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以审判为中心与刑事案件繁简分流——以刑事和解案件为研究对象

发布时间:2018-05-07 13:59

  本文选题:以审判为中心 + 案件分流 ; 参考:《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摘要】:以审判为中心的终极目的是实现个案的公平与公正,但以审判为中心的含义并不是将每一个案件都纳入审判阶段,以审判为中心与刑事案件分流不仅不矛盾,而且只有做到后者才能更好地实现前者。以审判为中心强调在实体意义上定罪权属于法院,其他机关无权决定被告人是否有罪。公诉案件的刑事和解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实现的,与国家司法模式密切相关,是恢复性司法向国家司法的渗透,是在法定的正当程序范畴内实现的和解。刑事和解使刑事案件得到分流,化解了社会矛盾并促进了社会和谐。法律应当赋予侦查机关在当事人刑事和解后有不立案和撤案的权力,对于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的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可以依法决定不起诉,也可以在提起公诉时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量刑建议,前者更能体现和解后的案件分流。当犯罪嫌疑人认罪服法,犯罪情节较轻,没必要将其再次纳入到刑事诉讼程序中来。其意义在于:一是避免司法资源的浪费;二是体现被害人在刑事案件中的地位;三是给被告人选择的机会,使其更快地融入社会。
[Abstract]:The ultimate goal of taking the trial as the center is to realize the fairness and justice of the case, but the meaning of taking the trial as the center does not mean that every case is brought into the trial stage. And only the latter can better achieve the former. With trial as the center, it is emphasized that the right of conviction belongs to the court in the substantive sense, and other organs have no right to decide whether the accused is guilty or not. The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of public prosecution cases is realized in the process of criminal proceedings,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national judicial model. It is the infiltration of restorative justice into the national justice and the reconciliation within the scope of legal due process.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diverts criminal cases, resolves social contradictions and promotes social harmony. The law shall give the investigating organ the power to not file or withdraw the case after the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of the parties concerned, and the people's procuratorate may decide not to prosecute a public prosecution case in which the two parties have reached an agreement on reconciliation according to law. We can also propose lenient punishment to the people's cour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the former can better reflect the diversion of cases after reconciliation. When the suspect pleads guilty, the circumstances of the crime are lighter, so it is not necessary to bring it into the criminal procedure again. Its significance lies in: first, to avoid the waste of judicial resources; second, to reflect the position of the victim in criminal cases; third, to give the accused the opportunity to choose, so that they can integrate into the society more quickly.
【作者单位】: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学院;
【基金】:2015年最高人民检察院理论研究项目“以审判为中心与刑事案件繁简分流——以刑事和解案件为研究对象”(课题编号:GJ2015C15)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远桃;;论刑事和解应当慎行[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11期

2 宋英辉;;刑事和解的实证分析与辩证考量[J];人民检察;2008年24期

3 张健英;;“刑事和解”及其社会效应分析[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2期

4 王瑞君;;刑事和解:人本主义的对话型和解[J];齐鲁学刊;2008年03期

5 龚永强;张亚力;贾永强;;检察视野下刑事和解的理论与实践[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6 于志刚;;刑事和解的正当性追问——中国政法大学首次“青年教师学术沙龙”观点综述[J];政法论坛;2009年05期

7 谭泽林;赵秋生;;我国刑事和解实施中的问题与相应实体、程序法完善[J];政治与法律;2009年09期

8 王涛;刘晓;;论刑事和解的本土化与制度构建[J];陇东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张文雯;;浅析我国刑事和解之制度因素[J];中外企业家;2009年10期

10 韦飞红;洪美玲;;刑事和解的实践与探索[J];法制与社会;2009年2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汤道刚;;救助被害人的优化选择——倡导刑事和解的犯罪学思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2 赵凤祥;刘昊;;重罪案件适用刑事和解的可行性分析[A];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其他[C];2013年

3 郭云忠;;刑事和解现状之调查[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4 周娅;姚石京;;刑事和解之内涵探析与价值定位——刑事被害救济的新思维[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郭勇;刘小荣;;浅析检察机关开展刑事和解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6 孙光骏;;关于刑事和解的几个法律问题[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易珍荣;;刑事和解——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有效方式[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胡锦萍;;论刑事和解在我国的运用[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乐绍光;苟红兵;;刑事和解原则下的检察权能重构[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甄贞;;刑事和解的理念及在我国的实践[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璐 郭玺;刑事和解 恢复被犯罪破坏的和谐[N];人民法院报;2009年

2 丁国锋;无锡出台刑事和解工作意见[N];法制日报;2007年

3 陆曙光邋吴海研 记者 丁国锋;轻微刑案方可刑事和解[N];法制日报;2007年

4 李青;永丰检察院尝试刑事和解引发争议[N];法制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何淼玲 通讯员  张吟丰 实习生 秋静;省会首例刑事和解目击记[N];湖南日报;2006年

6 何淼玲 通讯员  苗霞;刑事和解:助推和谐社会建设的利器[N];湖南日报;2007年

7 见习记者 刘坷;我省出台刑事和解规定:轻微刑事案可“私下和解”[N];湖南经济报;2006年

8 罗欣;刑事和解:纠纷解决机制的本土化探索[N];检察日报;2006年

9 黄建良;以刑事和解促社会和谐[N];检察日报;2006年

10 何书生;刑事和解利于当事人权益双向保护[N];检察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邓建辉;刑事和解制度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2 葛琳;刑事和解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周凯东;检察环节刑事和解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志辉;刑事和解制度探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王刚;论刑事和解模式的构建[D];兰州大学;2010年

3 郭小峦;中国刑事和解的困境与出路[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伟;刑事和解的功能与价值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5 齐帅;刑事和解与重罪[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6 曲晓丽;试论刑事和解及本土化构建[D];山东大学;2009年

7 张绍钧;论刑事和解[D];山东大学;2009年

8 曾锋;中国刑事和解若干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9 刘政宁;刑事和解的几个相关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10 郑琦;论刑事和解及其制度设计[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571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8571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8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