主义的功能分析[J];西安外事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宋英辉,李哲;证据裁判原则评介[J];政法论坛;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奚玮;黄海龙;;论被害人参与疑罪不诉程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刘威;;法院变更起诉罪名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3 谢佑平;江涌;;论我国以人为本的刑事诉讼制度的应有结构——科学发展观的刑事司法解读[J];北方法学;2007年04期

4 刘炳良;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立法完善[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5 方凡佳;;从程序价值看我国刑事诉讼中重复追诉问题[J];才智;2009年18期

6 胡之芳;唐元华;;论我国量刑证明标准的构建[J];武陵学刊;2011年02期

7 熊媛t;;是平衡还是失衡?——评“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入刑诉[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8 王迎朝;;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之抉择——对“佘祥林案”和“辛普森案”的对比分析[J];沧桑;2008年06期

9 董伟华;;试析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J];沧桑;2009年02期

10 管锋;;论刑事预审在我国的构建[J];沧桑;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龚培华;秦新承;;检察环节律师辩护权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王永杰;;论和谐社会语境下的程序与社会正义[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3 黄琪;谢锐勤;;看得见的正义:刑事被告人知悉制度透视——以法院/法官的行动选择为视角[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4 陈盎然;李琛;;并不仅仅是“接力赛”——刑事法官阅卷行为的观察、反思与展望[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5 熊裴彦;林忠明;;论刑事诉讼中的法官庭外调查权:基于实证研究的讨论[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6 杨凯;;三位一体:刑事审判的思维、理念与技能[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7 周均增;;专职或集中:法治思维中的简易程序公诉案件出庭模式[A];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其他[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莹莹;刑事检察监督的程序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聂施恒;美国检察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影;中国警察刑事职权配置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天林;侦查行为侵权司法救济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陈凤超;现代刑事司法正义理念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唐世齐;刑事判决说理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郭志媛;刑事证据可采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万毅;财产权与刑事诉讼[D];四川大学;2005年

9 袁志;勘验、检查笔录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张凯;电子证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洪梅;论我国侦查程序中辩护权之有效保障[D];河北大学;2009年

2 吴艳萍;我国刑事证人保护制度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周绪峰;侦查人员程序性违法的举证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龙中华;自认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贺恒;刑事诉讼告知规则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陈光伟;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陶涛;论我国个案请示制度[D];湘潭大学;2010年

8 杨阳;构建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余磊;我国刑事不起诉制度现状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李征宇;论技术性证据调查制度之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樊崇义,张小玲;现代证据裁判原则若干问题探讨[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龙宗智;印证与自由心证——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模式[J];法学研究;2004年02期

3 闵春雷;;刑事诉讼中的程序性证明[J];法学研究;2008年05期

4 宋英辉,吴宏耀;外国证据规则的立法及发展──外国证据规则系列之一[J];人民检察;2001年03期

5 谢佑平,万毅;法院变更指控罪名制度探析[J];人民检察;2001年07期

6 陈卫东;;论刑事证据法的基本原则[J];中外法学;2004年04期

7 徐静村;论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正[J];现代法学;2003年03期

8 宋英辉,李哲;证据裁判原则评介[J];政法论坛;2003年04期

9 何家弘;神证·人证·物证——试论司法证明方法的进化[J];中国刑事法杂志;1999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王斗斗;[N];法制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建淮;圣殿骑士团兴衰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玉霞;卢小毛;;对证据制度与证明标准关系的反思——兼论证据制度的标志[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刘南男;;海峡两岸刑事证据制度比较论[J];台湾法研究;2009年01期

3 胡玉霞;我国证据制度命名的思考[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张进德;;证明力与证据能力辨析——兼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5 吴金英;;证据关联性规则之反思[J];青年文学家;2011年13期

6 刘晓红;;从国际商事仲裁证据制度的一般特质看我国涉外仲裁证据制度的完善[J];政治与法律;2009年05期

7 侯德福;论我国证据规则的现状及完善[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8 聂昭伟;;证明力与证据能力规则演变规律探究——我国证据规则立法方向的理性选择[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9 陈婧;;对“证据属性”理论的质疑及问题解决[J];法制与社会;2007年05期

10 孙瑜;被告人口供证据规则之完善[J];政法学刊;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尹伟民;;国际民事诉讼中证据能力问题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2 孙锁堂;;WTO规则与我国民商事诉讼证据制度的冲撞[A];2002年度全省法院应对入世工作研讨会获奖论文专辑[C];2002年

3 顾晓生;施建松;;论法医鉴定结论的采信规则[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贵方;;证据规则的正义理念[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5 郭守军;;谈完善证据制度与司法公正[A];“严肃执法与司法公正”研讨会专集[C];1999年

6 林越坚;;论工程造价的证明责任和证明责任合同[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7 张义平;;论环境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疏漏及其完善[A];环境公益诉讼开展与律师的作用——2005年全国律协环境与资源法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罗世椿;;对适用证据规则的几个问题探讨[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9 徐继敏;;我国行政证据规则的形成、现状及发展[A];中国行政法之回顾与展望——“中国行政法二十年”博鳌论坛暨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李晓光;;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瓶颈——证据规则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洪郎;证据规则有了重要变化[N];检察日报;2003年

2 华渊;证据规则中证据失权规定的不足[N];江苏经济报;2006年

3 蒋志培;知识产权民事诉讼的证据规则[N];中国文化报;2004年

4 华东政法学院 武胜建;证据规则体现新理念[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2年

5 北京市宣武区检察院 郜超;公诉环节须重视再生证据的收集[N];检察日报;2008年

6 记者 胡新桥;车祸后伤者无法锁定肇事车辆[N];法制日报;2008年

7 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保生;制定统一证据规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N];人民法院报;2007年

8 李 鹏;建立预防证据规则:保障证据的真实可靠[N];人民法院报;2004年

9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人民法院 王海光 石青志;撕毁的欠条能否作为证据使用[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8年

10 ;共唤统一的民事诉讼证据规则[N];人民法院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凯;电子证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蒋铁初;中国近代证据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张弘;论证据裁判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江显和;刑事认证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纪格非;论证据能力——以民事诉讼为视角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姜礼增;论自由心证与法定证据法制之发展趋势[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毛立华;论证据与事实[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李军;民事诉讼的书证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周萃芳;司法认知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李树真;司法证明中的逻辑法则与经验法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亚萍;论证据能力与证明力[D];厦门大学;2006年

2 杨新生;电子证据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3 莫良元;现代自由心证制度的价值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董彦鹏;刑事诉讼中鉴定结论的几个热点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秦红平;民事诉讼补强证据规则初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6 侯聪;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瞿兵;论我国民事证据排除规则[D];湘潭大学;2005年

8 郑军;完善我国证据制度的构想[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9 雷霆;证据补强规则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翟传强;传闻证据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421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6421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0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