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从“审被告”到“审证人”——诉讼制度改革背景下刑事庭审模式转型刍议

发布时间:2018-05-26 11:05

  本文选题:庭审模式 + 审判中心主义 ; 参考:《北方法学》2017年01期


【摘要】:以"审被告"为主要特色的我国传统刑事庭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要求,为此应当构建一种以"审证人"为主要内容和表征的刑事庭审模式。我国新颁布的刑事诉讼法在要求和强制证人出庭方面的进步,体现了"审被告"模式向"审证人"模式转变的思路。而当下我国正在推行的变"以侦查为中心"为"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为庭审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契机。今后的刑事庭审模式改革,应在坚持已有进展的基础上,继续强化证人出庭力度,完善严格证明规则,同时赋予被告人沉默权,逐渐淡化"审被告"模式色彩,实现"审被告"模式向"审证人"模式的彻底转变。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criminal trial mode with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rial defendant"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Therefore, a criminal trial mode with "trial witness" as its main content and representation should be constructed. The new criminal procedure law of our country has made progress in demanding and forcing witnesses to appear in court, which reflects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rial defendant" mode to "trial witness" mode. At present, the reform of litigation system of "investigation as the center" and "trial as the center" is being carried out in our country, which provides a new motive force and opportunity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ial mode. In the future, the reform of the criminal trial mode should continue to strengthen the witness's appearance in court, perfect the strict rules of proof, give the accused the right to silence, and gradually dilute the color of the "trial defendant" mode on the basis of persisting in the existing progress. To realize the complete transformation from "trial defendant" mode to "trial witness" mode.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法学院;
【基金】:天津社科重点项目“口供地位变易对刑事证明标准转型影响研究”(TJFX15-0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陈瑞华;;论被告人口供规则[J];法学杂志;2012年06期

2 杨文革;;沉默权之赋予与证明标准之转型[J];法学杂志;2012年01期

3 左卫民;;中国刑事诉讼模式的本土构建[J];法学研究;2009年02期

4 陈瑞华;;司法过程中的对抗与合作——一种新的刑事诉讼模式理论[J];法学研究;2007年03期

5 卞建林,李菁菁;从我国刑事法庭设置看刑事审判构造的完善[J];法学研究;2004年03期

6 陈瑞华;司法权的性质——以刑事司法为范例的分析[J];法学研究;2000年05期

7 抒天;刑讯逼供:工程师变成疯女人[J];中国律师;1998年1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樊崇义;;“以审判为中心”需正确理解“分工配合制约”原则[N];检察日报;2015年

2 卞建林;;解析审判中心视野下的诉审关系[N];检察日报;2015年

3 胡夏冰;;司法文化视野下的被告人席位设置[N];人民法院报;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扬;杨红;;地方法治视野下的法院司法权运行机制研究——以J省为例[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2 蔡鑫韵;李东伟;;我国刑事司法权配置的特点及其国外经验的借鉴[J];价值工程;2017年05期

3 杨文革;;从“审被告”到“审证人”——诉讼制度改革背景下刑事庭审模式转型刍议[J];北方法学;2017年01期

4 魏东;李红;;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检讨与完善[J];法治研究;2017年01期

5 邹宇婷;丘志新;;我国法院刑事法庭空间布局的再探索——以平衡“权”与“利”为切入点[J];法治论坛;2016年04期

6 李明蓉;;同步录音录像制度运行中的若干问题探析——以福建省职务犯罪案件为观察对象[J];证据科学;2016年06期

7 卢广;;侦查阶段对认罪认罚犯罪嫌疑人“从宽”界限探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6年06期

8 胡婧;;审查批准逮捕权的属性探讨[J];西部法学评论;2016年06期

9 林喜芬;;论中国羁押审查制度改革的四重逻辑[J];法学家;2016年06期

10 汪家宝;;审判中心主义下侦查权控权内卷化问题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瑞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中国模式[J];中国法学;2010年06期

2 左卫民;;中国刑事案卷制度研究——以证据案卷为重心[J];法学研究;2007年06期

3 樊崇义;;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理性思考论纲[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4 刘方权;;认真对待侦查讯问——基于实证的考察[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7年05期

5 柯良栋;;谈谈修改刑事诉讼法必须高度重视的几个问题[J];法学家;2007年04期

6 陈瑞华;;中国刑事司法的三个传统——以死刑复核制度改革问题为切入点的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04期

7 杨文革;;论刑事诉讼中的“真实”[J];环球法律评论;2007年03期

8 陈瑞华;;刑事诉讼的私力合作模式——刑事和解在中国的兴起[J];中国法学;2006年05期

9 樊崇义;张中;;论刑事司法体制改革与诉讼结构之调整[J];环球法律评论;2006年05期

10 马静华;彭美;;非法审讯:一个实证角度的研究——以S省为主要样板的分析[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庆熙;;刑事庭审法官权力、话语——法官刑事庭审话语中的权力体现[J];法制与社会;2012年24期

2 吴俊,杨军玲;抗辩制刑事庭审形式及其对我国刑事庭审制度改革的启事[J];政法学习.新疆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3 魏虹;我国刑事庭审制度的再思考[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刘祥红;刑事庭审席位改革探讨[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5 何畔,王冬香;刑事庭审中的法庭综述刍议[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6 付沿;刑事庭审中被告人翻供的原因及其对策[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7 吕冀平,徐生金;试论我国刑事庭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8 姚劲峰;刑事庭审形式化忧思[J];中国律师;2001年11期

9 黄再再;“搭建”与“调控”之间——法官在刑事庭审中程序功能的研究[J];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10 吴畅;;论刑事庭审对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吕磊;;浅析刑事庭审量刑辩论阶段——法官指示的构建与限制[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云超 通讯员 张德昌;贵州改革刑事庭审方式[N];人民法院报;2003年

2 赵荣全 蒋一俊;刑事庭审的警务保障[N];江苏法制报;2013年

3 见习记者 徐日丹邋通讯员 李俊义;“模拟审判”研讨刑事庭审方式改革[N];检察日报;2007年

4 姜 涛;渐进理性与庭审改革[N];人民法院报;2002年

5 钱应学;十年前的那次刑事庭审方式改革[N];人民法院报;2008年

6 记者 张之库 通讯员 王伟宁;辽宁审务督察重点提升庭审规范化[N];人民法院报;2012年

7 ;改革刑事庭审方式 确保公正提高效率[N];检察日报;2003年

8 记者 李凤霞邋李硕;中国式对抗制刑事庭审方式模拟审判暨研讨会在周召开[N];周口日报;2007年

9 若朴;不固守传统也不盲目崇外[N];法制日报;2007年

10 课题组成员 徐松青 王宇展 许任刚 黄伯青;平衡控辩职能对抗 提高刑事庭审质量[N];人民法院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肖波;刑事庭审调查制度的正当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贺振华;刑事庭审中的人证调查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有龙;刑事庭审直播转播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2 朱姝;刑事庭审中“审辩冲突”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3 高思楠;基于汉语语调的刑事庭审会话特指问句语用功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孙玉新;我国刑事庭审直播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5 韦海涛;刑事庭审中心主义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年

6 周凤英;刑事庭审话语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陈松松;中国刑事庭审中的问话结构与叙事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殷绍强;刑事庭审中的法官角色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9 顾伟;我国刑事庭审法官中立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关成勇;从语篇信息处理角度看刑事庭审中被告人与其他各方的互动[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369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9369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f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