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判例机制在刑事证据法领域的引入

发布时间:2018-05-15 10:01

  本文选题:判例机制 + 证据法 ; 参考:《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摘要】:在我国刑事证据法领域引入判例机制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判例在证据法领域的作用经历了作为证据法的直接渊源、作为成文证据法的"立法资源"、作为阐释、适用证据法规则的方法三种模式。我国当前应当从构建证据法规则体系入手,构建证据判例的整体结构,同时健全判例机制的制度支持,包括规范判决说理、完善审级制度、提高法律职业者素养等,并最终作用于案例指导制度,从指导性案例的产生、适用、效力、对新证据规则的作用等几个方面不断地完善案例指导制度,最终构建起我国的刑事证据判例机制。
[Abstract]:It is necessary and feasible to introduce case mechanism in the field of criminal evidence law in China. The role of the case in the field of evidence law has experienced three modes: as the direct source of evidence law, as the "legislative resource" of the written evidence law, as a way to explain and apply the rules of evidence law. At present, our country should start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system of evidence law, construct the whole structure of the evidence case, at the same time, perfect the system support of the precedent mechanism, including standardizing the judgment reasoning, perfecting the system of trial level, improving the accomplishment of the legal profession, etc. And finally act on the case guidance system, from the emergence, application, effectiveness, the role of the new evidence rule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case guidance system, and finally build up our criminal evidence precedent mechanism.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胡云腾;罗东川;王艳彬;刘少阳;;《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的理解与适用[J];人民司法;2011年03期

2 高岩;;我国不宜采用判例法制度[J];中国法学;199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小玲;李家宏;;论刑事诉讼中诉判同一原则[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2 郑好;;比较法视野下的监听立法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3 林喜芬;;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宏观位阶——兼评中国证据规则的宪法化取向[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4 刘国庆;;关于刑诉中法官调查权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5 李云波,王彦山;论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完善[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6 杜健;;知识产权诉讼中电子证据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7 李庆华;司法公正与司法权制约[J];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孙泳;;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价值及建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郭新建;;法治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4期

10 尚华;;经济犯罪案件中证据的收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万毅;;检察官角色与检察权配置[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单民;上官春光;;和谐语境下的职务犯罪侦查公开问题[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黄维智;;合意在刑事诉讼中的应用及其限制[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李维兵;;刍议民事立案检察监督制度[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熊春泉;童春荣;;规范量刑与自由裁量——博弈中的纳什均衡[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曹昆;;论社会弱势群体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重构——以社会弱势群体信“访”不信“法”为视角[A];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1年

7 张保生;王进喜;吴洪淇;;中国证据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8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9 聂玉娟;;浅析环境侵权诉讼证明标准[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邱晓虎;李砚;;论民事诉讼中不当释明问题[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进德;协商性司法在西方的兴起[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解锟;英国慈善信托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郭延军;发展中的美国女性就业权平等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史根洪;嵌入视角下司法信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李晨;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佟金玲;司法仪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孙日华;裁判客观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尹晓红;我国宪法中被追诉人获得辩护权之保障[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10 周强;我国保护被追诉人人身自由宪法条款之实施[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学玲;刑事司法中职权配置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吴艳萍;我国刑事证人保护制度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何俊;陪审制度的民主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周绪峰;侦查人员程序性违法的举证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贺磊;自由心证的法理与制度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李贝奇;证明妨害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唐闰杰;实用刑事推定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钱松;我国司法鉴定人民事责任法律属性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傅俩艳;探析我国民事再审事由[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陈海娇;我国刑事诉讼见证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周永康;;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J];求是;2009年03期

2 周永康;;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J];求是;201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保生;;证据规则的价值基础和理论体系[J];法学研究;2008年02期

2 罗纳德·J·艾伦;张保生;强卉;;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采性[J];证据科学;2010年03期

3 丹尼尔·卡普拉,李德海;判例法对《联邦证据规则》的背离[J];山东审判;2003年04期

4 江伟,徐继军;在经验与规则之间——论民事证据立法的几个基本问题[J];政法论坛;2004年05期

5 刘根,邓增萍;论诉讼法上的真实发现——以刑事诉讼为视角[J];井冈山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张友好;;激情过后的冷思考——《漂移的证据法》简评[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1期

7 约翰·J·凯博思奇;封利强;;证据法典化、统一立法与分别立法[J];证据科学;2008年02期

8 李早;;论英美对抗制诉讼模式的证据制度及启示[J];理论学刊;2008年05期

9 王云英;;我国证据法立法模式探论[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白晓东;;论证据法上的诚信[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贵方;;证据规则的正义理念[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2 林越坚;;论工程造价的证明责任和证明责任合同[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3 齐彬利;;论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4 张义平;;论环境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疏漏及其完善[A];环境公益诉讼开展与律师的作用——2005年全国律协环境与资源法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罗世椿;;对适用证据规则的几个问题探讨[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6 徐继敏;;我国行政证据规则的形成、现状及发展[A];中国行政法之回顾与展望——“中国行政法二十年”博鳌论坛暨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晓光;;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瓶颈——证据规则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8 林鹏鸠;;对“海事诉讼证据的特别规定”若干问题的初步意见[A];中国律师2006年海事业务研讨会暨年会资料集[C];2006年

9 齐虹;;论民事诉讼举证时限制度的缺陷与完善[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张保生;王进喜;吴洪淇;;中国证据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保生;制定统一证据规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N];人民法院报;2007年

2 李 鹏;建立预防证据规则:保障证据的真实可靠[N];人民法院报;2004年

3 华渊;证据规则中证据失权规定的不足[N];江苏经济报;2006年

4 蒋志培;知识产权民事诉讼的证据规则[N];中国文化报;2004年

5 北京市宣武区检察院 郜超;公诉环节须重视再生证据的收集[N];检察日报;2008年

6 记者 胡新桥;车祸后伤者无法锁定肇事车辆[N];法制日报;2008年

7 李洪郎;证据规则有了重要变化[N];检察日报;2003年

8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人民法院 王海光 石青志;撕毁的欠条能否作为证据使用[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8年

9 ;共唤统一的民事诉讼证据规则[N];人民法院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史晓芳;正确适用证据规则 营造公正市场环境[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立华;论证据与事实[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江显和;刑事认证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刘宇平;品格证据规则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4 罗国良;论证据与定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邓修明;刑事判例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周萃芳;司法认知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张凯;电子证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刘铭;诉讼事实与纠纷事实的关系[D];吉林大学;2009年

9 郭金霞;鉴定结论适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10 陈士渠;刑事错案的证据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霆;证据补强规则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唐景扬;论刑事诉讼证据补强规则[D];湘潭大学;2008年

3 王亚萍;论证据能力与证明力[D];厦门大学;2006年

4 董彦鹏;刑事诉讼中鉴定结论的几个热点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秦红平;民事诉讼补强证据规则初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6 冯志勇;我国刑事诉讼法确立品格证据规则初探[D];四川大学;2006年

7 盛伟伟;论证据特权规则[D];青岛大学;2009年

8 张亮;刑事诉讼视野内的补强证据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9 吴爱民;口供可采性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10 廖妍;民事电子证据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920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8920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6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