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司法意识形态的反思与修正——以利益衡量为切入点
本文选题:利益衡量 + 转型期 ; 参考:《法学》2013年01期
【摘要】:尽管我们常常是在法律方法的意义上讨论利益衡量问题,但在其背后包含着对以追求安定性为核心价值目标的司法意识形态的反思与颠覆。由于隐含着任意司法的危险,利益衡量一直未能获得传统司法意识形态的谅解。随着法律方法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传统司法意识形态所恪守的价值立场受到了司法实践的严重挑战,利益衡量在司法尤其是在疑难案件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为应对"转型期"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风险,以利益为核心对包括刑事司法在内的传统司法意识形态予以修正,在开放的体系中通过利益间的衡量实现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间的协调与平衡,是转型期中国司法意识形态的必然选择。
[Abstract]:Although we often discuss the issue of interest measurement in the sense of legal method, it contains the reflection and subversion of the judicial ideology whose core value goal is the pursuit of stability.Because of the danger of arbitrary justice, interest measurement has not been understood by traditional judicial ideology.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study of legal methodology, the value standpoint of traditional judicial ideology has been seriously challenged by judicial practice, and interest measurement has been applied more and more in th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especially in difficult cases.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various social contradictions and risks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the traditional judicial ideology, including criminal justice, has been revised with interest as the core, and national interests have been realized through the measurement of interests in an open system,The coordination and balance between social interests and individual interests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Chinese judicial ideology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
【基金】: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实用主义刑法观及其展开:刑法方法论对刑法基础理论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2YJA82008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吴丙新;刑法解释的基本思想及主体[J];现代法学;2001年03期
2 方乐;;转型中国的司法策略[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年02期
3 劳东燕;;公共政策与风险社会的刑法[J];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4 梁上上;利益的层次结构与利益衡量的展开——兼评加藤一郎的利益衡量论[J];法学研究;2002年01期
5 张利春;;关于利益衡量的两种知识——兼行比较德国、日本的民法解释学[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乐;;司法行为及其选择的文化注释——以转型司法中的中国法官为例[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汪传才,凌艳传;论缔约过程中的告知制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孙洪坤;沉默权的代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罗龙鑫;雷建国;;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法理分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朱显荣;陈加满;;从经济学的视野看合同法的功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刘红;基于衡平理念探析知识产权权利冲突[J];中华商标;2004年07期
7 彭学龙;张奕峰;;“蓝色风暴”考量“反向混淆”[J];中华商标;2006年11期
8 张金俊;;清代江南宗族在乡村社会控制中的作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蔡丹;授权资本制度不适合我国之法理学思考——论中国公司资本制度的改革[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1期
10 宋怡林;法经济学的效益目标[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黄书建;熊金平;;外国刑法中的排除违法性事由比较分析[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秉镰;杜传忠;;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垄断市场特征与政府垄断规制——兼与工业经济条件下的垄断市场比较[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王飞;;民企“原罪”问题的刑法学辨正[A];2005年贵州省法学会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丽军;行业协会的制度逻辑[D];复旦大学;2004年
2 李岩;民事法益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张明远;证券投资损害诉讼救济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4 魏建;当代西方法经济学的分析范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5 李玉香;现代企业无形资产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黄晖;商标权利范围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8 孙笑侠;程序的法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周汉华;中国法制改革论纲:从西方现实主义法律运动谈起[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张缨;信任、契约及其规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晋升;论传媒引导和受众参与的意识互动[D];暨南大学;2000年
