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社会承受、功能期待与道德承载——解读《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三个关键词

发布时间:2018-06-26 03:18

  本文选题:《刑事诉讼法修正案》 + 社会承受 ; 参考:《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摘要】:转型时期复杂的社会情势与多元的利益诉求使得刑事诉讼法变革处于异常复杂的场域之中,立法者难免要综合与权衡各方面的因素。这导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内在精神特质与外在制度安排都呈现出复杂的多重面相,也使得社会各界对其有着迥异的评判。要对《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予以有效理解和客观解读,需要跳出规范的法律与逻辑学的论证窠臼,采用多维度的分析视角从整体上解析。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改革依然是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主题,并仍将处于复杂的场域之中。这需要立法者改变既有立法策略,在意识层面与具体行动上有新的更大作为。
[Abstract]:The complex social situation and multiple interest demands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make the reform of th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in an extremely complex field. The legislator is unavoidable to integrate and weigh all aspects. This leads to the complex multiple faces of the inner spiritual and external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of the amendment of th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which also makes the society different. There is a different judgment on it. To understand and interpret the amendment of th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effectively and objectively, it is necessary to jump out of the normative legal and logic argumentation, and analyze it in a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 In a long period of time, reform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of the criminal procedure system and will still be in place. In the complex field, it is necessary for legislators to change the existing legislative strategies, and to make new and greater contributions in consciousness and concrete actions.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法学院;
【基金】: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学科前沿与交叉创新研究重点项目(项目批准号:SKQY201123)的阶段性成果 四川大学“985工程”社会矛盾与社会管理研究创新基地的资助
【分类号】:D9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柯良栋;;谈谈修改刑事诉讼法必须高度重视的几个问题[J];法学家;2007年04期

2 张建伟;;司法改良、妥协和不彻底主义——以《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中证据制度为对象的分析[J];法学;2012年01期

3 赵宝成;;立法的道德代价——中国当前立法取向的犯罪学思索[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梁根林;公众认同、政治抉择与死刑控制[J];法学研究;2004年04期

5 左卫民;刑事诉讼的经济分析[J];法学研究;2005年04期

6 胡铭;;法律现实主义与转型社会刑事司法[J];法学研究;2011年02期

7 左卫民;;进步抑或倒退:刑事诉讼法修改草案述评[J];清华法学;2012年01期

8 汪建成;刑事诉讼文化研讨[J];政法论坛;1999年06期

9 陈永生;;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必须突破的理论误区——与柯良栋先生《修改刑事诉讼法必须重视的问题》一文商榷[J];政法论坛;2008年04期

10 许章润;;从政策博弈到立法博弈——关于当代中国立法民主化进程的省察[J];政治与法律;2008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王兆国;[N];人民日报;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中东;;法学层面上的刑罚裁量根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韩轶;;西方国家的刑罚目的观及其对我国刑罚目的界定的启示——兼论惩罚犯罪应界定为我国刑罚目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3 周世中;;西方法的合理性思想的演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4 王圣扬;夏珍珍;;论中国当代传媒与司法的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5 施鹏鹏;;论无罪推定的本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6 王庆廷;;法律的亲情化求证——一个法理学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7 陈晓聪;;动物保护立法的伦理思想源流[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8 孙日华;谢慧;;法律客观性的出路——中西对比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9 张平;;法的核心要素之辩——以法律实证主义为中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10 尹德贵;;“描述社会学”的方法论解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秉志;阴建峰;;新中国刑法立法60年——以影响刑法立法的客观范畴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于兆波;;包容特征的法治基础与法治保障[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李寿平;刘毅;;构建诚信制度与践行厚德精神[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李泽明;;人民监督员制度研究[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郭云忠;;检察权谦抑性的法理基础[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冯仁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司法适用解读[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巩富文;姚宏科;;刑事从宽政策之困境探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朱全景;;论检察机关贯彻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单民;上官春光;;多重视角中的检察官职业伦理[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杨迎泽;朱全景;;和谐社会、法律监督与检察官职业培训[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进德;协商性司法在西方的兴起[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吴晓晖;论宏观调控决策的法律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卞晓伟;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研;论刑事法官自由裁量权[D];河北大学;2009年

3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园;不正当竞争行为法律认定相关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玉;我国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李昀;废物污染环境犯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7 李琰;政府信息延迟公开的法律责任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胡骏军;法治背景下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贺磊;自由心证的法理与制度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潘爱青;增设执业资格刑的立法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储槐植;论刑法学若干重大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2 郭泽强;张高洁;;反思刑事和解制度[J];北方法学;2008年03期

