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实践的隐忧——论特殊侦查中的证据转化

发布时间:2018-04-10 19:13

  本文选题:实践 + 隐忧 ; 参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摘要】:随着《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实施以及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的出台,特殊侦查措施被明确纳入了刑事司法轨道,依靠该类措施获得的证据材料经法庭查证属实,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然而,法律的规定并未能阻却实践中特殊侦查所获证据被大量转化的命运,而且这一转化大有架空制度规定,侵蚀法律程序的趋向。专权思想、保守侦查秘密,规避监督与制裁是产生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规范侦查权,明确侦查公开,合理保守侦查秘密,加强对侦查行为的监督,提供协同性的配套措施能最大限度地消解证据转化,保证现行法律被高效执行。
[Abstract]: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visions on examining and judging evidence in death penalty cases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newly revised Criminal procedure Law, special investigative measures have been explicitly incorporated into the criminal justice track.The evidence obtained by this kind of measures can be used as the basis of the decision.However, the provisions of the law have not prevented the fate that the evidence obtained by the special investigation in practice has been transformed in a large amount, and this transformation has a tendency to erode the legal process by the provisions of the system.The main reason of this phenomenon is the idea of dictatorship, keeping investigation secret and circumventing supervision and sanction.Standardizing investigation power, making investigation open, keeping investigation secret reasonably, strengthening supervision of investigation behavior, providing coordinated measures can dispel evidence transformation to the maximum extent and ensure that the current law is carried out efficiently.
【作者单位】: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
【分类号】:D92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涛;;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实践与思考[J];辽宁警专学报;2006年04期

2 潘牧天;;行政程序法目标模式的实践形态评析[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洪慧萍;;杭州市社区矫正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6期

4 王楚;刘少夫;;人民监督员制度实践之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9年25期

5 孟群;陶程;;检察建议的实证分析与法律规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于伟;王怀东;;立案监督实践调查分析[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林丽娟;;受贿案件中间接证据的运用探析[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4期

8 张敏;;临时仲裁在我国海事仲裁的地位及实践意义[J];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9 霍宪丹;;关于司法鉴定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证据科学;2007年Z1期

10 董晶晶;;试论行政诉讼中的驳回起诉[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路丹;;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应当界定的几个问题[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汪少鹏;;建立审查起诉阶段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法律思考[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3 龚培华;秦新承;;检察环节律师辩护权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朱小芹;戚进松;;取保候审的适用现状及对策研究[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余玲玉;;论毒品侦查中的线人边缘性问题[A];犯罪学论丛(第七卷)[C];2009年

6 张坚;;论未经被录音录像者同意而私下录音录像所获得音像资料的合法性[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7 周维平;马明亮;;论“办案说明”在刑事审判中的运用——以刑事判决书为样本的考察[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8 栾少湖;耿焰;;从刑事诉讼的核心价值观看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变革[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9 王德诗;张金智;;环境污染纠纷处理过程中的证据及举证责任的分配[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10 康怀宇;;让我看到法律——刑辩律师的真实处境及其他[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琳;让阳光更加灿烂 矫枉过正有隐忧[N];检察日报;2001年

2 王志强;“退补率”偏高怎么办[N];检察日报;2005年

3 通讯员 王亚林;弥渡县检察院注重法律监督工作实效[N];大理日报(汉);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李经纲 本报通讯员 孙永华;围绕主题抓大事[N];人民法院报;2002年

5 王锐;术前公证难解医患纠纷隐忧[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6 记者 王松苗 通讯员 祝连勇 董长征;用“三个代表”指导检察实践[N];检察日报;2000年

7 马竞邋曹天健;剑指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N];法制日报;2007年

8 曹卫军;完善侦查监督机制的三点建议[N];检察日报;2007年

9 南京日报记者  殷骏;南京市刑案审理控方证人出庭率不足10%[N];南京日报;2006年

10 通讯员 竺剑轩;市检察院加大打击“两抢一盗”犯罪力度[N];驻马店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如程;清末检察制度及其实践[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2 钟莉;价值·规则·实践[D];中山大学;2008年

3 马方;任意侦查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4 袁坦中;刑事扣押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5 阮丹生;审前程序检察官自由裁量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6 邱飞;侦查程序中的司法审查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永杰;从程序异化到事实异化:以冤案为中心[D];复旦大学;2007年

8 邱庭彪;刑事侦查中电话监听、视听监控问题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陈永生;侦查程序原理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10 余捷;职务犯罪侦查模式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娟;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任群芳;未成年人犯罪暂缓起诉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高建明;刑事和解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胡晓亮;论密搜密取的程序规制[D];湘潭大学;2011年

5 叶志敏;论我国无证监听制度之构建[D];广东商学院;2012年

6 方玲;论我国的补充侦查制度[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7 关倚琴;论犯罪嫌疑人知悉权[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8 梁艳芳;侦检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9 周纯清;辩护律师执业权益保障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10 杨立新;对侦查机关实施强制性处分的司法审查[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7325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7325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4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