2 侯汉杰;证券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3 韩威;1949—1956:中国法制建设的回顾与反思[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廖晖;国有企业财产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5 邹伟康;计算机软件版保护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6 彭书清;支付终结法律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7 高登立;上市公司小股东权益法律保护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8 伍贤华;审判委员会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1年
9 雷天遥;价值视野中的中国法治现代化[D];湘潭大学;2001年
10 安钢;垄断控制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力;基层法院法官专业化问题——现状、成因与出路[J];比较法研究;2000年03期
2 程啸;侵权法中“违法性”概念的产生原因[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方乐;;司法的“场域”分析?——以1997年的一次学术论战为背景的展开[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范愉;;诉前调解与法院的社会责任 从司法社会化到司法能动主义[J];法律适用;2007年11期
5 陈金钊;法律解释学的转向与实用法学的第三条道路(上)[J];法学评论;2002年01期
6 苏力;知识在法律中的力量[J];法学;2002年12期
7 章剑生;论利益衡量方法在行政诉讼确认违法判决中的适用[J];法学;2004年06期
8 郭晓东;;规范主义合法性理论的衰落与重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梁上上;利益的层次结构与利益衡量的展开——兼评加藤一郎的利益衡量论[J];法学研究;2002年01期
10 汤唯;雷振斌;;论立法政策取向与利益衡量[J];法学论坛;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剑生;论利益衡量方法在行政诉讼确认违法判决中的适用[J];法学;2004年06期
2 郑金虎;;基于司法克制主义立场的利益衡量操作规则[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3 李杰;;论民商事审判中的利益衡量理论[J];人民司法;2007年01期
4 张振良;苏宁雪;;利益衡量与司法艺术——以对行政审判效果的法理思考为基础[J];山东审判;2007年01期
5 衡晓晴;赵增田;;利益衡量视角下的刑事简易程序[J];法制与社会;2009年27期
6 纪静宣;;论审判中的利益衡量[J];法制与社会;2010年09期
7 朱良好;;司法裁判视域中的利益衡量论略[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何霖;;论司法过程中利益衡量的必要性及其客观性[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3期
9 焦宝乾;彭金玉;;利益衡量艺术及其规制[J];法治研究;2010年11期
10 姜国平;;高校学生管理诉讼:基于利益衡量的分析[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瑞钦;;利益衡量方法在行政审判中之运用——以行政确认违法判决为例[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2 胡晓慧;;略论转型期的法官造法及其控制[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3 李远强;;审判权行使过程中的利益考量及其规制[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4 时永才;王刚;;论司法裁判的可接受性——兼议值得当事人信赖的民事审判权运行方式[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章志远;;从原则与例外之争到司法裁量标准之建构——行政诉讼暂时性财产权保护机制的新构想[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国涛;;水污染事件中的公益诉讼[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7 张健;;务实与超越——审判权对程序外力量的回应表达[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8 刘焱;;公职律师制度论纲[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9 朱晓东;;类型、界限与规则:刍议行政审判中的“私法”应用[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赵成;;试论检察职能如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潘志耘;利益衡量裁判方法的适用探讨[N];江苏经济报;2010年
2 武汉大学终身教授 李龙;法律监督理念如何适应转型期的社会[N];检察日报;2010年
3 罗润成;司法审判中的利益衡量[N];人民法院报;2007年
4 王海俊;浅谈法官如何运用利益衡量[N];人民法院报;2007年
5 羊震;利益衡量:穿行于冲突与衡平之间[N];人民法院报;2006年
6 浙江省海盐县人民法院 甘琴飞;利益衡量理论在民商事调解中的运用[N];人民法院报;2008年
7 蔡巧珍;能动司法的理论支撑[N];江苏法制报;2009年
8 高翔;利益衡量的具体方法[N];人民法院报;2007年
9 周宝珠 王加庚;拆迁案件审判中的利益衡量[N];江苏经济报;2006年
10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 王水明;卡多佐的利益衡量观[N];人民法院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郑金虎;司法过程中的利益衡量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杨军;诉的利益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王虹霞;司法过程中的利益衡量[D];吉林大学;2010年
4 陈惊天;法官证据评判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陈懿;环境司法正义论[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张晓萍;论民间法的司法运用[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斌;论转型期中国的司法功能[D];安徽大学;2006年
2 刘行玉;转型期农村人民调解的法社会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景琦;转型期中国行政听证制度多视角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4 薛亮;司法中的利益衡量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5 吉媛媛;民事审判中的利益衡量[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谭华;刑事司法过程中的利益衡量[D];山东大学;2011年
7 孔志强;论司法过程中的利益衡量[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江怀玉;行政审判中的利益衡量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9 王强;利益衡量在我国的司法适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黄河;中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中利益衡量的司法逻辑[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385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738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