3 刘爱龙;;法理学三十年之法的价值问题研究述评[J];北方法学;2009年01期

4 王利明;;侵权责任法制定中的若干问题[J];当代法学;2008年05期

5 陈瑞华;;中国刑事司法制度的三个传统[J];东方法学;2008年01期

6 余剑;;“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在我国刑事审判中的运用——合理定位及实践意义探讨[J];东方法学;2008年05期

7 赖早兴;;美国刑事诉讼中的“排除合理怀疑”[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8 左卫民,王凌;中国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历程论纲[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9 邱兴隆;威慑刑的理性反思[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10 唐亮;中国审前羁押的实证分析[J];法学;2001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明理;关于我国《刑事诉讼法》有关“侦查部分”立法修订的建议[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2 张锡章,李明海;立法的缺陷与解释的尴尬——对刑事诉讼法第3条规定的剖析[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3 王霞;自由:我国刑事诉讼法理想的终极价值目标[J];社会科学辑刊;2002年01期

4 谢佑平,万毅;刑事诉讼法原则:概念演进和辨析[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5 谢佑平,万毅;反思与祛魅:我国刑事诉讼法解释体制重构[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6 尹丽华;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失衡与矫正[J];律师世界;2002年03期

7 陈浩铨;对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条的意见[J];法治论丛;2002年05期

8 沈惠章,石小燕;《刑事诉讼法》的贯彻执行与审讯工作的深化改革[J];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9 ;刑事诉讼法概述[J];理论与当代;2002年11期

10 陈浩铨;“依靠群众”与“依靠人民”——我国刑事诉讼法第6条的修改建议[J];法治论丛;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衍路;;新《刑事诉讼法》对案件管理工作的影响[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其他[C];2012年

2 王淑娟;;浅析刑事诉讼法控辩平等对抗理念与原则[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3 钟文华;王远伟;;尊重和保障人权在新修订刑事诉讼法中的落实[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在刑事司法中的落实[C];2012年

4 程天民;;新刑事诉讼法视野下的人权保障[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在刑事司法中的落实[C];2012年

5 侯倩倩;郑娴;;尊重和保障人权在刑事司法中的落实——以贯彻新刑事诉讼法为视角[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在刑事司法中的落实[C];2012年

6 徐从卫;;反贪侦查如何应对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侦查程序的修改与检察工作应对[C];2012年

7 孙锐;;中国社会的转型与刑事诉讼法的修改[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在刑事司法中的落实[C];2012年

8 孟群;王X;;人权保障的落实[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在刑事司法中的落实[C];2012年

9 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检察院课题组;;关于新刑事诉讼法“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思考[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强制措施制度的修改及执行[C];2012年

10 李佩华;王赞;;论公诉环节听取被害人意见的实现[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在刑事司法中的落实[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光中;关于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几点思考(上)[N];检察日报;2003年

2 王敏远;刑事诉讼法应确立“禁止双重危险”原则[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3 蒋安杰邋本报实习生 贾志军;新律师法如何与刑事诉讼法衔接[N];法制日报;2008年

4 蒋安杰;关注刑事诉讼法修改的立足点 重点 难点[N];法制日报;2008年

5 记者 王艳华;市人大常委会开展贯彻实施《刑事诉讼法》执法检查[N];菏泽日报;2008年

6 游伟;刑事诉讼法需要一次全面修订[N];法制日报;2011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熊秋红;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应当尊重司法规律[N];人民法院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孙祟鸽;聚焦刑事诉讼法“大修”[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2年

9 杨涛;“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刑事诉讼的指明灯[N];深圳商报;2012年

10 屠铭钊 记者 赵联洗;严格规范司法行为 惩罚犯罪保障人权[N];吉林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雷小政;刑事诉讼法学方法论导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塔娜;刑法与刑事诉讼法交互作用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王芳;美国刑事诉讼法对隐私权的保护[D];山东大学;2012年

4 潘利平;刑事搜查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李宜光;两岸律师辩护制度之比较[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赵琳琳;刑事冤案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杨佩正;涉讼犯罪论[D];吉林大学;2006年

8 雷建昌;口供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阳;《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指引下我国刑事诉讼法完善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07年

2 吴尹;论刑事诉讼法中的人权保障[D];安徽大学;2013年

3 何雪峰;中俄法院与检察院刑事诉讼中权责划分差异的启示[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4 朱晓洁;论《律师法》的修改对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徐悦;从新《刑事诉讼法》的角度浅析职务犯罪案件的侦辩关系[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6 孙民方;刑事诉讼法第42条之修改建议与论证[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林喜芬;基本权实现与权力行使:美国“宪法性刑事诉讼法”的逻辑展开[D];四川大学;2006年

8 吴萍;论刑事诉讼法中的无罪推定原则[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王剑锋;独立财产没收程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10 贺燕琴;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50条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688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0688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1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