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论先行调解协议的效力

发布时间:2018-06-20 20:06

  本文选题:民事诉讼 + 先行调解 ; 参考:《江苏社会科学》2014年06期


【摘要】:2012年新民事诉讼法第122条规定了先行调解,这既是我国诉前调解司法政策演变的必然结果,也是司法实践经验的总结。先行调解与诉前调解是同一种制度的两个不同的称谓,是可以互换使用的同等级的概念。先行调解可以分为两种情形:一是由法官主持或由法官与法官以外的人共同主持的先行调解,其调解协议应当具有法院调解的效力;二是由法官以外的人主持的先行调解,其调解协议应当具有合同或契约的效力。并且调解协议达成后,调解的主持者应当与法官一道依职权进行司法确认,但当事人不同意的除外。
[Abstract]:Article 122 of the new civil procedure law in 2012 stipulates the advance mediation, which is not only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evolution of judicial policy of mediation before litigation in our country, but also the summary of judicial practice experience. Antecedent mediation and pre-action mediation are two different appellations of the same system and are interchangeable concepts of the same level. The mediation in advance may be divided into two situations: first, the mediation agreement shall have the effect of court mediation if the mediation is presided over by the judge or co-chaired by the judge and the judge, and the second is the mediation in advance presided over by a person other than the judge, The mediation agreement shall have the effect of contract or contract. And after the mediation agreement has been reached, the moderator of mediation shall, together with the judge, make judicial confirmation ex officio, except where the parties do not agree.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法学院;
【基金】: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矛盾化解、权利保护与民事诉讼中调判关系模式研究”(12BFX066)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5.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赵明霞;吴孝卿;;浅议民事纠纷委托人民调解[J];中国司法;2007年06期

2 张华;赵可;;人民法院诉前调解制度的初步建构 司法ADR模式诉前调解制度合理性、可操作性探究[J];法律适用;2007年11期

3 李浩;;委托调解若干问题研究——对四个基层人民法院委托调解的初步考察[J];法商研究;2008年01期

4 肖建国;;司法ADR建构中的委托调解制度研究——以中国法院的当代实践为中心[J];法学评论;2009年03期

5 章武生;;司法ADR与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新发展[J];公民与法(法学版);2009年05期

6 许少波;;先行调解的三重含义[J];海峡法学;2013年01期

7 刘敏;;论民事诉讼诉前调解制度的构建[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宋朝武;;对民诉法修正案中调解制度的若干理解[J];中国审判;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於恒强;陆春镁;;重构我国法院外ADR的基本思路与设想——从现实解纷的角度[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2 王松;;论我国调解担保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3 俞惠斌;;示范诉讼的价值再塑与实践考察[J];北方法学;2009年06期

4 郭丹;;证券集团诉讼在中国的制度价值——法经济学与法社会学的悖论[J];北方法学;2012年02期

5 孙青平;;美国证券民事诉权制度的发展及对我国影响[J];北方论丛;2010年01期

6 胡永庆;证券欺诈民事赔偿案件中集团诉讼模式之构建[J];比较法研究;2004年04期

7 陈巍;;欧洲群体诉讼机制介评[J];比较法研究;2008年03期

8 潘剑锋;刘哲玮;;论法院调解与纠纷解决之关系——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展开[J];比较法研究;2010年04期

9 吴如巧;;分工协作:民事诉讼证据收集主体与对象的关系定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崔永振;;调解制度改革的程序性探析[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卉卉;;我国环境权益群体性诉讼之探析——相关问题的反思与域外借鉴[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吴勇;;环保行政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诉辨析[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3 邱阳平;唐佩莹;;游离在司法救济边缘的环境公益诉讼——以诉讼主体与诉讼模式为视角[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4 杨晓玲;;弱势群体在诉讼程序中的保障问题[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蔡从燕;罗曙光;;民事司法改革与股份有限公司中小股东诉讼[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6 曾绍东;;传统与现代之间:董必武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构想引论[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一辑·上册)[C];2011年

7 覃斯;;反思与构建:法院调解之中国式困境——以司法ADR导入民事审前程序为出路[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C];2011年

