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被害人参与量刑活动的权利保障
本文选题:被害人 + 量刑公正 ; 参考:《法律适用》2013年10期
【摘要】:正定罪和量刑是刑事司法的"两大支柱"、"左膀右臂",各为"半壁江山",缺一不可。然而,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以往我们确实过多看重定罪问题,注重定罪有关制度的建设,重视定罪的公正,而忽视了量刑的公正。哪怕是强调量刑规范化、推进量刑程序改革的今天,这样的现象在司法实践中仍较为普遍。在法治不断发展进步的当下,在强调树立科学的刑事司法理念、全面促进刑事司法公正的背景之下,在确保定罪准确的前提下努力追求量刑公正,乃大势所趋。"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人
[Abstract]:Conviction and sentencing are the two pillars of criminal justice. However, there is an indisputable fact that in the past we have paid too much attention to the issue of convic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levant system of conviction, to the justice of conviction, and to the justice of sentencing. Even with the emphasis on sentencing standardization and the reform of sentencing procedure, this phenomenon is still common in judicial practice.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the rule of law,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mphasiz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criminal justice and promoting the justice of criminal justice in an all-round way, it is the trend of the times to strive for sentencing justice under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the accuracy of the conviction. " In a sense, a person
【作者单位】: 最高人民法院;
【分类号】:D9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吴四江;;论刑事被害人参与的量刑正当性[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温长军;;北京市东城区检察院量刑答辩程序改革[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刁沈云;[N];检察日报;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圣扬;董琼;;论刑事诉讼中的控辩平衡原则[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2 刘国庆;;关于刑诉中法官调查权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3 王圣扬;杨国萍;;辩护律师与刑事法官关系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4 梅锦;;论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完善——以不同犯罪论体系的比较为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丁德春;;中日辩护制度比较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马丽丽;胡东东;;死刑案件建立三审终审制的可行性分析[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李海燕;;撤回公诉程序中检察权配置的冲突与协调[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左卫民;;职权主义:一种谱系性的“知识考古”[J];比较法研究;2009年02期
9 陈慧敏;;刑事审判简易程序书面审构想[J];才智;2010年15期
10 王夏玮;郑家明;;初谈我国简易刑事庭审程序的设立[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程雷;;检察机关技术侦查权相关问题研究[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侦查程序的修改与检察工作应对[C];2012年
2 熊裴彦;林忠明;;论刑事诉讼中的法官庭外调查权:基于实证研究的讨论[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3 唐慧;夏宁春;;透视与反思:刑事当庭宣判率的理性认识和机制演进[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4 倪玉君;;开放、两造与多元:判刑假释案件开庭审理模式之设计——以M省部分中级法院为范本[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贵扬;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白云飞;规范化量刑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佟金玲;司法仪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李健;论法官的主体性[D];复旦大学;2011年
5 陈海平;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吕洪民;中国陪审制度的困境与重生[D];吉林大学;2011年
7 苏敏华;“罗马规约”程序与证据规则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史立梅;程序正义与刑事证据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9 周孟炎;民事审判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许身健;刑事程序现代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锐;刑事证人证言的理论与实务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张永斌;论我国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贾静远;刑事诉讼中审判委员会议事规则改革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徐妙;刑事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陈光伟;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杨阳;构建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毛颖曦;量刑建议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吕静;我国死刑量刑程序独立性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翟敏岚;刑事诉讼被告人程序选择权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何云海;民事诉讼证人强制出庭作证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胡云腾;;构建我国量刑程序的几个争议问题[J];法制资讯;2008年06期
2 卢甲;;关于建立量刑程序的思考——以我国刑事审判模式中诉讼控制因素为视角[J];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10期
3 陈瑞华;;论量刑程序的独立性——一种以量刑控制为中心的程序理论[J];中国法学;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诉案件被害人委托代理人以及代理人应享有何种诉讼权利问题的批复[J];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1992年01期
2 许小青;论刑事被害人与刑事被告人诉讼权利保障的平衡[J];律师世界;1996年08期
3 杨晓东;特殊刑事自诉案件若干问题研究[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 雷丽霞;小议无明确被害人盗窃案件的证据标准[J];人民检察;2003年05期
5 刘根菊,王君;刑事代理制度的理论基础[J];政法论坛;2003年04期
6 李柏林;中澳刑事被害人诉讼地位及权利比较[J];犯罪研究;2003年05期
7 刘少军,孙妍,张凤芹;论人民检察院对自诉案件的介入与协助[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8 李蕴辉;论自诉转公诉[J];山东审判;2005年04期
9 李茂春;李志强;;构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之探讨[J];学习论坛;2005年12期
10 张亮;;公诉案件律师代理制度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凌;;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思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李丹;;浅议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构建[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关景明;卢汐;;论述刑事被害人权益的保护[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聂晓生;马晓梅;;论我国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护与完善[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齐立平;;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思考[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马改然;;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7 林维;汪承昊;;被害人国家补偿的刑事政策蕴含[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8 刘强;;论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缺失与衡平[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岳平;赵丹枫;;我国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现状与构建[A];犯罪学论丛(第六卷)[C];2008年
10 吴海伦;;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制度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白龙吉;处理代为告诉案件要注重程序[N];检察日报;2003年
2 容雷;被害人自诉权不能取消[N];法制日报;2006年
3 唐颖;江苏徐州:为何不捕,向被害人亲属说明白[N];检察日报;2007年
4 本版编辑邋汪海 胡传仁 甘东超 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贺恒扬 国家检察官学院河南分院讲师 陈冬;案后救助:让被害人少些遗憾多些温暖[N];检察日报;2007年
5 吴中伟邋高卫锋;检调对接 化干戈为玉帛[N];江苏法制报;2007年
6 孙瑞灼;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值得期待[N];江苏法制报;2007年
7 记者 谭灵邋通讯员 熊小瑜;重庆沙区法院试行刑事和解化解矛盾[N];人民法院报;2007年
8 龙灿 王共生;刑附民案 调解为先[N];江苏法制报;2007年
9 储皖中;“先民后刑”保证被害人获赔[N];法制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刘晶 通讯员 李秀萍;薄薄一页纸 拳拳爱民心[N];人民代表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国芹;刑事调解制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王U,
本文编号:20369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036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