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基于证伪主义:取证合法性证明标准的反向考察

发布时间:2018-04-18 21:07

  本文选题:证伪 + 取证合法性 ; 参考:《法学杂志》2014年12期


【摘要】:对于控方提交给法庭的证据,一旦辩方对其取得的合法性提出质疑,法庭启动调查程序的,原有的合法取证假定即被一个新的假定——非法取证假定所取代。对后一假定,控方必须以证明取证合法性的形式加以证伪,证伪成立的,该假定才能被推翻,法庭也才会认定系争证据为合法取得而予以采纳。认定取证合法性证明成立,需要依据证明标准,但我国刑事诉讼法在取证合法性证明标准上采取了回避的态度,因而需要考虑重构,以目前计宜采取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依该标准,证明合法取证事实须达"确定"、"确信"和"无疑"的总体要求,而法官对合法取证的事实主张仍有合理怀疑不能排除的,应作不利于控方的事实认定。
[Abstract]:As for the evidence submitted to the court by the prosecution, once the defence challenges the legality obtained by the court, the original legal evidentiary assumption is superseded by a new hypothesis-illegal evidence when the court initiates the investigation proceedings.The latter assumption must be falsified by the prosecution in the form of proof of the legitimacy of evidence. If the falsehood is established, the hypothesis can be overturned and the court will consider the evidence to be lawful to be obtained.In order to confirm the validity of the proof of the legitimacy of evidence, it is necessary to base on the standard of proof, but th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of our country has adopted an evasive attitude on the standard of proof of the legitimacy of obtaining evidence, so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 reconstruction and adopt the standard of proof without reasonable doubt at present.According to this standard, the proof of legal evidence facts must reach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determination", "certainty" and "no doubt", but the judge still has reasonable doubt about the fact claim of legal evidence, and should make a fact finding against the prosecution.
【作者单位】: 最高人民法院;
【分类号】:D9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图;;非法证据证明制度研究[J];研究生法学;2011年06期

2 陈光中;郭志媛;;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施若干问题研究——以实证调查为视角[J];法学杂志;2014年09期

3 孙传庆;艾玲;武占省;;新黑箱理论及其应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34期

4 牟军;民事证明标准论纲——以刑事证明标准为对应的一种解析[J];宁夏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5 秦策;;诉讼证明的盖然性范畴:功能与限度[J];金陵法律评论;2013年01期

6 王彩云;“无赖假定”与宪政设计[J];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7 葛长文;论刑事诉讼中的严格证明责任与民事诉讼中的高度盖然性原则[J];山东审判;2002年03期

8 程烨;;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的适用[J];人民司法;2008年02期

9 马贵翔;胡巧绒;;论证据合法性的证明——兼评修改后刑诉法关于证据合法性证明的规定[J];人民检察;2012年15期

10 樊崇义;客观真实管见——兼论刑事诉讼证明标准[J];中国法学;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圣扬;孙世岗;;西方诉讼证明标准本土化的可行性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李学宽;郭志远;;反传闻规则对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3 刘少军;李延奎;;论辩诉交易与刑事和解的差异与融合[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4 孙洪坤;;论刑事诉讼理念的现代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程晓燕,华枫;论辩诉交易与我国刑事诉讼[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6 陈黎;法院变更指控罪名新论[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汪小丽;;现代法治视野下的“亲亲相隐”原则[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8 顾芷萌;;贪污案件证据的收集[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9 邹益民;;从意见与意志的区分看哈耶克的政治理论[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陈玉忠;;论我国公诉案件预审制度之建构[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保生;王进喜;吴洪淇;;中国证据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吉平;;论计算机取证[A];第二十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3 胡志坚;;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问题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潇;丁锦希;邵蓉;;修订药品管理法,强化药品执法行刑联动机制——中美药品行刑联动机制比较研究[A];2009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国家药物政策与《药品管理法》修订研究”论坛论文文集[C];2009年

5 邓发强;宋飞;;“排除合理怀疑”的理解与适用[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6 袁越;吕玉梅;;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完善[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7 何红丽;孙丽;;从新刑事诉讼法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8 陈焰;林宁烨;;自侦案件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难题与出路[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9 王长军;唐楠栋;;瑕疵证据审查运用规则实证研究[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10 尹华蓉;;犯罪嫌疑人的获助权比较研究[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刑事法律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进德;协商性司法在西方的兴起[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孙日华;裁判客观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王超;苏格兰启蒙政治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任海涛;中国古代政治法思想萌芽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陈海平;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孙宝民;死刑检察监督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7 吉伟莉;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鉴定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8 谭军;上市公司财务预测信息虚假陈述的监管[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杨书怀;法务会计鉴定采信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10 聂施恒;美国检察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军;侦查权下沉之检察监督制约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周伟;审判委员会议案机制中证据规则的适用[D];湘潭大学;2010年

