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我国诉前行为保全申请的实践难题:成因与出路

发布时间:2018-05-07 03:19

  本文选题:知识产权 + 诉前行为保全 ; 参考:《环球法律评论》2016年04期


【摘要】:我国民事诉讼法虽然确立了诉前行为保全制度,但是实践中申请保全却存在一定困难,这是困扰知识产权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的一个顽疾,亦导致我国立法、司法和理论研究之间产生一定割裂。除了与"起诉难"具有共通的制度背景,"申请难"还存在独特的制度成因,其理论根源可以被归结为对诉权范围的限缩、对程序事项的轻视和对证明标准的误读。通过拓展诉权范畴,建立多维度的诉权体系,可以在理论上克服立案登记制改革的盲区。通过对《民事诉讼法》第101条、《民诉法解释》第108条和第109条进行体系解释,可以建立证明标准的三层结构,以"说明理由"和"可能"为标志,将诉前行为保全及部分程序事项的证明标准界定为疏明。事实上,只有将解决"申请难"作为立案登记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在增加诉讼供给和完善司法救助的背景下,通过坚持优势盖然性标准,才能从根本上完善我国的诉前行为保全制度。
[Abstract]:Although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of our country has established the system of preservation of acts before litigation, there are some difficulties in applying for preservation in practice, which is a stubborn disease that puzzl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holders and interested parties, and also leads to the legislation of our country. There is a certain division between judicial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In addition to having a common institutional background with "difficulty to sue", there are also unique institutional causes for "difficulty of application". Its theoretical roots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limitation of the scope of the right of action, the contempt of procedural matters and the misreading of the standard of proof. By expanding the category of the right of action and establishing a multi-dimensional system of the right of action, we can theoretically overcome the blind spot of the reform of the registration system. Through the systematic interpretation of article 101 of the Civil procedure Code and articles 108 and 109 of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the three-tier structure of the standard of proof can be established, marked by "explanation of reasons" and "possibility". The standard of proof of preservation of pre-action act and some procedural matters is defined as clarification. In fact, only by taking the solution of "application difficultie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eform of the registration syst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creasing the supply of litigation and improving judicial assistance, can we adhere to the criteria of superiority and inevitability. In order to fundamentally perfect our country's system of preservation of pre-action.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法学院;
【基金】:清华大学微软知识产权项目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宏;宁廷群;;刍议行为保全制度之建构[J];山东审判;2007年04期

2 何秋竺;;论国际商事仲裁临时行为保全制度的构建[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9期

3 徐钢;建议确立行为保全制度[J];中国律师;1996年05期

4 陈莹;我国民事诉讼行为保全制度初探[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赵赛男,向明;行为保全制度之定位思考[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陈莹;;我国行为保全制度的建构[J];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7 张淑隽;刘园园;;论行为保全 兼谈我国民诉法设立行为保全制度的必要性[J];法律适用;2006年10期

8 段丽丽;;构建中国行为保全制度的思考[J];社科纵横;2007年10期

9 谢伟;冯淼;;我国民事行为保全之探讨[J];天府新论;2008年S2期

10 钱颖萍;;从知识产权保护的临时禁令到行为保全制度的构建[J];电子知识产权;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姚建军;;新《民事诉讼法》框架下行为保全制度问题研究——以侵害商业秘密纠纷案件为样本[A];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能力 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4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五届知识产权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范跃如;我国行为保全制度的构建与完善[N];人民法院报;2004年

2 于梦游;行为保全制度的缺陷与完善[N];江苏经济报;2013年

3 山东省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 张鲁;行为保全制度完善初探[N];人民法院报;2013年

4 周成晨;适用行为保全的程序[N];江苏经济报;2013年

5 吕超;行为保全的审查要件[N];江苏经济报;2014年

6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肖建国;行为保全:弥补财产保全不足的创举[N];检察日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祝文明 通讯员 蒋利玮;北京三中院组织知识产权诉前行为保全专题研讨[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张莉;知识产权行为保全防止当事人损失持续扩大[N];中国贸易报;2014年

9 孙富安;行为保全的救济程序[N];江苏经济报;2014年

10 姚建军 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行为保全在商业秘密纠纷案件中的适用[N];人民法院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晓枫;司法视角下我国海事强制令制度法律问题及完善[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丽颖;论我国行为保全制度的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陈小炜;论行为保全制度[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陈虹;论申请行为保全的条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4 李璐;我国行为保全制度建构之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14年

5 周子乔;我国行为保全制度的程序化构想[D];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

6 孟祥楠;制止型行为保全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7 林琳;论民事行为保全制度[D];内蒙古大学;2015年

8 范琳莉;论行为保全[D];苏州大学;2015年

9 赵凝;民事诉讼行为保全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10 李付鹏;我国民事诉讼行为保全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551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8551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0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