8 吴在存;马强;;基层法院民事案件立案调解机制运行的实证分析——建构法院附设调解机制的设想[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9 张爱云;;沟通与对话:民众诉求的理性回应——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演进回望与进路前瞻[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10 唐伟;肖瑶;;论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改革——以和谐社会的构建为背景[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1辑)[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友利;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印仕柏;民事诉讼中检察权配置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李德恩;民事调解中的当事人自治原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徐秉晖;论经济转型中的中国经济法[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5 胡元聪;外部性问题解决的经济法进路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6 尹彦久;法院审级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吴小隆;公益诉讼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徐胜萍;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9 叶明;经济法实质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10 王彦;行政诉讼当事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愉;社会转型中的人民调解制度——以上海市长宁区人民调解组织改革的经验为视点[J];中国司法;2004年10期

2 张卫平;;《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程序正义的提升(上)[J];中国司法;2006年01期

3 赵明霞;吴孝卿;;浅议民事纠纷委托人民调解[J];中国司法;2007年06期

4 刘晶晶;;建构中国民事诉讼中司法性 ADR 的审视与思考[J];法律适用;2006年03期

5 张华;赵可;;人民法院诉前调解制度的初步建构 司法ADR模式诉前调解制度合理性、可操作性探究[J];法律适用;2007年11期

6 李浩;;委托调解若干问题研究——对四个基层人民法院委托调解的初步考察[J];法商研究;2008年01期

7 章武生;司法ADR之研究[J];法学评论;2003年02期

8 章武生;;司法ADR与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新发展[J];公民与法(法学版);2009年05期

9 邵军;从ADR反思我国的民事调解现状[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杨严炎;美国的司法ADR[J];政治与法律;2002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范愉;[N];人民法院报;2009年

2 中国民事诉讼法学会常务副会长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李浩;[N];人民法院报;2012年

3 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 李浩;[N];检察日报;2012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教授 徐卉;[N];人民法院报;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翔;;法院附设诉前调解之制度构建[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2 张虹;沈燕萍;;论医疗纠纷诉前调解机制[J];法制与社会;2009年19期

3 汪性国;;探索与出路:诉前调解之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2年31期

4 周立新;;诉前调解:创新法治建设的有益探索[J];政策;2013年10期

5 童翔燕;;论诉前调解制度的困境与出路[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年12期

6 严剑漪;;这种温馨就像在家里聊天 新区法院诉前调解打造“和谐空间”[J];浦东开发;2006年06期

7 范愉;;诉前调解与法院的社会责任 从司法社会化到司法能动主义[J];法律适用;2007年11期

8 许艳婷;;浅析我国诉前调解之利弊[J];法制与社会;2007年10期

9 赵远;;困境与出路:我国诉前调解制度改革论析[J];法学杂志;2009年06期

10 裴欣;;诉前调解制度在我国的应用[J];法制与社会;2009年2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文洁;尹海萍;;“量化”诉前调解——以司法绩效评估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诉前调解机制的构想[N];江苏法制报;2007年

2 陈晨薇;诉前调解的法律地位[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7年

3 记者  杨晓梅 通讯员  陈晓红;南沙打造诉前调解机制[N];人民法院报;2006年

4 记者  刘岚;浦东法院探索诉前调解新机制[N];人民法院报;2006年

5 福建省明溪县人民法院 何毅明邋胡敬春;人民法院应当慎用“诉前调解”[N];人民法院报;2007年

6 蒋乐天 青开卫;旺苍法院诉前调解成效显著[N];广元日报;2007年

7 沈小军邋李伟明;诉前调解解难案[N];江苏法制报;2007年

8 通讯员 陈伟邋贾文峰;洪洞县法院诉前调解收到良好效果[N];人民代表报;2007年

9 简春红邋薛飞;mI河法院探索建立诉前调解机制[N];人民法院报;2007年

10 陈伟邋通讯员 贾文峰;洪洞诉前调解效果良好[N];人民法院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正彤;诉前调解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2 赵文静;论我国诉前调解制度的构建[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王海鹰;论民事诉讼诉前调解[D];青岛大学;2012年

4 栗永彩;论我国民事诉前调解制度的完善[D];燕山大学;2012年

5 郭琪;我国诉前调解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6 姚颖;法院诉前调解的设置及其完善[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7 徐素萍;民事诉前调解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8 赵大勇;论诉前调解的性质和制度构建[D];苏州大学;2009年

9 张雅婷;诉前调解机制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徐瑞;论诉前调解[D];河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455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0455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5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