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一审程序“混合式”构建之路径——从构造论“祛魅”到技术要素分析
本文选题:当事人主义 切入点:职权主义 出处:《求是学刊》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对于刑事一审程序,依2012年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立法逻辑,不再纠结于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因素的角力,而是努力谋求两种要素运行中的合力增效。混合主义是现代刑事诉讼立法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为实现两种要素的结合增效,立法者必须进行司法成本考量,并努力构建两种要素的诉讼协调机制。相对于文化嵌入问题而言,混合式审判模式中两种因素协调的配置技术始终应当是刑事诉讼法学首先要面对的前置问题。
[Abstract]:With regard to the criminal first instance procedure, the legislative logic further amend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2012 Criminal procedure Law is no longer entangled in the struggle between the principle of authority and the factor of party doctrine. Mixism is an indispensable technical means in modern criminal procedure legislation.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combination and efficiency of the two elements, legislators must consider the judicial cost. In contrast to the problem of cultural embedding, the allocation technology of the coordination of two factors in the mixed trial mode should always be the first problem that criminal procedural law should face.
【作者单位】: 辽宁大学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刑事诉讼法学方法论及运用”,项目编号:13YJC820087 辽宁省教育厅优秀人才资助计划项目,项目编号:WJQ2012004
【分类号】:D925.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明;;房产新政案件裁判新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2 张品泽;何雁;;法官独立与我国审判独立制度之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3 许发民;;论刑罚的社会功能——刑罚功能的社会学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4 陈海平;;困境与进路:司法改革语境中的量刑程序改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5 刘少军;;通过正当程序实现实体正义[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6 李勇军;欧阳仁根;;法学本科教育的定位及其课程设置的思考——基于我国法学教育现状与长远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7 刘艳芳;;论人民调解的法制意义及效力重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8 方润龄;杨德莲;;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孙洪坤;;论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价值取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杨明;陈结淼;;论我国刑事法领域中弱势群体的程序保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维英;;检察环节律师辩护问题研究[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温军;;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的改造与合理构建[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易凌;刘定洋;;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新视角——基于法经济学的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江清云;;福利经济学视角下的合同风险分配和司法实践[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5 柯华庆;;科斯范式的意识形态问题[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衣文静;;判决错误对诉讼与守法的激励机制研究[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易凌;刘定洋;;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新视角——基于法经济学的分析[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8 薛孝斌;;义的义理[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9 陈德敏;杜辉;;关于《物权法》中水资源权属制度合理性的评介[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孙应征;刘国媛;;论我国检察机关刑事诉讼监督职能的拓展与完善[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茂中;反垄断法实施中的相关市场界定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晓晖;论宏观调控决策的法律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谢银玲;上市公司对外资敌意并购之反收购对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伟强;法律制度的信息费用问题[D];山东大学;2010年
7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丁玉海;法经济学理性主义的逻辑与历史分析及其启发[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郑少霖;航空联盟反垄断豁免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史根洪;嵌入视角下司法信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世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竞争法制建设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永斌;论我国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小虎;行动中的预防性法律:美国刑事诉讼中的审前服务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周绪峰;侦查人员程序性违法的举证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贺磊;自由心证的法理与制度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肖丽;论网络舆论监督权与司法正的良性互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陈海娇;我国刑事诉讼见证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黄涵华;完善我国监外执行法律监督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李军;侦查权下沉之检察监督制约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蔡志伟;税法领域类推适用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菡;;普通一审程序中被害人权利保障的缺失与完善[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卞建林;;刑事一审程序的改革完善[J];法制资讯;2011年08期
3 徐明敏;;从“决定”到“裁定”——兼论我国刑事一审程序性救济的完善[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2年08期
4 王勇;刘慧瑛;许志敏;;浅议一审程序的修改对公诉工作的挑战[J];法制与社会;2013年22期
5 王亚新;实践中的民事审判(续)——四个中级法院民事一审程序的运作[J];现代法学;2003年06期
6 王亚新;实践中的民事审判——四个中级法院民事一审程序的运作[J];现代法学;2003年05期
7 吴守权;析简易程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检察实践;2003年05期
8 王亚新;徐昕;傅郁林;范愉;;关于中级法院民事一审程序运作状况的调查报告[J];民事程序法研究;2004年00期
9 彭世帆;;刑事诉讼一审程序中重复追诉问题原因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0年27期
10 王亚新;;实践中的民事审判(二)——5个中级法院民事一审程序的运作[J];北大法律评论;2004年0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最高人民法院 胡夏冰;民诉法修改为何要盯紧一审程序[N];人民法院报;2011年
2 马法富 郑承涛;适用一审程序再审的民事案件能否增加当事人参加诉讼[N];人民法院报;2004年
3 何月萍;何为民事诉讼一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N];江苏经济报;2002年
4 卞建林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院长、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刑事一审程序的改革完善[N];法制日报;2011年
5 曹阳;公司解散之诉适用程序探讨[N];江苏经济报;2011年
6 记者 朱云峰 通讯员 陈新旺;努力将调研成果转化为立法建议[N];人民法院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许兰亭;刑事一审程序实务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姚伟;论行政诉讼一审程序之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483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648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