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真伪不明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5 01:38

  本文选题:真伪不明 切入点:证明责任 出处:《内蒙古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要科学设定证明责任制度就必须正确认识真伪不明问题。真伪不明问题是证明责任问题的关键所在。真伪不明问题是现代证明责任理论的逻辑起点。大陆法系国家特别是德国解决真伪不明问题的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为真伪不明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规范的解决模式。我国真伪不明问题解决的立法虽然有所进步,但对照国外的科学做法仍然存在严重的缺陷。我国应当摈弃与民事实体法的证明责任规则不配套的、过于英美化的证明标准制度,构建具有大陆法系精神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制度,以使真伪不明问题的解决方案做到民事实体法与民事程序法相互衔接。科学设定真伪不明问题的解决方案要求我国进一步完善证明责任分配制度,科学设定证明责任的一般分配规则和证明责任的特殊分配制度。科学设定真伪不明问题的解决方案还要求完善民事实体法上的法律推定克服真伪不明,在特定种类案件中降低证明标准,完善民事实体法上的表见证明制度,完善防止真伪不明的其他措施,包括完善有关民事法律行为的规定、强化当事人证据意识以及适当放宽证据合法性的要求。
[Abstract]:In order to set up the system of burden of proof scientifically, we must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problem of authenticity and uncertainty, which is the key of the problem of burden of proof. The problem of authenticity i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modern theory of burden of proof. The legal theory and legal practice in Germany, especially in solving the problem of truth and falsehood, It provides a standard solution model for the solution of the problem of authenticity and falsehood. Although the legislation on the solution of the problem of authenticity and falsehood has made some progress in our country,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erious defects in comparing with foreign scientific practices. Our country should abandon the standard system of proof which is not compatible with the rules of burden of proof of civil substantive law and is too Anglo-American. Constructing the standard system of civil litigation proof with the spirit of civil law system, In order to make th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authenticity and falsehood link up the civil substantive law and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it is necessary for our country to perfect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of the burden of proof in order to set up scientifically the solution of the problem of authenticity and falsehood. The general rules of distribution of burden of proof and the special distribution system of burden of proof should be set scientifically. Th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unknown truth and falsehood also requires the perfection of legal presumption in civil substantive law to overcome the uncertainty of truth and falsity. Lowering the standard of proof in specific types of cases, perfecting the system of apparent proof in civil substantive law, and perfecting other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authenticity from being unknown, including perfecting the provisions on civil legal acts, Strengthen the evidence consciousness of the parties and appropriately relax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legitimacy of evidence.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9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丹锋;证明责任分配的价值取向[J];当代法学;2003年09期

2 霍海红;证明责任:一个“功能”的分析[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债的存在与清偿证明责任如何分配?[J];法制与经济;2004年03期

4 苟吉芝;行政证据证明责任研究[J];中州学刊;2005年05期

5 葛自丹;论证明责任的分配[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丁少英;;浅论证明责任[J];当代经理人;2006年11期

7 赵大伟;;证明责任与其功能[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8 胡学军;;证明责任转换探析[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胡恋梅;;民事推定与证明责任之关系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10 朱玉玲;;对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转移问题的思考[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林越坚;;论工程造价的证明责任和证明责任合同[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2 伍光红;;刑事证明责任主体论纲[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3 肖刚;;我国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运行失范之反思与重构[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4 肖萍;洪发胜;;行政程序证明责任研究[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楼韬;;论注册资金的证明责任新论[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业务委员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张宝来;解辉;;刑事诉讼中证据合法性证明责任的实践思索——兼谈新《刑事诉讼法》颁行后侦查监督的推进[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7 周素梅;黄勤鑫;;进退维谷:民事诉讼真伪不明下的法官裁量[A];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公正司法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上册)[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燕;从此类案件看证明责任的运用[N];人民法院报;2001年

2 尧蔚云;我国证明责任制度的完善[N];人民法院报;2001年

3 梅雪芳;由本案看证明责任的分配[N];人民法院报;2004年

4 狄红红;试论民事证明责任的法律性质[N];山西经济日报;2006年

5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 温长军 陈娜;被告人承担一定的证明责任有合理性[N];检察日报;2009年

6 杜志宏;略论证明责任分配中的法官自由裁量[N];江苏经济报;2008年

7 天津市人民检察院 孙皓;证明责任分配不存在阿喀琉斯之踵[N];检察日报;2014年

8 胡斌;浅谈证明责任的分配[N];江苏经济报;2002年

9 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副院长 冯永提;债的存在与清偿及其证明责任分配[N];人民法院报;2003年

10 骆东平 三峡大学政法学院;“谁主张,,谁举证”:一个需要澄清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宋朝武;民事证明责任原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霍海红;民事证明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王雄飞;检察官证明责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4 赵俊甫;刑事推定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阎朝秀;司法认知:法理、规则、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6 张云鹏;刑事推定论[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美英;法官裁量型证明责任分配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韩梅;浅析民事证明责任分配[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王晓阳;论证明责任分配[D];山东大学;2006年

4 王德新;证明责任适用问题研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胡华军;论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及其分配[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姚晓;论证明责任分配的依据[D];山西大学;2012年

7 毛金玲;论证明责任契约[D];苏州大学;2013年

8 覃贤;民事证明责任分配的司法裁量[D];广西大学;2013年

9 朱瑞琛;民事证明责任基础理论探新[D];山东大学;2014年

10 郭帅;民事证明责任分配中的法官自由裁量权[D];内蒙古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609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6609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1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