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司法机关释宪的制度困境——一种原旨主义回答

发布时间:2018-03-26 14:42

  本文选题:司法机关释宪 切入点:原旨主义 出处:《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09期


【摘要】:司法机关释宪制度已经成为美国宪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面临着制度上的困境。如何解释宪法不仅仅和方法论有关,更要回应司法机关释宪制度自身带来的挑战。原旨主义提出,坚持宪法原旨就是对宪法至上的一种维护,并且宪法原旨的客观唯一能够避免司法机关在释宪过程中僭越宪法界限,从而破坏三权制衡。同时,宪法原旨的客观唯一性也使得司法机关在宪法规定不明确时保持自我谦抑,避免对当代民主的压制,消解司法机关释宪制度自身的反民主性。但是这种论证的前提——原旨的客观唯一性——原旨主义的发展过程中遭到自我消解,这种自我消解导致原旨主义辩护的失败,这种失败的原因来自于解释学的发展,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来自于原旨主义为了回应社会变迁而不得已所做的妥协。
[Abstract]:The system of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American constitutionalism, and it has always faced a dilemma in the system. How to interpret the constitution is not only related to methodology, It is even more important to respond to the challenges posed by the judicial system of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Fundamentalism suggests that upholding the constitutional tenor is a safeguard of the supremacy of the constitution. Moreover, the objective and sole purpose of the Constitution can avoid the judicial organs from overstepping the limits of the Constitution in the process of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stitution, thus undermining the checks and balances of the three powers. At the same time, the objective and unique nature of the original constitutional intent also makes the judicial organs keep self-restraint when the provisions of the Constitution are not clear. Avoiding the suppression of contemporary democracy and dispelling the anti-democratic nature of the judicial system of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itself. But the premise of this argument, the objective uniqueness of the original tenor, was dispelled by itself in the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fundamentalism, This self-deconstruction leads to the failure of fundamentalist defense, which comes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hermeneutics, but the deeper reason comes from the compromise that fundamentalism has to make in response to social changes.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法学院;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YJA820103)
【分类号】:D9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卜浩;;廉政公署的诉讼地位[J];法制与社会;2006年24期

2 孙厚祥;屠晓景;;死刑复核程序中的权利配置与权力制衡[J];人民检察;2008年17期

3 王燕慧;;从宪法纬度解读陪审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周延赞;;论宪法诉讼的权力制衡功能[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潘路嘉;;现行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缺陷及完善方向[J];法制与社会;2007年10期

6 胡亚蓉;;关于中国司法独立现状的一点思考[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年12期

7 曾传瑞;;我国司法制度改革新思考——从分工角度[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年11期

8 程捷;;我国司法改革中“重法轻检”现象之检讨[J];行政与法;2009年02期

9 王波;;从法理的角度浅析公诉权[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年07期

10 陈丹;;量刑辩论权与刑事辩护权的制衡与制度完善[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恩忠;;检察权独立与垂直领导体制[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千帆;法治过程中的权力制衡[N];法制日报;2004年

2 作者为河南省焦作市检察院检察长 种松志;从权力制衡视角看检察权之配置[N];检察日报;2007年

3 陈大豪;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民主的重要举措[N];检察日报;2005年

4 常梦飞;“农民请法官吃饭”的“教训”[N];中国商报;2007年

5 本报评论员 李坚;法制建设不能缺少律师[N];东莞日报;2008年

6 记者 王斗斗;所有死刑案二审开庭审理[N];法制日报;2006年

7 安然;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N];法制日报;2007年

8 本版编辑邋王继学 傅达林;永善法院收费后判缓刑是枉法裁判[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7年

9 章其彦;检察机关参与法治江苏建设举足轻重[N];江苏法制报;2006年

10 李迎春;“检察院是干什么的”——引发对当前检察宣传的思考[N];张掖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润发;行政公诉权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2 管宇;论控辩平等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庞凌;论司法审查的正当性基础[D];苏州大学;2008年

4 张建伟;刑事司法体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5 宋远升;刑事强制处分权的分配与制衡[D];复旦大学;2010年

6 蒋超;论司法权威[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玉亮;刑事侦查权监督制约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武培;强制侦查的司法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宁黎黎;审前羁押的司法控制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牛颐媛;重塑我国的检法关系[D];太原科技大学;2008年

5 吕海彬;公益诉讼制度的法理分析[D];北方工业大学;2009年

6 杨云欣;我国司法审查制度的确立[D];吉林大学;2008年

7 许萍;论侦查监督改革的价值取向[D];湘潭大学;2008年

8 吕进;宪政视角下的中国刑事审前程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赵文峰;论我国检察权的性质及其功能[D];湖南大学;2007年

10 徐宏义;权力制衡与权利保障视野下的刑事强制处分[D];厦门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682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6682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2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