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刑事“冤假错案”顶层设计的法治思考
本文选题:遏制 + “冤假错案” ; 参考:《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年10期
【摘要】:"冤假错案"结果的发生,无疑是对法律权威和司法实践公信力的重大挑战,将会形成无法弥补的社会负面效应,直接导致了法律权威的弱化和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的侵害。因此,遏制"冤假错案"的发生,是公正司法的最低底线和基本要求,其预防机制构架无外乎:法治理念的均衡度、体制机制的完整度、素质能力的综合度;且三者的有机统一。
[Abstract]:The occurrence of the result of "unjust falsehood case" is undoubtedly a major challenge to the authority of the law and the credibility of judicial practice, and will form an irreparable negative social effect. It directly leads to the weakening of the legal authority and the violation of the people'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the safety of their lives. Therefore, it is the lowest bottom line and basic requirement of just judicature to contain the occurrence of "unjust false and wrong cases". The framework of its prevention mechanism is nothing more than: the balance degree of the concept of rule of law, the integrity of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the comprehensive degree of the quality and ability; And the organic unity of the three.
【作者单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
【分类号】:D925.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胜伟,喻煌,胡f;我国鉴定人制度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2 李学宽;郭志远;;反传闻规则对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3 韩光;从“夫妻看黄碟”案看刑事侦查中的司法令状规则[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4 周丹军;;品格证据的法律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高玉玲;论刑事诉讼中的证人作证制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张刚;王成军;;关于构建和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法律思考[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成协中;;中国行政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模式与规则重构[J];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8 沈健;比较与借鉴:鉴定人制度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4年02期
9 程春华;;论法官的自由心证与法官对证据自由裁量——以民事诉讼为考察范围[J];比较法研究;2009年01期
10 王超;刑事证人的反思与重构[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保生;王进喜;吴洪淇;;中国证据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赵德关;;行政诉讼证据审查标准研究[A];2003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3年
3 杨晚香;褚尔康;;行政协助制度的系统论探悉[A];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徐继敏;;行政救助程序制度研究[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5 孙卫星;林建兴;;民事诉讼中的自认及其法律效力——兼析《若干规定》确立自认制度的重要意义[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6 罗力彦;;浅谈交叉询问中的诱导性询问[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7 周平;;检察官的法治思维及其养成辨析[A];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检察官的法治思维及其养成[C];2013年
8 赵艳;;论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价值基础及法律功能[A];当代法学论坛(2009年第1辑)[C];2009年
9 付璇;;刑事书面证言证据能力比较考察[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4辑)[C];2008年
10 任超;黄敏;;刑事作证豁免制度诉讼原理探析[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刑事法律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光强;精神分裂症临床干预过程中知情同意问题的伦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孙宝民;死刑检察监督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3 杨书怀;法务会计鉴定采信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4 潘牧天;民事诉权滥用的侵权责任[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郭烁;刑事强制措施的体系及其适用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罗国良;论证据与定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彭灵勇;法律推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吴华;行政诉讼类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9 郭志媛;刑事证据可采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10 李菁菁;侦查程序诉讼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锐;刑事证人证言的理论与实务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吴艳萍;我国刑事证人保护制度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陈雕;行政诉讼原告举证责任的承担[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畅;行政外罚程序中的秘密调查与诱惑调查之辨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贾立丽;我国刑事诉讼“情况说明”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周伟;审判委员会议案机制中证据规则的适用[D];湘潭大学;2010年
7 徐妙;刑事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杨晟;论法官的民事证据司法裁量权[D];湘潭大学;2009年
9 张志钢;论我国行政诉讼专家证人制度的构建[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卞为民;行政许可证据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金茹;;刑事诉讼视角下辩护律师权利保障之构想[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孙景洲;“另案处理”应纳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范围[J];检察实践;2005年04期
3 王文生;;检察机关维护公平正义必须走出十个误区[J];当代法学;2006年06期
4 徐尉;;反对解除规则及其在中国的适用——兼论确立检察机关对辩护律师向被害人调查取证的监督权[J];中国检察官;2011年03期
5 何小波;刘成明;;论公检法三机关互相制约与人民检察院实行法律监督[J];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6 徐尉;;完善检察机关对辩护律师向被害人调查取证的监督职能[J];法制与经济(上半月);2007年06期
7 郭海涛;朱晓晨;;检察机关构建对特困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及其近亲属救助制度的设想[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年06期
8 武延平 ,杨迎泽;完善刑事诉讼活动法律监督机制的几个问题[J];杭州商学院学报;1993年02期
9 刘朝越;;检察机关践行服务大局理念探析[J];当代法学;2008年S1期
10 韩刚;;检察机关如何做好职务犯罪案件的预审工作[J];法制与社会;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雪中;糜方强;楼丽;赵宝琦;;试论检察机关捕诉机制改革[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赵杉;赵艳;;检察机关介入侦查引导取证机制的构建[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3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课题组;许海峰;殷健;贾瑞生;钟达先;吕丹;;检察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傅文魁;;检察机关自身监督制约机制建设[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课题组;胡敏;;构建检察机关内部制约机制的重要途径:检察机关案件质量保障制度[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丁玲;;更新法治理念,转换思维模式:浅析“零口供”定罪与沉默权[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7 于晓光;成华;;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检务公开”制度[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李占国;;试论检察机关自侦权监督机制的完善[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田永生;;关于检察机关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思考[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郭祖祥;鄢志祥;;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初探[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 李连嘉邋吴春妹 桂杨;审查起诉阶段要充分听取律师辩护意见[N];检察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梁洪 通讯员 秦燕;接访工作“软实力”这样提高[N];检察日报;2011年
3 丁海东邋倪建军;法治理念体现在每一次执法中[N];检察日报;2007年
4 南通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许同禄;践行法治理念 争创一流业绩[N];江苏法制报;2006年
5 薛会田 张朝晖 赵晓康;盯重点挖掘窝串案[N];人民日报;2006年
6 冯平;牢固树立七种法制理念 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N];巴中日报;2006年
7 王丽;剖析典型案例 阐明法治理念[N];检察日报;2007年
8 通讯员 陈凤学 郝荣伟;我市检察机关“追逃”工作战果丰硕[N];四平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俞莹;讯问犯罪嫌疑人全程录音录像[N];贵阳日报;2007年
10 记者 吕贵民;贪官再逃也逃不出恢恢法网[N];陕西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锋;刑事立案监督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虞浔;1997年以来中国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进程中上海的实践与探索[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3 陈莹莹;刑事检察监督的程序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葛同山;辩护律师保密特权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5 周凯东;检察环节刑事和解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管宇;论控辩平等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杨圣坤;预防职务犯罪制度失灵的法理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8 韩成军;检察权配置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9 陈凤超;现代刑事司法正义理念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于平;羁押审查程序要素论[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霁霖;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2 阮露玫;论审查起诉阶段犯罪嫌疑人知情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周孝灿;论辩护律师在审查起诉阶段的作用[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4 武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获得律师帮助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5 林远明;犯罪嫌疑人知悉权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0年
6 赵芳;公安机关刑事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7 申玉军;论我国犯罪嫌疑人的辩护权[D];苏州大学;2006年
8 杨静;侦查阶段告知规则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9 范立娜;我国犯罪嫌疑人辩护权之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李文丹;我国辩护律师的诉讼权利保障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798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079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