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化:犯罪被害人刑事政策的规范化之源
本文选题:类型化 + 被害人 ; 参考:《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摘要】:受犯罪现象中被害人身份复杂、行为多样及考察标准不一等因素制约,被害人在刑法教义学中一直缺乏应有的重视,被害人因素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偶然和专断。因此,运用类型学思维在刑法教义学的框架内探求被害人影响刑事立法、司法和行刑政策的制度性进路和规范化限制,就成了犯罪被害人刑事政策规范化的必由之路。被害人根据其人身特征可划分为自然犯中的被害人和法定犯中的被害人,暴力犯罪被害人和经济犯罪被害人,亲告罪被害人和公诉罪被害人,未成年、女性和老年犯罪被害人等四类,对于不同的主体类别应当给予不同的刑法评价;被害人行为类型又可分为过错行为和无过错行为,被害前行为和被害后行为两类,对于不同的行为类型应当配给不同的刑事责任。
[Abstract]:Restricted by the complex identity of the victim, diverse behavior and different standards of investigation, the victim has been lack of due attention in the dogmatics of criminal law, and the victim factor has been accidental and arbitrary in judicial practice. Therefore, using typology thinking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doctrine of criminal law to explore the victims influence the criminal legislation, judicial and execution policy of institutional access and standardized restrictions, has become the only way to standardize the criminal policy of victims of crime. According to their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victims may be divided into victims of natural and statutory offences, victims of violent crimes and victims of economic crimes, victims of crime and public prosecution, and minors, Four types of female and aged victims of crime should be given different criminal law evaluation for different subject categories, and the types of victims' behavior can be divided into fault behavior and no-fault behavior, pre-victimization behavior and post-victimization behavior. Different types of behavior should be assigned to different types of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作者单位】: 安徽科技学院法学系;
【基金】: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集资犯罪群体性事件的刑法防控研究”(项目编号:SK2016A027) 安徽科技学院稳定人才项目“犯罪被害人参与刑事政策治理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荣;论犯罪被害人的本质特征[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2 田思源;论犯罪被害人的社会支援[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04期
3 裴向云;王芳;;略论犯罪被害人的地位及权利保护[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4 孙博;;关于我国犯罪被害人救助问题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9年05期
5 杜丽;;犯罪被害人的刑法保护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8期
6 顾美英;;犯罪被害人财产性权利司法保护中存在的问题[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何兆美;刘尊兴;;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机构的设置[J];群文天地;2011年12期
8 张云鹏;;韩国犯罪被害人保护立法考察与借鉴[J];政法论丛;2013年03期
9 张振高,梁卫东;论犯罪被害人的权利保护[J];新时代论坛;1997年01期
10 董士昙;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及其建构[J];东岳论丛;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军;路红青;;试论现代犯罪被害人救助制度在我国构建之必要性与具体设计[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董士昙;;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及其建构[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张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联邦犯罪被害人法》简介[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阿地力江·阿布来提;;论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对象的范围问题——由一起杀人案引起的思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5 冯卫国;刘莉花;;对我国构建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的若干思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6 丁英华;;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王军明;;论犯罪被害人的经济救济——以恢复性司法为视角的展开[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赵可;;建立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构想[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麻国安;;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被害人救助与补偿[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10 聂玉磊;;刑事被害补偿制度立法之构建[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董文蕙;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基本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永慧;论犯罪被害人救济制度[D];甘肃政法学院;2016年
2 陈燕红;犯罪被害人救助研究[D];贵州大学;2016年
3 马方飞;论我国犯罪被害人的权利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4 李常胤;论犯罪被害人的权利保护及救济制度的完善[D];吉林大学;2009年
5 刘瑛;论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6 涂云青;和谐社会背景下犯罪被害人救助体系完善之探讨[D];复旦大学;2010年
7 王晓艳;论我国犯罪被害人的权利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何志国;论犯罪被害人的权利保护[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9 崔天送;犯罪被害人的法律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刘燕;我国环境污染犯罪被害人权利救济问题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177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017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