3 何伟;附带搜查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张鹏翔;刑事证据保全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5 卞为民;行政许可证据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马晓丽;未成年人作证特殊保护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王晓婴;浅析我国行政处罚证明标准体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李云翠;我国逮捕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马威;论侦查阶段律师会见权及限度[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郑连志;辩诉交易制度国际比价及借鉴[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宇冠;;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其在中国确立问题研究[J];比较法研究;2010年03期

2 陈瑞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解读[J];证据科学;2010年05期

3 李浩;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再思考[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5期

4 熊秋红;对刑事证明标准的思考——以刑事证明中的可能性和确定性为视角[J];法商研究;2003年01期

5 宋英辉;王贞会;;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其适用[J];法学杂志;2010年07期

6 陈卫东;;中国刑事证据法的新发展——评两个证据规定[J];法学家;2010年05期

7 龙宗智;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J];法学研究;1996年06期

8 张卫平;事实探知:绝对化倾向及其消解——对一种民事审判理念的自省[J];法学研究;2001年04期

9 陈卫东;刘中琦;;我国非法证据排除程序分析与建构[J];法学研究;2008年06期

10 蔡称心,黄翠虹;化学振荡反应[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樊崇义;[N];人民法院报;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卫东,刘计划;关于完善我国刑事证明标准体系的若干思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张昊;也论刑事证明标准的确立[J];法学评论;2001年05期

3 史立梅,汪海燕;从理想的绝对走向现实的相对——走出刑事证明标准的事实乌托邦[J];法学;2001年11期

4 宋世杰,彭海青;刑事诉讼的双重证明标准[J];法学研究;2001年01期

5 黄达亮;我国刑事证明标准之不足[J];人民检察;2001年03期

6 李学宽   ,汪海燕   ,张小玲  ;论刑事证明标准及其层次性[J];中国法学;2001年05期

7 彭海青;论美国证据法上司法审查中的证明标准——兼论我国行政诉讼证明标准之革新[J];当代法学;2001年10期

8 陈刚;证明标准的意义和实践[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1年07期

9 姜琳炜;从借贷纠纷中看优势证据证明标准[J];律师世界;2001年06期

10 刘树选,王雄飞;论刑事证明标准及其对公诉工作之意义[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贺恒扬;;论公诉证明标准的修正及其内涵[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2 齐彬利;;论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3 聂玉娟;;浅析环境侵权诉讼证明标准[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圣扬;;论证据立法中的证明标准[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5 卜贵荣;;论审查逮捕条件的证明标准[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6 卜贵荣;;论审查逮捕条件的证明标准[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7 任才义;;浅谈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许永杰;贺宝健;;举证责任的分配与证明标准的衡量[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9 陈惠;;行政诉讼合法性审查中的有限与能动——以证据证明标准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张志鸿;;浅议火因证明标准的层次性[A];2002年湖北省火灾事故调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光中;构建层次性的刑事证明标准[N];检察日报;2002年

2 杜良群;公诉证明标准:兼顾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双重需要[N];检察日报;2003年

3 顾永忠邋左宁;证明标准、起诉与不起诉标准的逻辑解读[N];检察日报;2008年

4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 郑圣果;尽快确立量刑证据的证明标准[N];检察日报;2011年

5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错案研究中心 周遵友 王怡辰;德国沃尔茨案证据认定过程及证明标准[N];人民法院报;2013年

6 杨洁;如何适用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N];江苏法制报;2013年

7 吴宏耀(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刑事证明标准的基点:程序正义抑或实体正义[N];法制日报;2001年

8 李忠诚;证明标准对引导侦查取证意义重大[N];检察日报;2005年

9 陆燕;论民事与刑事证明标准的相异之处[N];江苏经济报;2004年

10 包永明;盗窃险纠纷中可弱化证明标准[N];江苏经济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郭志远;刑事证明标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李玉华;刑事证明标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邱福军;刑事证明标准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彬;论我国刑事证明标准[D];山东大学;2008年

2 黄惠绘;刑事证明标准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何妮;论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的适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郭向军;论我国公诉证明标准[D];内蒙古大学;2010年

5 唐庆华;论刑事证明标准[D];兰州大学;2009年

6 付伟国;论刑事证明标准[D];河北大学;2007年

7 林际平;刑事证明标准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燕同芳;刑事证明标准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赵建华;民事诉讼中证明标准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10 钟时洪;职务犯罪证明标准问题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700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7700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6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