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欺诈的法律定性与司法处理
本文选题:诉讼欺诈 切入点:定性 出处:《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摘要】:传统型和政策型诉讼欺诈在民事诉讼中频繁发生,并呈现出类型集中、抗辩弱化、结案特殊、事实虚构等特征。国内外对此类行为的定性存在争议,我国刑法也缺少明确界定,司法实践主要按无罪、诈骗罪、敲诈勒索罪等处理。由于社会危害性符合犯罪的本质特征,刑事可罚性符合成本收益均衡原则,制裁手段的失效、法律制度间的衔接化等共同决定了其入罪的正当性。要结束"同罪不同罚"的乱象,需要构建统一规则下的司法解决模式:侵财性诉讼欺诈以目的行为定罪处罚,但未达到诈骗罪法定数额的以行为手段定罪处罚;非财产性诉讼欺诈以行为手段定罪处罚。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and policy types of litigation fraud occur frequently in civil litigation, and s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ype concentration, weakening of defense, special closing of cases and fictitious facts.There are disputes at home and abroad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such acts, and the criminal law of our country also lacks a clear definition. Judicial practice mainly deals with the crimes of innocence, fraud, extortion and so on.Because the social harmfulness accords with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crime, the criminal punishment conforms to the principle of the balance of cost and benefit, the invalidation of the sanction mean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legal system and so on, the legitimacy of its incrimination is decided together.In order to put an end to the chaos of "different punishment for the same crime", we need to construct a judicial solution model under the unified rules: the fraud of invading property is convicted and punished by the act of purpose, but the punishment by means of act is not reached the legal amount of the crime of fraud;Non-property litigation fraud is convicted and punished by means of conduct.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分类号】:D9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明楷;论刑法的谦抑性[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2 赵华军;;北京二手车过户新政易引发虚假诉讼[J];法庭内外;2011年05期
3 高铭暄;陈冉;;论“诉讼欺诈”行为的定性——与“诉讼欺诈”定性诈骗罪论者商榷[J];法学杂志;2013年04期
4 葛琳;白春安;;刑事和解的成本收益分析——以“经济人”预设为理论前提[J];河北法学;2008年01期
5 张明楷;论三角诈骗[J];法学研究;2004年02期
6 张明楷;;论妨害作证罪[J];人民检察;2007年08期
7 何泽宏,余辉胜;增设民事诉讼欺诈罪的立法思考——从三株质量风波案谈起[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3年01期
8 俞利平,娄永强;关于诉讼欺诈定性的障碍及立法完善[J];政法学刊;2004年05期
9 李林;;“诉讼诈骗”定性研究——以我国民事诉讼法为视角[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曙光;;一种“事实关系”型行为——刑法中持有之规范论描述[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2 杨明;陈结淼;;论我国刑事法领域中弱势群体的程序保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周铭川;;片面共犯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金鑫;;人格权与公共安全的冲突——厦航黑名单案件引发的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5 赵拥军;;在规则冲突中寻求生命权紧急避险的支撑——以“大多数”语境下的行为功利主义为标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6 周舟;;新视角下的单位犯罪处罚原则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7 向宽宇;黄纯丽;;检察机关量刑监督制度刍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付强;;论犯罪特征之间的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孙绍伟;张明;;关于环境保护法立法完善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周玉文;;重大责任事故罪客体及客观方面探析[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光骏;;关于刑事和解的几个法律问题[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吕礼华;;死刑问题探讨[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乐绍光;周彬彬;;相对不起诉权监督机制探析[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熊霞;;检察职权科学配置研究——以特定重大犯罪案件检察职权的立法完善为视角[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焦艳鹏;;环境犯罪概念的再定义——兼论环境犯罪法律关系的构建基点[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郭勇;;浅论转化型抢劫[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7 夏凉;;对婚内强迫性交行为出入罪之理性探索[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8 孙云云;;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主观方面之粗探——从江苏盐城2·20水污染案入手[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9 陈仕菊;;对刑法中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几点思考[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10 张秋波;;论妨害国(边)境管理犯罪中的几个问题[A];21世纪出入境(移民)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李晓欧;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白云飞;规范化量刑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青;核恐怖主义犯罪防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郭磊;量刑情节适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詹洁;矿产资源的刑事保护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许t樥,
本文编号:17271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727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