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损害赔偿请求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8 14:43

  本文选题:消费民事公益诉讼 + 损害赔偿 ; 参考:《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7年06期


【摘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原告享有的请求权类型限定为停止侵害等"不作为之诉"的解释立场,值得商榷。通过梳理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论可以发现,私益诉讼理论浸润、制度功能认知偏差和诉讼程序障碍,乃是最高人民法院拒绝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基本缘由。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功能应定位为"威慑——补偿"二元结构。在"威慑"与"补偿"功能实现路径中,单维度的"不作为之诉"难以胜任,而损害赔偿请求权则能很好地担当这一角色。在"最优威慑"情形下,均以威慑为导向的损害赔偿与行政罚款之间可以替代适用;在"威慑不足"情形下,二者的"合作规制"则是切合实际的选择。基于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损害赔偿请求诉讼程序障碍上的担忧,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也可以消除。
[Abstract]: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on the Application of Law to the trial of cases of Consumer Civi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defines the type of claim enjoyed by the plaintiff in consumer civi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as "action of omission", such as cessation of infringement, etc. It is debatable. Through combing the controversy between the academic circles and the judicial practice, we can find that the basic reason of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refusing the claim for damages is the infiltration of the theory of private interest litigation, the cognitive deviation of the system function and the obstacle of the litigation procedure. The function of consumer civi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system should be defined as "deterrence-compensation" dual structure. In the path of "deterrence" and "compensation", the single dimension "action of omission" is difficult to do, and the right of claim for damages can play this role well. In the case of "optimal deterrence", both deterrent oriented damages and administrative fines can be substituted and applied; in the case of "inadequate deterrence", the "cooperative regulation" between them is a practical choice. Based on this,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s concerns about the procedural obstacles to damages claims are not only unnecessary, but also eliminated.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法学院;
【基金】: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6SJB820020)“消费公益诉讼制度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5BFX008)“法治中国”视野下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问题研究
【分类号】:D9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立,殷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立法浅探[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李博;;民事公益诉讼简释[J];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08期

3 张艳霞;;试论我国建立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年03期

4 张焕霞;;浅谈民事公益诉讼[J];法制与社会;2007年03期

5 王莹;;试析民事公益诉讼[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6 祁英香;;浅论架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J];青海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7 阮少华;;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现状与设想[J];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08年09期

8 王常青;杨卫华;;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研究[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黄娜;;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初探[J];法制与社会;2008年02期

10 谭喜龙;;浅谈民事公益诉讼的建立[J];消费导刊;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力;;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初探[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2 冯金如;;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调解[A];第四届广东海事高级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范小华;李刚;;突破传统诉讼理论,打开公益救济之门——民事公益诉讼原告制度研究[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委员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律师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宝琼;;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刍议[A];使命与发展——第四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戚道孟;王妙婷;;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立法浅探[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6 孟婵娟;;浅析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我国的确立[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7 乔刚;;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适格原告[A];生态文明的法制保障——2013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张宝;;检察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辨正[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9 杨朝霞;;论环保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正当性——以环境权理论为基础的证立[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10 周塞军;周小云;;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原告主体资格研究[A];环境公益诉讼开展与律师的作用——2005年全国律协环境与资源法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包敏;民事公益诉讼探析[N];江苏法制报;2012年

2 高民智;关于民事公益诉讼的理解与适用[N];人民法院报;2012年

3 朱萍;民事公益诉讼存在三大难题[N];江苏经济报;2013年

4 记者 牟岚;贵阳中院出台环境民事公益诉讼“36条”意见[N];法制生活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李春明;贵阳中院出台环境民事公益诉讼“36条”[N];贵阳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安克明;大力推进环境民事公益诉讼[N];人民法院报;2014年

7 胡勇;尽快建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N];法制日报;2005年

8 长沙理工大学法学院 何燕;从林雷案谈环境民事公益诉讼[N];中国环境报;2008年

9 记者 顾烨;无锡:检方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审结[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10 记者 赵琳;“两院”启动环境资源民事公益诉讼[N];玉溪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潘申明;比较法视野下的民事公益诉讼[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2 张艳蕊;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剑;试论我国民事公益诉讼[D];贵州大学;2007年

2 田应梅;论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D];贵州大学;2007年

3 林峰;民事公益诉讼若干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李铭;民事公益诉讼原告探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5 马卉妍;我国民事公益诉讼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宋永刚;论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7 董晓敏;民事公益诉讼立法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8 王晓媛;论民事公益诉讼[D];黑龙江大学;2008年

9 赵海霞;论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的构建[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惠;民事公益诉讼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618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8618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f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