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庭审实质化:一种证据调查方式的逻辑转变——以成都地区改革试点为样本的经验总结

发布时间:2018-06-12 11:24

  本文选题:庭审实质化 + 证据调查方式 ; 参考:《中国刑事法杂志》2017年05期


【摘要】:庭审实质化改革试点中,"意外"的裁判结果不断出现,其产生的真实原因是直接言词的调查方式对书面调查方式的替代。证据调查方式变革的背后,是事实判断的逻辑转变。传统庭审调查的逻辑认为,侦查证据更加真实可信,而庭审实质化的逻辑则认为,侦查证据并不完全值得信赖,通过直接言词方式的调查、采用个别化的证据审查判断方法更容易查明案件事实真相。实践中,影响证据真实性的主要因素有三方面:人证的认知规律,提供证据主体的动机,以及侦查人员的取证方式。无论从哪方面因素看,认定侦查证据优于庭审证据的观点都难以成立,实质化的法庭调查相比传统的法庭调查更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真相。庭审实质化改革的本质是以实质真实观替代形式真实观,以审判卷宗替代侦查卷宗,从而摆脱侦查证据对审判的决定作用,使刑事程序真正从以侦查为中心转变为以审判为中心。
[Abstract]:In the trial of trial reform, the result of "unexpected" judgment appears constantly, and the real reason is the substitution of the way of direct words investigation to the way of written investigation. Behind the change of evidence investigation is the logical change of fact judgment. The logic of the traditional trial investigation holds that the investigative evidence is more truthful and credible, while the logic of the trial substance believes that the investigative evidence is not entirely trustworthy. It is easier to find out the truth of the case by individualized evidence review method. In practice, there are thre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uthenticity of evidence: the cognitive law of the witness, the motive of providing the main body of evidence, and the way of obtaining evidence by investigators. It is difficult to hold the view that the investigation evidence is superior to the trial evidence, and the substantial court investigation is more helpful than the traditional court investigation to find out the truth of the case. The essence of the reform of the essence of the trial is to replace the formal view of truth with the view of substantive truth, and to replace the investigation file with the trial file, so as to get rid of the decisive role of the investigative evidence in the trial. Make the criminal procedure really change from the investigation as the center to the trial as the center.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巍岚,王有才;追查证据“保管链”质疑证据之效力[J];河北法学;2000年05期

2 马德鸿;略论法官庭外证据调查权[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 裴国智;试析法学证据[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王晶,张弘;从功能视角看证据的属性[J];人民检察;2005年21期

5 孙晓红;;对证据调查变革的认识[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6 李长城;;论刑事二审的证据调查[J];法学论坛;2011年04期

7 黄园;;对证据概念及特征的再认识[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12期

8 何家弘;;关于创建“证据调查学”的构想[J];法学家;1996年06期

9 何家弘;证据调查方法探源(续)[J];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10 王若阳;析证据调查中常见的错误[J];北京警院学报;199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崔文胜;;纠正意见的实质化——兼论《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修改与完善[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姚勇;建立证据调查令制度初探[N];江苏经济报;2003年

2 程雷;用制度保障采纳无罪与罪轻证据[N];法制日报;2005年

3 山东省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 郑万宏 李玉萍 关淼;专门调查体现审判职责[N];人民法院报;2009年

4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副主任 孙远;从薄熙来案看证据问题[N];检察日报;2013年

5 张吉喜;德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据禁止[N];人民法院报;2005年

6 陈建平;安宁人依靠证据“打官司”[N];云南日报;2003年

7 齐树洁;证据制度的改革任重而道远[N];人民法院报;2003年

8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 刘惠;坚持角色定位 推进庭审实质化[N];检察日报;2014年

9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江国华;通过证据法则的司法人权保障[N];人民法院报;2011年

10 崔欣;我国民事诉讼中建立调查令制度之设想[N];江苏法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惊天;法官证据评判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孙义刚;证据契约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3 金玄默;论证据裁判主义[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磊;论控辩平衡视角下的庭审实质化[D];安徽大学;2016年

2 陈强;试论律师在庭审实质化中的定位与作用[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7年

3 程雅妮;庭审实质化背景下法官的庭前阅卷制度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7年

4 黄颖婷;论刑事诉讼中的“情况说明”[D];西南大学;2015年

5 王岩;论启动刑事再审之新证据[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4年

6 陈i吪,

本文编号:20094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0094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0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