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在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之间——新刑事诉讼法证明标准评析

发布时间:2018-04-21 05:45

  本文选题:证明标准 + 确实充分 ; 参考:《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摘要】:新刑事诉讼法证明标准"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与"排除合理怀疑"并存的规定是司法实践、理论研究与制度探索共同作用下的新规定。尽管学界对新刑事诉讼法证明标准的规定有不同的解读和认知,但两者并存的规定是立法者无奈却又不乏理性的选择,其实质是不再苛求传统的"客观真实"标准,但立法者又不完全信赖司法者对"法律真实"①标准的可控性,因此在司法实践中证明标准是在两者之间。新的证明标准体现了客观标准和主观标准的结合,在证明模式上体现了印证证明与典型自由心证的结合,在证明方向上是正向证明与反向证明的结合。新标准有利于公安司法人员对于证明标准的掌握,有利于法官心证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也有利于不被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实现和刑讯逼供问题的消解。
[Abstract]:The standard of proof of the new criminal procedure law, "the fact is clear, the evidence is indeed sufficient" and "the elimination of reasonable doubt" co-exist is judicial practic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system exploration under the joint role of the new provisions. Although the academic circles have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and understandings of the standard of proof of the new criminal procedure law, but the two provisions are helpless but not lack of rational choice, the essence of which is no longer demanding the traditional standard of "objective reality". However, the legislator does not rely entirely on the controllability of the criterion of "legal truth", so in judicial practice, it is proved that the standard is between the two. The new standard of proof embodies the combination of objective standard and subjective standard, the combination of proof model and typical free heart proof, and the combination of positive proof and reverse proof in the direction of proof. The new standard is conducive to the mastery of the standard of proof by the public security judicial personnel, to the cultiv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judge's ability to testify,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not being forced to testify against himself and to the resolution of the problem of extorting confessions by torture.
【作者单位】: 河南警察学院;
【基金】:2012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刑事诉讼法实施背景下刑事和解制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青年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2CFX003)
【分类号】:D92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东旭;;论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重构[J];法制与社会;2008年32期

2 李永鹏;李扬章;熊伟;;构筑立体式的证明标准结构——对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思考[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孙国强;白林;;从“客观真实”到“法律真实”——论我国刑事审判证明标准的转换[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吕子超;;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J];法制与社会;2008年26期

5 史劲峰;论有罪判决的证明标准[J];滁州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6 李明;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反思与重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9期

7 胡忠惠;有罪判决证明标准问题综述[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丁道勤;论刑事诉讼证明标准——兼及一则典型个案之解析[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9 苗吉伟;;刑事诉讼证明标准刍议[J];哈尔滨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王舒;;论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主观性——兼论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重构[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齐彬利;;论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2 王圣扬;;论证据立法中的证明标准[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3 任才义;;浅谈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陈惠;;行政诉讼合法性审查中的有限与能动——以证据证明标准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卜贵荣;;论审查逮捕条件的证明标准[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6 卜贵荣;;论审查逮捕条件的证明标准[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7 聂玉娟;;浅析环境侵权诉讼证明标准[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张保生;王进喜;吴洪淇;;中国证据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9 徐继敏;;我国行政证据规则的形成、现状及发展[A];中国行政法之回顾与展望——“中国行政法二十年”博鳌论坛暨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许永杰;贺宝健;;举证责任的分配与证明标准的衡量[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建东;错案的疑错与冤错[N];江苏经济报;2004年

2 张剑;刑事诉讼应确立“排除一切合理怀疑”的标准[N];江苏法制报;2006年

3 山东省胶州市检察院 黄英;有罪判决应确立“排他性”的证明标准[N];检察日报;2008年

4 姜伟 何家弘 卞建林;证明标准的若干问题[N];检察日报;2001年

5 王平;我国的刑事证据证明标准以及发展和完善[N];人民法院报;2001年

6 刘照平;对民事案件证明标准的思考[N];江苏经济报;2003年

7 高邮市人民法院 龙启祥;浅谈我国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N];扬州日报;2005年

8 朱亚男邋史承豪;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完善[N];人民法院报;2007年

9 杨亚民 邢玲玲;法律真实的证明标准应有层次之分[N];检察日报;2005年

10 刘品新;中国不能作出“辛普森案”一样的判决[N];检察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田玉;诉讼真实观的演变及其程序意义[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李玉华;刑事证明标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骆东平;论性骚扰纠纷的民事诉讼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4 王雄飞;检察官证明责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5 段文波;要件事实的基础[D];重庆大学;2007年

6 吴杰;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之基础理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7 邱福军;刑事证明标准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王舸;证据与事实推理要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陈惊天;法官证据评判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吕卫华;诉讼认识、证明与真实[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海晖;论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汪学军;诉讼证明标准的逻辑分析[D];河南大学;2006年

3 符军锋;论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D];山西大学;2005年

4 陈向忠;论我国刑事证明标准[D];苏州大学;2004年

5 何凌云;论刑事有罪判决证明标准[D];四川大学;2006年

6 畅玮丽;运用证伪思维完善移送审查起诉的证明标准[D];燕山大学;2010年

7 朱健;冷暴力犯罪的证明标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8 郝新东;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冯新;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问题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朱凤达;证明标准与诉讼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7811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7811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7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