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契约文书的伪造、防伪与辨伪

发布时间:2018-04-30 14:05

  本文选题:契约文书 + 伪造 ; 参考:《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年02期


【摘要】:契约文书之所以会被伪造,和古代中国人对契约的制度性安排有关。在传统司法实践中,法律上承认契约等书证的证明力,契约已成为诉讼的基本证据之一。因此,那些奸滑的诉讼参与人自然就会想到通过伪造契约的方式来求得诉讼胜利。常用的两种契约伪造方式是伪造新契和揩改旧契,其中以揩改旧契更为多见,手段、技法也花样叠出,与之相对应的防伪技术有文字防伪法、特殊记号防伪法、戳记防伪法三种。伪造与防伪的问题一直伴着随契约发展的始终。伪造契约文书是乡间健讼之徒常用的手段,也是讼师的拿手好戏。契约文书的防伪技巧是为人代书者的必修功课,而契约文书的伪造与辨伪也是审断官员及其幕僚在婚田案件审断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更是和讼师较量的重要领域。
[Abstract]:The reason for the forgery of contract documents is related to th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of contracts made by ancient Chinese. In the traditional judicial practice, the legal recognition contract and other documentary evidence of proof, contract has become one of the basic evidence of litigation. Therefore, the slippery litigant participants will naturally think of forging contracts to win the lawsuit. The two commonly used methods of contract forgery are forging new deeds and wiping old deeds. Among them, wiping old deeds is more common, and the means and techniques are also stacked out. The corresponding anti-counterfeiting techniques include the text security method and the special mark security method.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stamp security laws. The problem of forgery and security has always been accompani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contracts. Forgery of contract documents is a common means and a masterpiece of advocates in the countryside. The anti-forgery skill of contract documents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people who represent books, and the forgery and discrimination of contract documents are also the basic skills that officials and their staff must master in the process of adjudication of marital field cases,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field in which to compete with the litigants.
【作者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9;D92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立平;;19世纪收继问题研究——以安徽为中心[J];安徽史学;2006年02期

2 卞利;明清时期徽州的民间禁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孙彩红,陈明光;唐宋财赋“上供、留使、留州”制度的异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刘守芬,王洪波,姜涛,陈新旺;对中国古代廉政法律制度的历史考察[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赵旭;论北宋法律制度中“例”的发展[J];北方论丛;2004年01期

6 罗立祝;科举应试资格政策的演变与特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4期

7 张荣强;从计断九月到岁终为断——汉唐间财政年度的演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江合友;;唐代女冠诗人的婚姻境遇及其人生选择——以李冶、鱼玄机和薛涛为中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邓勇;中国古代永佃制度及其法文化分析[J];长白学刊;2002年03期

10 王兴华;;略论《二年律令》中刑罚的从重原则[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育民;;清政府应对条约关系的羁縻之道及其衰微[A];“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星;先秦儒法源流述论[D];西北大学;2001年

2 音正权;刑法变迁中的法律家(1902--1935)[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郭瑞卿;略论近代中国公司法律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4 李春雷;清末民初刑事诉讼制度变革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刘黎明;宋代民间巫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6 吴丹梅;法治的文化解析[D];黑龙江大学;2003年

7 张志永;建国初期河北省婚姻制度改革研究(1950-1956年)[D];复旦大学;2003年

8 苏凤格;明末清初法律思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吕铁贞;晚清涉外经济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苗鸣宇;民法典的活力之源[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志红;清代典权制度初步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李金明;防卫限度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陈雷;清代狱政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01年

4 杨春蓉;唐代大理寺述论[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5 黄裙;物权法定主义之检讨[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6 沈岚;论《中华民国民法典》对1900年《德国民法典》的继受[D];安徽大学;2003年

7 桂梦美;组织犯理论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8 邢孝平;自首制度的理论与实践[D];河南大学;2003年

9 幸颜静;论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10 任江海;数罪配刑论[D];湘潭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法制故事[J];江淮法治;2011年14期

2 伏阳;;民国时期新疆维吾尔族民事司法制度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薇薇婚恋法律在线[J];伴侣;2011年07期

4 罗海山;;回鹘文契约“官罚”内容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09期

5 吴苏民;;锦屏林业契约考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03期

6 史友兴;;存款被冒领 该由谁“埋单”?[J];农家女;2011年08期

7 周红;胡相宜;;数年追踪破贷款迷局[J];北京支部生活;2011年09期

8 罗海山;;传统契约与传统社会论纲——以汉代以后的土地交易契约为中心[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张木生;;银行联网核查系统存漏洞 储户存款被盗取责任咋担[J];四川农业科技;2011年09期

10 罗灿;;如何认定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情节严重[J];人民司法;2011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人情世故与非正式法律[N];人民法院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启涛;中古及近代法制文书语言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丁敏;清代华北地区田房契约文书粘连结构及其契约观念[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赵倩;从《清代宁波契约文书辑校》看清朝中后期宁波地区不动产交易[D];吉林大学;2010年

3 李萌;唐代契约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王乔敏;唐代借贷契约国家干预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248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8248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f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