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司法能动与中国司法改革的走向

发布时间:2018-05-31 01:17

  本文选题:司法功能 + 司法能动 ; 参考:《法学评论》2013年02期


【摘要】:司法能动是司法功能的一种积极作为的表现形式,但如何把握司法的功能始终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在西方,司法能动以司法独立为前提、经违宪审查裁定,是一个逻辑自洽的自控体系;同时,以民主选举为基础、受分权政府控制,也是一个民意传导的他控体系;可以说,没有司法独立,司法能动不过是"跛脚能动"或者"胎儿躁动",没有权力制约,司法能动可能会导致司法盲动甚至司法独裁。在中国,自2008年以来,司法能动成为司法改革的一种主导力量。但是,当下中国推行司法能动存在着体制障碍和价值畸重等方面的问题,因此,中国的司法能动应当注意:司法改革与政治改革、个案正义与社会正义、法律优位与政策适用以及民主司法与精英司法等方面的协调问题。
[Abstract]:Judicial initiative is an active form of judicial function, but how to grasp the function of judicature is always a controversial issue. In the West, judicial initiative is based on the premise of judicial independence and has been ruled through unconstitutional review as a logical and self-consistent system of self-control; at the same time, on the basis of democratic elections and under the control of a decentralized government, it is also a system of independent control of public opinion; it can be said that: Without judicial independence, judicial action is merely "lame motion" or "fetal restlessness". Without power restriction, judicial action may lead to judicial blindness or even judicial dictatorship. In China, since 2008, judicial initiative has become a leading force in judicial reform. However,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carrying out judicial initiative in China at present, such as system obstacles and abnormal value. Therefore, China's judicial initiativ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judicial reform and political reform, case justice and social justice, etc.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superiority of law and the application of policy, and between democratic justice and elite justice.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法学院;
【基金】: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宪制研究》(项目编号:09BFX01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达林;司法改革如何破冰[J];百姓;2005年05期

2 ;读者来信[J];中国社会导刊;2006年02期

3 徐昕;黄艳好;卢荣荣;;2010年中国司法改革年度报告[J];中国检察官;2011年13期

4 徐昕;黄艳好;卢荣荣;;2010年中国司法改革年度报告[J];中国检察官;2011年15期

5 谢佑平;中国司法改革的合法性危机[J];政治与法律;2002年06期

6 谢佑平;;中国司法改革的合法性危机[J];理论参考;2003年10期

7 李缨;马知远;;现代化:司法改革的意旨表达——诉讼法学著名学者左卫民教授访谈录[J];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期刊选粹[J];今日中国(中文版);2006年04期

9 铃木贤;徐昕;李龙;武鸿雁;曾令健;;日本司法改革的现状和成果[J];法治论坛;2007年03期

10 高一飞;;司法改革的方向应当重新调整[J];中国社会导刊;2008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谷德近;;环境司法能动的功能和界限[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2 蔡定剑;;中国司法改革中检察职能的转变[A];依法治国专题研究——司法改革与依法治国理论研讨会、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宋志国;余俊;;董必武的法治思想与当代中国司法改革[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4 彭光华;宁群;;董必武法治思想与当代中国司法改革[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5 刘叶静;;董必武的法制思想与当代中国司法改革[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6 连传杰;吴戈;;走向长壁开采时水平移动规律的新研究[A];水电与矿业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中国北方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文集[C];1991年

7 魏红明;;根据断层裂隙带涌出物预测裂隙带走向、宽度以有效指导巷道掘进[A];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安全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况平;;走向建筑生态学——我的发展之路[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9 杨莉萍;;当代西方心理学发展的动因与走向[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吴力;罗世华;;刍议董必武法治建设思想对当代中国司法改革的指导意义——从法治建设的本土化角度出发[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黄小红;国家电力财务管理走向现代化[N];中国财经报;2001年

2 赵沧燕;常泰;中药现代化———走向国际的必由之路[N];中国化工报;2002年

3 严明贵;新世纪科学该做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朱振岳;让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美国信息产业机构北京代表处副代表 佘端志;蓄势待发 走向共赢[N];国际商报;2001年

6 孙海燕;华西农民走向新生活[N];农民日报;2002年

7 记者 高浩荣 张锦芳;韩朝由对抗走向合作[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8 鲁金波;教育发展的走向[N];学习时报;2001年

9 祝力;中药走向国际 标准必须先行[N];医药经济报;2002年

10 吉海宁 曾肄业;南宁:走向规范[N];中国财经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卫军;法理与建构:中国司法改革的宏观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2 蔡典维;论知识经济时代政治发展走向与政府新作用[D];山东大学;2003年

3 朱洁;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新生代电影文化阐释[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闫国生;战后日本政党政治的演变及其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马永生;怨妇母题与20世纪中国小说[D];山东大学;2006年

6 方立新;传统与超越[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7 车传波;正当程序论—以中国司法改革为视角[D];吉林大学;2007年

8 刘学峰;犯罪本质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韦群林;中国司法管理学学科构建及发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10 焦传凯;论欧洲人权机制对欧盟成员国实际拘束力的差异及原因[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斌;论转型期中国的司法功能[D];安徽大学;2006年

2 刘千利;我国能动司法的内涵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振雨;现代法治视野下的民意与司法关系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4 靖博;司法能动视角下的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亚红;论我国的民事诉讼费用制度[D];河南大学;2005年

6 章烽;论司法能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郭春阳;司法能动抑或司法克制——“洛克纳案”之辩[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徐鹏;司法能动在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0年

9 孙淑波;基层法官司法能动的空间[D];黑龙江大学;2010年

10 王晓利;“零判决”现象的几点思考[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576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9576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7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