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电子证据适用规则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3 05:21

  本文选题:电子证据 + 适用规则 ; 参考:《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爆棚,电子证据早已随着计算机的发明,高科技的应用走入了人们的生活。2013年1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的新《刑事诉讼法》第48条规定了八类法定的证据形式,其中电子数据作为一个新兴的证据种类固定下来,电子数据在诉讼中的运用必将更加广泛,其对案件事实的证明作用也会越来越大。人们在充分享受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方便快捷的时候,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犯罪手段的高科技犯罪也随之而来,在金融领域通过信用卡犯罪,治安管理领域利用网络诈骗、赌博、散步非法言论等方面出现高发态势。而我国目前尚缺乏对电子证据适用规则的法律规定,无法规范和约束人们在司法活动中对电子证据的运用,这在司法实践中对司法参与人带来很大的困惑。如何在司法实践中确认并充分发挥其证据效力,使其成为能证明事实的重要证据,这是一项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针对目前电子证据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用一个实际生活中比较多见的一个网络诈骗案例引出关于电子证据适用规则的讨论。本文的第一部分通过对电子证据这种独立的全新的证据概念进行探讨,用电子证据与传统证据作了各方面比较,指出电子证据有别于其他传统证据的特性,针对其特性说明其适用规则有别于传统证据。第二部分是本文重点分析的部分,通过对我国现有的电子证据取证、认证、证明力等几方面规则的分析讨论,指出了在适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分析和现阶段司法实践中对使用电子证据的困惑,并通过对几个现实中的案例分析,体现了电子证据在司法适用中的重要作用和它的适用现状,点明了电子证据需要建立适用规则的重要意义。第三部分通过列举两大法系中美国、加拿大、德国和法国等典型国家现行电子证据相关法律的情况,评析其利弊,并指出其中我国立法者可以借鉴的地方。最后一部分根据前面的分析和研究,结合我国电子证据立法现状和实际国情,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提出了自己对电子证据立法的设想,建议将电子证据的取证、认证、鉴证等适用规则逐步建立起来,让电子证据在司法实践中做到正真的有法可依。
[Abstract]:With the explosion of the information age, electronic evidence has long been developed with the invention of computers, and high-tech applications have entered into people's lives. On January 1, 2013, article 48 of the new Criminal procedure Law, which our country began to implement, stipulated eight kinds of legal forms of evidence. Electronic data as a new type of evidence fixed down, electronic data in litigation will be more widely used, it will b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o prove the facts of the case. When people are fully enjoying the convenience and speed brought about by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high-tech crime of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network technology as a means of crime also follows. In the field of finance, the crime is committed by credit cards, and the field of public security management uses network fraud. Gambling, walking illegal speech and other aspects of a high trend. But our country still lacks the law stipulation to the electronic evidence application rule at present, cannot regulate and restrain the people in the judicial activity to the electronic evidence use, this brings the very big confusion to the judicial participant in the judicial practice. How to confirm and give full play to its evidential effect in judicial practice and make it become an important evidence to prove the fact is a subject that needs further study. In view of thes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electronic evidence in judicial practice, the author draws a discussion about the applicable rules of electronic evidence with a case of network fraud, which is more common in real life. In the first part of this paper,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electronic evidence, which is an independent and new concept of evidence, the author makes a comparison between electronic evidence and traditional evidence, and points out that electronic evidence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traditional evidence. According to its characteristics, its applicable rules are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evidence. The second part is the key part of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electronic evidence in China, authentication, proof power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rules of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needing attention in application and the puzzlement of using electronic evidence in judicial practice at presen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everal practical cases, it reflects the important role of electronic evidence in judicial applic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status quo. The importance of establishing applicable rules for electronic evidence is pointed out. The third part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relevant laws of electronic evidence in the typical countrie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Canada, Germany and France, and points out the points that our legislators can use for reference. In the last part, according to the previous analysis and research,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electronic evidence legislation in our country, and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foreign countrie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his own assumption of electronic evidence legislation, and suggests that the evidence of electronic evidence be collected and authenticated. Authentication and other applicable rules are gradually established, so that electronic evidence in judicial practice is really legal.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燕;电子证据的法律效力[J];安徽科技;2003年11期

2 车志平;电子证据的若干问题探讨[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陈琼,马治国;电子证据法律地位探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任延忠;网络犯罪中电子证据的审查[J];信息网络安全;2003年02期

5 马柳颖,谭文丽;电子证据认证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杨文荣,张数;电子证据问题初探[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7 李鹏,葛星,蒋振林;电子证据独立性的再分析[J];中国司法鉴定;2005年02期

8 赫平;高卫红;郭鸿雁;;浅谈缉私案件中电子证据的提取与固定[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6年04期

9 卢琳;王嫱;;网络犯罪中的电子证据若干问题研究[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10 金凤;;浅谈电子证据的收集与运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邵洪清;;关于电子证据相关法律问题探讨[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四卷)[C];2009年

2 郭志博;秦海权;赵利;;电子证据监督链可视化平台研究[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五卷[C];2010年

3 王翔;;电子证据在海事调查和安全管理中的作用[A];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沿海航标学组、无线电导航学组、内河航标学组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韩鹰;;对电子证据的法律研究[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5 凌斌;;计算机犯罪中电子证据概述[A];第十九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邱鹏;;浅谈现阶段检察机关电子证据应用问题及对策[A];第26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刘欣;段云所;陈钟;;电子证据鉴定技术框架研究[A];第十七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暨电子政务安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高峰;邹积超;;试论刑事诉讼中电子证据的审查[A];第26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9 郑亦武;丘秀峰;;电子证据的可采性研究[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三卷)[C];2008年

10 马晓明;李超;李秋香;;电子证据的证明力研究[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三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叶晓龙;如何收集电子证据[N];法制日报;2002年

2 张凯 焦鹏;电子证据合理运用观的构建[N];法制日报;2004年

3 赵中华;如何审查电子证据[N];检察日报;2001年

4 叶永禄 伍瑾;科技发展催生电子证据[N];检察日报;2002年

5 夏锋;刑事诉讼中电子证据的收集与认证[N];检察日报;2004年

6 刘品新 庞仕平;“密录”的电子证据能采信吗[N];检察日报;2005年

7 吴学安;电子证据:从案例到立法[N];经济参考报;2003年

8 盛茂;电子证据真实性的判断方法[N];江苏经济报;2004年

9 本报专稿 虞浔 李鹏;电子证据的证据力新探[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3年

10 王议平;电子证据期待规则认定[N];人民法院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凯;电子证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刘志军;电子证据完整性的几个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辽;刑事电子证据取证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2 赵爱军;网络犯罪中的电子证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3 翁品;电子证据的法律形式界定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4 牛博超;电子证据的收集与保全[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5 丁一;电子证据的信息属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斌;论电子证据[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7 胡廷松;电子证据研究[D];华侨大学;2005年

8 宁勇;电子证据的基本问题与取证初探[D];清华大学;2005年

9 李鹏;电子证据的法律分析[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10 杨新生;电子证据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371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8371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1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