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监狱行刑目的之层次剖析

发布时间:2018-06-29 15:19

  本文选题:监狱行刑目的 + 报应 ; 参考:《学术探索》2013年05期


【摘要】:监狱行刑目的应是刑罚目的的具体体现,具体的内容包括报应目的、特殊预防目的和罪犯回归社会目的。报应目的是人类历史上刑罚产生根本原因和刑罚属性在监狱行刑中的体现;特殊预防包含着现代刑罚理念的合理元素,是对人权的尊重和人本主义的提倡;罪犯回归社会是社会和谐的根本,是整个社会的切实愿望,也是监狱行刑的终极目的。三目的相互衔接,前一目的为后一目的的手段,后一目的为前一目的之实现提供方向,形成了平衡与和谐的监狱行刑目的的统一整体。
[Abstract]:The purpose of prison execution should be the embodiment of the purpose of punishment, including the purpose of retribution, the purpose of special prevention and the purpose of criminals returning to society. The purpose of retribution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root cause and attribute of punishment in the history of human being in prison execution, the special prevention includes the reasonable elements of modern penalty concept, and it is the respect of human rights and the promotion of humanism. The return of criminals to society is the foundation of social harmony, the real desire of the whole society, and the ultimate purpose of prison execution. The connection of the three eyes, the means of the former end for the latter end, and the latter aim provide the direction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ormer purpose, and form a balanced and harmonious unity of the purpose of the execution of the sentence in prison.
【作者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云南省丽江监狱;
【分类号】:D926.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雯;论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与罪犯人权保障[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2 张宁文,孙群周;对“社区矫正”的理解和相关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王静然;;我国刑罚体系的重构——以建设和谐、法治社会为目标[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孙雯;试析监狱法文化的特征——兼论与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的关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邹鸿;;浅析罚金刑对未成年人的适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王国勇;;惊悚向生存的让渡——影片《异度空间》哲学美学价值探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7 李中原;;中世纪罗马法的变迁与共同法的形成[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8 姜祖桢;张晓明;;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现状与发展[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周小娟;;《简·爱》空间策略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王昌树;;如何准确理解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美学思想[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中发;;和谐社会视野中的轻罪刑事政策——侧重于检察业务的思考[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史建泉;;刑事和解与公诉权浅论[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巩富文;姚宏科;;刑事从宽政策之困境探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夏尊文;陈建军;张介玉;;刑罚泛化否定论——兼与吴宗宪先生商榷[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齐岩军;;中西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比较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6 夏尊文;陈建军;张介玉;;刑罚泛化否定论——兼与吴宗宪先生商榷[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7 黄华生;;刑罚轻缓化的犯罪学根据[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8 邓小刚;;非监禁刑与构建和谐社会[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9 邢文杰;;社区服务刑的立法构想[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10 刘晓梅;;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静丽;刑罚权的动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陈后亮;琳达·哈钦后现代主义诗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杨日飞;教育与儿童的自然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秀玉;生存体验的诗性超越[D];辽宁大学;2011年

5 王欣;中古文学场域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6 胡志军;刑罚功能新论[D];山东大学;2011年

7 唐健君;审美伦理视域中的身体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盛长富;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国际准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9 程宇驰;黑格尔自由观[D];吉林大学;2012年

10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汪菁菁;破坏监管秩序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褚晓玲;社区矫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彭哲;行刑社会化视野下的缓刑[D];湘潭大学;2010年

5 黄政华;论我国保安矫治制度的构建[D];湘潭大学;2010年

6 付啊;社区矫正中被害人参与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周道挺;中国监狱监企分开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林政;论社区矫正对象的权利保障[D];苏州大学;2010年

9 於建;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及其实施主体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刘紧跟;罪犯劳动权法律保障探讨[D];苏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力;;论刑事和解制度的可行性及制度设计[J];科技资讯;2008年06期

2 孙霞;;促进罪犯回归社会:英国的实践[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陈庆安;王剑波;;刑事和解制度的优劣势再解读[J];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4 胡利敏;;以人格犯罪人观考察进城务工犯罪人之特殊预防[J];法制与社会;2011年16期

5 杨征军;论监狱行刑的特殊预防效应[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6 姜伟;论公诉的刑事政策[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年03期

7 杨柳;;刑罚目的观是我国社区矫正实践的指针[J];中国司法;2006年11期

8 刘磊;;慎行缓起诉制度[J];法学研究;2006年04期

9 张国敏;赵静;;惩罚与改造的关系新探[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黄姗;;论监狱价值[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贾洛川;;论监狱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2 何凌云;;关于完善我国酌定不起诉制度的思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3 朱沅沅;谢雨;;恢复性司法的本土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4 单民;周洪波;;刑事和解与公诉权[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单民;周洪波;;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检察工作[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米海燕;龙山区检察院坚持“四个三”有效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N];辽源日报;2010年

2 顾元;鬼神报应与中国古代司法[N];人民法院报;2002年

3 李丽梅;发挥检察预防职能 着力构建和谐社会[N];鄂尔多斯日报;2007年

4 记者 王斗斗;依法适当扩大假释的适用[N];法制日报;2006年

5 陈荣;公平正义司法价值的判断标准[N];人民法院报;2006年

6 李飞邋本报通讯员 杨维松 金韶婷;不能让不良网络毒害少年[N];人民法院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祝连勇 通讯员 董奥 门广茹 陶振海 宋晗 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检察院检察长 周振利 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区委书记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冷延明;抓重点 创亮点 求实效[N];检察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刘百军;石狮17人斗殴案成最高检首个指导案例[N];法制日报;2011年

9 盛茂;撬锁盗窃轿车案增多应引起重视[N];江苏经济报;2008年

10 程春荣;暂缓判决中的人性化理念[N];中国审计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秀娟;《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刑事诉讼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谷立新;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暂缓起诉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2 彭梦吟;社区矫正制度的实践与完善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3 李旭;论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的发展与完善[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屠嘉铃;强制医疗探讨[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 张海水;检察机关刑事和解适用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6 储德水;社区矫正工作中部门联动机制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7 李宏伟;量刑规范化改革措施的缺陷与完善[D];中南大学;2012年

8 刘威;和谐社会背景下中国地方政府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梁虹;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825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0825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1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