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判决中主要争议事实的预决力
本文选题:既判力 + 争点效 ; 参考:《政治与法律》2013年10期
【摘要】:行政判决中的主要争议事实在后诉中具有预决力,预决力不属于既判力,与既判力平行,但是效力程度不及既判力;主要争议事实的预决力也不同于争点效、司法认知和事实推论;在后诉中预决力须由当事人主张,并且在对方当事人提出明确的反驳证据时,该主要事实的预决力将会被抵消,法院需对其重新进行认定;主要争议事实使用的条件是其须经过充分的程序保障,且必须是"主要"争议事实,前后两诉所论该事实须为"同一";行政裁判中主要争议事实预决力适用主体包括同一被诉行政行为中的其他相对人。
[Abstract]:The main disputed facts in the administrative judgment have the force of determination in the post suit. The force of the preliminary decision is not res judicata and parallel to the res judicata, but the degree of validity is not as good as that of the res judicata, and the force of the main disputed fact is also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point of contention. Judicial notice and factual inference: in the latter case, the pre-determination force must be claimed by the party concerned, and when the other party puts forward the clear rebuttal evidence, the preliminary force of the main fact will be cancelled out, and the court should reconfirm it; The use of the principal disputed facts is subject to adequate procedural safeguards and must be "primary" disputed facts, This fact must be "the same", and the main subject of application of the disputed facts in the administrative judgment includes the other relative parties in the same administrative act.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分类号】:D92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叶自强;司法认知论[J];法学研究;1996年04期
2 林莉红;;论行政诉讼中的协调——兼评诉讼调解[J];法学论坛;2010年05期
3 翁晓斌;;论已决事实的预决效力[J];中国法学;2006年04期
4 江伟;常廷彬;;论已确认事实的预决力[J];中国法学;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黎,徐海龙;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理性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2 许青松;论刑事诉讼中证人不出庭作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杨锦炎;;论诉讼证明对象——以法律方法论为启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解庆利;王波峰;段晓博;;论刑事既判事实的预决力[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徐鹏;;外国法查明:规则借鉴中的思考——以德国外国法查明制度为参照[J];比较法研究;2007年02期
6 程春华;;论法官的自由心证与法官对证据自由裁量——以民事诉讼为考察范围[J];比较法研究;2009年01期
7 郭亚红;董四化;;自认中的意思表示[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崔起凡;;国际商事仲裁程序中的不利推定[J];北京仲裁;2011年02期
9 王超;刑事证人的反思与重构[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王娣;孙凌岳;;论债务人异议之诉[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刘辉;郑在义;;民事检察中的若干证据问题[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张保生;王进喜;吴洪淇;;中国证据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3 甄灵宇;;默示自认问题研究[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4 武树辰;;无效宣告案件中利用悬赏征集使用公开证据的思考[A];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提升专利代理服务能力-2011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二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林世雄;常新征;;“确实、充分”标准与公诉证据体系要求[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6 宋强;;中外书证范围之比较[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1辑)[C];2006年
7 林武坤;;浅析我国文物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A];当代法学论坛(2010年第4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冬京;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2 阮友利;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赵承寿;论司法裁判中的事实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谭志君;证据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李玉华;刑事证明标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郑未媚;自由心证原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侍东波;程序参与及其保障[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俞亮;证据相关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吴俐;群体诉讼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李军;民事诉讼的书证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琨;论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陈述[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龙中华;自认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琳;我国民事诉讼司法认知制度之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沈宝琴;预决事实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贾立丽;我国刑事诉讼“情况说明”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周伟;审判委员会议案机制中证据规则的适用[D];湘潭大学;2010年
7 朱晓云;论我国民事证据失权制度之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8 邓彬;农村基层法庭民事审判方式改革若干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孙德军;论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理性构建[D];苏州大学;2010年
10 臧柯;试论行政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其在我国的适用[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许少波;;论民事裁定的既判力[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 马怀德,张红;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的交织与处理[J];法商研究;2003年04期
3 叶自强;司法认知论[J];法学研究;1996年04期
4 翁晓斌;职权探知主义转向辩论主义的思考[J];法学研究;2005年04期
5 何良彬;论判决理由[J];人民司法;1999年12期
6 翁晓斌;;论已决事实的预决效力[J];中国法学;2006年04期
7 邵明;诉讼中的免证事实[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顾登来;论“预决的事实”在后案审理中的作用[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彬;邓海娟;;行政判决种类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杨丹;王健;;浅谈我国行政判决的种类[J];沧桑;2010年08期
3 潘昌锋;试论我国行政判决形式的局限性及其完善[J];行政法学研究;1997年03期
4 吴斌;改革法院行政判决形式之我见[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年05期
5 张忠斌,刘曙军;现行行政判决形式的不足与完善[J];人民司法;1999年07期
6 李金勇;吕成;;论行政判决的既判力——兼与民事判决既判力比较[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邓辉辉;;行政判决与民事判决既判力客观范围之比较[J];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8 赵元成;;行政诉讼撤销判决适用问题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9 邓辉辉;;行政判决与民事判决既判力根据之比较[J];河北法学;2007年09期
10 宋炉安;;略论行政判决的执行主体[J];法学杂志;199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亚强;;试论行政判决既判力及其司法实践[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2 阴法皓;;浅议民事行政诉讼中行使检察权面临的问题及完善[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3 杨凯;;论公共关系与现代行政审判权的良性运行[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4 袁俊;;关于对保险业不正当竞争行为管辖权的思考[A];2003年度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获奖论文汇编[C];2004年
5 赵正群;;中国的行政判例与行政法治的发展[A];中国行政法之回顾与展望——“中国行政法二十年”博鳌论坛暨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何海波;;晨光初现的正当程序原则[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叶必丰;;具体行政行为框架下的政府信息公开[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刘辉;;略论民行检察监督职能与职权配置[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陈祖德;张恺;尹畅;;关于修改完善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结构内容的理性思考[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10 李琦;郭振忠;;作为法律行为的判决——判决的法理学分析之一[A];依法治国专题研究——司法改革与依法治国理论研讨会、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戴宏;夺“羊”之战再起硝烟[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2 普鲁加甫;从一起案件看举证重要性[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9年
3 记者 衣朋华 北京;九鹿王商标保卫战获得胜利[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
4 记者 刘德华;民行抗诉七成获改判[N];检察日报;2008年
5 徐正龙;行政判决制度的重构[N];人民法院报;2005年
6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薛刚凌;重构行政判决制度[N];法制日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王欢;行政判决执行咋这么难[N];四川日报;2006年
8 蔡小雪;行政复议决定与行政判决结果的关系[N];人民法院报;2001年
9 最高人民法院高级法官 蔡小雪;行政判决书的说理[N];人民法院报;2003年
10 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 贾亚强 姚军强;民行交叉案件中行政判决对民事诉讼的效力[N];人民法院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旭勇;行政判决的分析与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邓刚宏;行政诉判关系的逻辑及其制度建构[D];武汉大学;2009年
3 王作洲;既判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静;我国行政判决类型的分析和重构[D];山东大学;2010年
2 王静;我国行政判决执行难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3 李杰;我国行政判决服判息诉的分析与思考[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3年
4 罗宏建;论我国行政诉讼判决形式及其完善[D];北京大学;2007年
5 李小霞;行政判决既判力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6 刘婷婷;行政诉讼中间判决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伟;论行政判决书说理[D];吉林大学;2007年
8 王洋;行政诉讼判决具体适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唐一哲;行政诉讼判决类型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10 薛俊强;行政撤销判决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518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851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