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侦查“需要性”情形探析
本文选题:补充侦查 + 需要性 ; 参考:《人民检察》2013年15期
【摘要】:正补充侦查是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在原有侦查工作的基础上,就部分案件事实、情节重新进行侦查的诉讼活动。根据修改后刑诉法的规定,审查批捕、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均有发生补充侦查的可能性。作为一种对原有侦查活动的补救措施,修改后刑诉法第八十八条、第一百七十一条、第一百九十八条都将"需要性"作为启动补充侦查程序的前提条件。但是,何谓补充侦查的需要性?修改后刑诉法并没有作出规定,司法实践中,对补充侦查需要性情形内容的认识不一,各地的做法也存在差别。对此,笔者认为,探析补充侦查需要性之内容,只有结合补充侦查活动所发生的诉讼阶段,才能准确把握补充侦查需要性的具体情形。为了慎重启动补充侦查程序,本文拟对此予以探讨,希望有利于补充侦查活动的顺利开展。
[Abstract]:Positive supplementary investigation is a kind of lawsuit that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 or procuratorial organ carries on the investigation again according to the legal procedure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original investigation work according to the facts and circumstances of some cases. According to the provisions of the revised Criminal procedure Law, the possibility of supplementary investigation occurs in the stages of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prosecution and trial. As a remedy to the original investigation, the article 88, the 171 and the 198 of the revised Criminal procedure Law regard "necessity" as the precondition to start the supplementary investigation procedure. But what is the need for supplementary investigation? There is no provision in the revised Criminal procedure Law. In judicial practic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ent of supplementary investigation needs is different, and there are also differences in local practices. In view of this,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supplementary investigation needs can be accurately grasped only by combining the litigation stage of supplementary investigation activities to explore the content of supplementary investigation needs. In order to start the supplementary investigation procedure prudently, this paper intends to discuss it, hoping that it will be beneficial to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supplementary investigation activities.
【作者单位】: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检察院;
【分类号】:D92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册,田志军;我国补充侦查制度[J];中国刑事警察;2004年02期
2 伍金平;;补充侦查应当受侦查羁押期限的限制[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3 胡之芳;胡之惠;;论审查起诉中的补充侦查[J];政法学刊;2009年01期
4 杨勇;;论审查起诉阶段的补充侦查[J];法制与社会;2009年18期
5 陈在上;;论我国补充侦查制度的完善[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6 谢盛坚;罗茂怀;;论侦查的终结与补充程序[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陈瓯平;略论重审案件退回补充侦查[J];法学;1990年03期
8 孙晓玉;;论我国的补充侦查[J];法制与社会;2009年02期
9 毕敏;;审查起诉阶段退回补充侦查后羁押期限的计算[J];中国检察官;2011年12期
10 梁书文;“超出起诉范围的审判”是不合法的[J];法学;198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保存;;论对刑罚变更执行权的同步制约和监督——在法律上设置人民检察院审查与抗诉机制的必要性[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杨晓;;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修改的几个问题研究[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3 柴建国;;弘扬董必武法治思想 促进司法和谐——论法检关系之冲突与调谐[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4 杨新京;;人民检察院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问题研究[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杨新京;;浅析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自诉案件的法律监督[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张应山;刘碧洲;;浅议修改《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原则及应解决的主要问题[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7 崔文胜;;纠正意见的实质化——兼论《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修改与完善[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8 戚萍;王志芹;方芳;许晴;李枝桂;;人民检察院的职权及完善[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9 刘祥福;;论审查起诉阶段律师辩护权对检察权的制衡——完善检察权外部制约机制的一个视角[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宋剑锋;任丽敏;;建议将“提前介入引导取证”在刑诉法中进一步确认和明确[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赵利芳;红古查办5宗涉农犯罪 追赃90万元[N];甘肃法制报;2008年
2 福建省南安市检察院 黄任泉;适用存疑不起诉要避免两个误区[N];检察日报;2007年
3 刘树栋 谢军;“退而不查”应受法律规制[N];检察日报;2006年
4 唐国强;存疑不起诉前非要退查吗?[N];检察日报;2007年
5 朱立恒;关于恢复法院退回补充侦查权的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6 喻建立 刘枫;是主动退补,还是判决无罪[N];检察日报;2009年
7 谢军;应当立法规制退而不查[N];检察日报;2007年
8 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检察院 袁亦力 李冲;改变管辖案件刑拘手续如何变更[N];检察日报;2010年
9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 谢财能 王瑞;退回补充侦查的阶段性质[N];检察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鏖战[N];六盘水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欣;我国侦查权配置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邱飞;侦查程序中的司法审查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周强;我国保护被追诉人人身自由宪法条款之实施[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4 刘兰秋;刑事不起诉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袁坦中;刑事扣押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6 秦策;刑事诉讼比例原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张学武;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郑学林;民事再审制度改造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邓颖;刑事生效裁判申诉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谢进杰;刑事审判对象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淇耀;补充侦查实证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2 方玲;论我国的补充侦查制度[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3 怀立忠;审查起诉阶段补充侦查实务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4 向芙蓉;论我国的补充侦查制度[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5 王娜;我国补充侦查制度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6 陈钊;论我国补充侦查制度的重构[D];广东商学院;2012年
7 张人镜;论我国补充侦查程序的完善[D];广东商学院;2011年
8 刘蕾;补充侦查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9 王颖;我国补充侦查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李美荣;论我国刑事补充侦查的控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219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921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