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检察环节刑事错案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发布时间:2018-05-29 13:37

  本文选题:刑事错案 + 错案成因 ; 参考:《中国法学》2014年06期


【摘要】:检察环节刑事错案的发生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外部环境而言,权力格局中的检察权会受到地方行政权的干涉,在诉讼结构中检察机关则受制于"检警配合"的过度影响,检察权的独立性最终丧失。就内部环境而言,"超检察一体"与不合理的绩效考核导致检察体系内部行政化色彩浓厚,检察办案过多因循长官意志。加之检察主体的诉讼角色定位不准确、消极的办案心理等个体原因的交织叠加,一些错案的产生难以避免。应借鉴域外的有益经验,通过新一轮的司法改革,推动省以下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办案责任制改革实现检察权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同时改良绩效考核,强化检察官客观义务等来共同遏制检察环节刑事错案的发生、发展。
[Abstract]:The occurrence of criminal error in procuratorial link is the result of multiple factors. In terms of external environment, the procuratorial power in the power pattern will be interfered by the local administrative power. In the litigation structure, the procuratorial organ will be subject to the excessive influence of "procuratorial and police cooperation", and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procuratorial power will eventually be lost. In terms of internal environment, "super procuratorial integration" and unreasonable performance appraisal lead to strong internal administrative color of the procuratorial system, and too many procuratorial cases follow the will of the governor. In addition, it is difficult to avoid some wrong cases because of the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reasons, such as the inaccurate position of the procuratorial subject's role in litigation and the negative psychology of handling the case. Through a new round of judicial reform, we should use the beneficial experience of foreign countries for reference to promote the unified management of property and personal property of procuratorates below the province, and the reform of case handling responsibility system to realize the independent and impartial exercise of procuratorial power according to law,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appraisal. Strengthen the objective obligation of procurators to jointly curb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riminal error cases in procuratorial links.
【作者单位】: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
【基金】:作者主持的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检察环节刑事错案成因与对策的实证研究”(项目批准号:14CFX023)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D926.3;D9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明亮;;司法绩效考评机制研究——以刑事警察为范例的分析[J];中国司法;2009年07期

2 龙宗智;;中国法语境中的检察官客观义务[J];法学研究;2009年04期

3 孙长永;;检察官客观义务与中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J];人民检察;2007年17期

4 张丽云;;刑事错案探究——兼及证据与刑事错案之关系[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潘祖全;;主任检察官制度的实践探索[J];人民检察;2013年10期

6 松本一郎;郭布;罗润麒;;检察官的客观义务[J];环球法律评论;1980年02期

7 谢小剑;;制约模式与配合模式:立案监督的模式转换[J];犯罪研究;2006年05期

8 李建明;;刑事错案的深层次原因——以检察环节为中心的分析[J];中国法学;2007年03期

9 万毅;侦查目的论——兼评我国侦查程序改革[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吴常青;;日本检察侦查权监督制约机制及其启示——以邮费优惠案为例[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小玲;李家宏;;论刑事诉讼中诉判同一原则[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2 郑好;;比较法视野下的监听立法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3 林喜芬;;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宏观位阶——兼评中国证据规则的宪法化取向[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4 刘国庆;;关于刑诉中法官调查权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5 孙泳;;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价值及建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奚玮;杨锦炎;;论监听在职务犯罪侦查中的运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余为青;;“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立法评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孙记;;程序性证明——一个证据法学不可缺失的概念[J];北方法学;2007年05期

9 谢进杰;;论审判对象的生成——基于刑事诉讼合理构造的诠释[J];北方法学;2009年02期

10 黄豹;;公诉权的客观性与追诉性述评[J];北方法学;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万毅;;检察官角色与检察权配置[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单民;上官春光;;和谐语境下的职务犯罪侦查公开问题[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赵靖;;论我国检察机关选择起诉权的完善[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4 陈焰;林宁烨;;自侦案件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难题与出路[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5 李迎春;王森;;构建审查起诉阶段非法证据排除机制[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6 肖中华;刘荣;;论羁押必要性审查在审查起诉环节的贯彻[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强制措施制度的修改及执行[C];2012年

7 施娟;;羁押必要性审查的理解与适用[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强制措施制度的修改及执行[C];2012年

8 张弛;董]Z;;试论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构建[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强制措施制度的修改及执行[C];2012年

9 李爱君;;从朗读书面证言到修炼盘询艺术——公诉视角看新刑事诉讼法对证人出庭制度的完善[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审判程序的修改对公诉工作的挑战[C];2012年

10 吕磊;;浅析刑事庭审量刑辩论阶段——法官指示的构建与限制[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进德;协商性司法在西方的兴起[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尹晓红;我国宪法中被追诉人获得辩护权之保障[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周强;我国保护被追诉人人身自由宪法条款之实施[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4 熊建明;美国最高法院管辖基础及要素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陈莹莹;刑事检察监督的程序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潘俊强;论香港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的法理基础[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7 孙宝民;死刑检察监督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8 吴锋;刑事立案监督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郭烁;刑事强制措施的体系及其适用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苏敏华;“罗马规约”程序与证据规则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绪峰;侦查人员程序性违法的举证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庆立;检察机关死刑核准程序参与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海娇;我国刑事诉讼见证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宋超;自诉转公诉的法律规制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阮露玫;论审查起诉阶段犯罪嫌疑人知情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华蕾;技术侦查的法律规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尼双纳;论我国刑事诉讼中被追诉人财产权的保护[D];湘潭大学;2010年

8 张雷;论我国酌定不起诉制度的不足与完善[D];苏州大学;2010年

9 陈申燕;论刑事和解的检察监督[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徐卫兵;我国如实供述义务制度的完善[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东超;现行错案责任追究制的法理思考[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2 陈瑞华;从“流水作业”走向“以裁判为中心”——对中国刑事司法改革的一种思考[J];法学;2000年03期

3 黄宁,苏丹;立案监督难的原因及对策[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S1期

4 周洪波,单民;关于刑事立案监督的几个问题[J];人民检察;2004年04期

5 陈卫东,刘计划,程雷;德国刑事司法制度的现在与未来——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赴欧洲考察报告之二[J];人民检察;2004年11期

6 朱孝清;强化侦查监督 维护公平正义[J];人民检察;2005年12期

7 王琳;;错案追究:谨防“钱穆制度陷阱”[J];人民检察;2005年23期

8 孙长永;;检察官客观义务与中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J];人民检察;2007年17期

9 曹参;立案监督:神圣的使命——访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查批捕厅王建明副厅长[J];检察风云(法制新闻月刊);2000年07期

10 鲶越,,溢弘,张荆;日本刑事法律援助的现状和问题点[J];外国法译评;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品新;;当代英美刑事错案的实证研究[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陈立云;;疏议刑事错案界定之论争[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5期

3 吴四江;;刑事错案责任追究制度[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崔敏;王乐龙;;刑事错案概念的深层次分析[J];法治研究;2009年01期

5 王乐龙;;刑事错案概念再分析[J];法治论丛(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崔敏;王乐龙;;刑事错案概念的深层次分析[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刘怡;;证据对刑事错案形成的影响[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刘斌;;我国刑事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的建构[J];今日南国(中旬刊);2010年06期

9 何家弘;;美国刑事错案一瞥[J];法制资讯;2011年05期

10 李海斌;;刑事错案概念之界定[J];新东方;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应敏骏;;海恩法则和墨菲定律在减少刑事错案中的应用[A];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其他[C];2013年

2 段体操;;“留有余地”的裁判方式——兼论司法预期与判决成效之背离[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3 赵孝祥;;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如何防止冤假错案——预防职务犯罪刑事错案的几点思考[A];贵州法学(2014年第2期)[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 刘宪权;美国:四步构建刑事错案防控与问责[N];法制日报;2013年

2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建伟;刑事错案原因与对策的域外观察[N];检察日报;2013年

3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许身健;媒体与公众应理性对待刑事错案[N];检察日报;2013年

4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陈卫东;刑事错案:由个案救济走向制度救济[N];检察日报;2013年

5 郑明纬 上海;德国的刑事错案纠正机制[N];人民代表报;2013年

6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错案研究中心 冯春霖;英国刑事错案及其改革[N];人民法院报;2013年

7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错案研究中心 朱梦妮;澳大利亚刑事错案的成因[N];人民法院报;2013年

8 本报通讯员 刘桃荣 罗永鑫 杨玲娜;刑事错案防范:健全机制是破题之径[N];检察日报;2014年

9 记者 石国胜;杜绝非法取证 防止刑事错案[N];人民日报;2006年

10 记者 李云华;刑事错案背后有非法取证阴影[N];宁夏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春刚;刑事错案基本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陈士渠;刑事错案的证据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凡;刑事错案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高家雯;我国当代刑事错案产生原因及预防之法理解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利云;我国刑事错案防范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成晓莹;刑事错案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5 王莉莉;我国刑事错案成因及预防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6 祖克热汗·买合木提;我国刑事错案的成因及预防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朱楠;我国刑事错案成因及预防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8 黄冬英;我国刑事错案纠正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9 齐乐;我国刑事错案成因分析及其对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年

10 于s

本文编号:19510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9510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8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